湖南衡阳蒸湘区:擘画乡村振兴画卷 擦亮乡村最美底色
雨母山镇新竹村乡村新貌。单位供图 |
人民网长沙12月17日电 绿树相映,群山环绕,房屋错落有致分布,乡村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今年来,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凝聚智慧谋篇布局,坚持乡村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乡村振兴格局。
“要大力吸引人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愿意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雨母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人才是“助推器”。对此,蒸湘区建立了湘籍企业家库、专家库,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发挥政策吸引力,符合条件的优秀乡土人才可以发展成党员,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土地、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在优秀乡贤的带动下,临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新竹乡村振兴示范园、土桥高新特色果蔬产业园等产业正迅速发展,拉动了本土经济,蒸湘农村正焕发无限生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蒸湘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大力推进水稻种植,本年度完成水稻种植17700 亩。严禁耕地抛荒,建设了0.4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完成生猪稳产保供,年出栏生猪1.9万头。做大了千亿产业,持续培育规模以上乡村产业企业20家,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个。高质量开展六大强农行动,创建了17个农业特色品牌,22个农产品获得“二品一标”认证;围绕“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创建了幸福村佳和、临江村荣联、惠农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土桥村华达田园省级优势千亿产业农副产品示范生产基地;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常态化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华达田园、惠农农业等企业成功纳入“粤港澳”蔬菜供应认证基地,成为省“湘江源”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
为丰富旅游内容,以旅游促经济,蒸湘区找准旅游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祈福禅修为一体的雨母山3A级风景名胜区,致力于将雨母山打造成北京的香山、长沙的岳麓山。全面梳理景区现有交通区域、历史文化、自然和土地资源,加快启动雨母山华侨城、银泰生态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带动雨母山镇真正成为“衡阳后花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引导发展民宿业,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强化旅游服务。现在,福文化广场逐渐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奇石博物馆、艺术家部落、十里荷塘等文旅休闲基地备受青睐,蒸湘充分发挥了文旅资源的最大效用。
“做好带头人,带动大家齐奋斗。”乡村党员干部干劲十足。蒸湘区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村换届选举,进一步配齐配强村、组干部。坚持驻村帮扶,共派驻8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14名驻村工作队员,80后、90后干部占比64%,组织活力满满。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村村有项目、组组有收入”,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区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杨柳村、北塘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大力推广“屋场恳谈会”模式,探索党建引领“同富共治”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屋场恳谈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共完成70余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基本实现高频服务事项在村(社区)“一门受理、一站办结”,通过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工作,办件量达12000件,并稳步提升。
如今,干群共同努力,乡村旧貌换新颜,产业活力迸发,村规民约规范,乡村振兴新画卷生动呈现。蒸湘区委书记雷华表示,“我们将在落实衡阳重点项目‘五制一平台’的基础上,创建‘五大产业发展区’专班制、近郊型乡村振兴的‘蒸湘模式’。”(谢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