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条条清流 汇聚长沙生命之河

——记长沙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周年

吴茜薇
2021年12月25日10:08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湘江橘子洲。邓兴摄

湖南长沙,自古与水有缘。

地处湘江下游,穿城而过的湘江水,成为长沙从古至今的生命源泉;

沿江而建的长沙城,在多条水系的滋养下,孕育出这个新一线城市和“万亿俱乐部”。

水之于长沙,重要性不言而喻;淳朴善良的长沙人,也在五年间,让每条河流都有了“河长”,建立起治水兴水管水的长效机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条条清流。

浏阳

反哺母亲河沿岸文化生息

双江口交汇处。长沙市水利局供图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浏阳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因水质清澈而得名。

但在2017年以前,浏阳河水却与“浏,清也”一义渐行渐远。

在长沙市的排水规划中,浏阳河被定为城市排污的主要受纳水体,承担着长沙城区67%的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原本清澈的浏阳河由此曾变得“五彩斑斓”,常年Ⅴ类及劣Ⅴ类水质,让周边居民避而远之。

2017年伊始,治理好浏阳河,再度唱响浏阳河的“清名”,成为长沙人的共同责任。

晨曦微露,距离浏阳城区20公里的高坪镇双江村,民间“河长”肖建国便前往所属河段巡逻。

双江村因河而生,因河而名,这里便是浏阳河的源头。

“左边是大溪河,右边是小溪河,两条河流在此交汇,才形成了浏阳河。”肖建国看着前方的两条河流,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2020年前,河边小砖厂的烟囱里,还在不断冒着浓烟。砖厂不停运转,在充实村民腰包的同时,也带走了几代人关乎“雾漫双江口”的美好记忆。

去年7月,砖厂在村民的决意下自主关停,以浏阳河双江口文化公园的新面貌,成为了当地面向世界的文化窗口。曾经“雾漫双江口”的盛景,在河岸口重现,继续美好着村民们的生活。

“我们日常开展河道清四乱、渔政执法、清理三无船舶、封堵排污口、养殖退养等行动,将浏阳河高坪镇内水质稳定在Ⅱ类。”浏阳市高坪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何滔介绍,现在的河水达到可直接饮用级别,惠及了高坪镇河边的近4万人口。

浏阳河普迹镇段。长沙市水利局供图

随着浏阳河的奔流蜿蜒向前,悄然来到第六道湾——河家湾。唐宋时,傍水而居的村民在这里开辟水路与外地通商,形成了河家湾上的千年古渡口。

在普迹书院新村,人们延续着千年的渔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靠水吃水的村民对母亲河肆意索取,让浏阳河在一年年里黯淡下来。

年近花甲的钟龙枧,从小便在水边长大,对于水的记忆,也有了不同的变化。

“小时候,夏天一到,就约上几个朋友去河里游几圈,十分快活。后来,河道边已经很少看见有人戏水了,只剩下捕鱼的船只和挂在树枝上的垃圾。”钟龙枧的印象里,有一段时间,自己与河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因水质不好,原本肥沃的土壤在前些年慢慢变了‘质’,种出来的蔬菜也老不是那个味儿。”2018年以前,钟龙枧已经在鑫联专业合作社工作了11年。远近的村民听闻河流污染,一时间,纷纷高价在市场求菜,合作社里的蔬菜只能“愁”在地里。

2018年,下班后的钟龙枧多了一个新角色,以民间“河长”的身份,开始重新审视村民们与这条母亲河之间的距离。

近两年里,普迹镇推动沿河1000米范围内1466户“小散乱”养殖户退养;引导17户退捕渔民转变身份,开展禁捕巡查和河道保洁;投入400万元用于普迹河美丽河流示范创建......

“很多人起初并不理解我的工作,认为我在瞎折腾。”钟龙枧笑着说到,随着水质的改善,熟悉的菜味也重回村民们的舌间,村民们与母亲河也重回亲密无间的距离,这种变化让村民有了幸福感、获得感。“这两年,不少慕名而来的志愿者,默默守护在河流沿岸。”

“浏阳河普迹段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多年来无序发展的养殖业。针对这个源头,我们紧紧围绕‘退、改、管、巡、控、疏’六字方针,强力开展整治活动。”普迹镇镇长肖长春说,不仅要做好根治水污染工作,还要在强化水监管和做好水文章上,不断下功夫。

2020年11月9日,电影《浏阳河上》在浏阳市普迹镇河家湾景区千年古渡口取景拍摄,以钟龙枧为原型的浏阳河“河长”被搬上了大荧幕。

村民们希望,这部反映身边“河长”们的电影,能满足观众对于浏阳河在心中最美的期待与愿景。

长沙

推动城市河湖联动治理

治理后的圭塘河。长沙市水利局供图

绵延28.3公里的圭塘河,南北贯穿雨花区全境,是浏阳河汇入湘江的最后一条支流。

这条本该滋养着城市生息的河流,却一度被称为长沙的“臭水沟”“龙须沟”。

早在九十年代,圭塘河污染严重的问题就已显现:重金属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污水横流、水质黑臭、鱼虾不生……

再加上流量小、自净能力差等“先天不足”,圭塘河的历史“欠账”越来越多。

“以前,多河段水质指标处于V类甚至劣V类标准,让周边市民望而却步,掩鼻而逃。”长沙雨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勇说,“从前‘龙须沟’摇身一变为‘景观带’,圭塘河用崭新的面貌,重新吸引了市民们在此驻足、休闲。”

“圭塘河在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政府河长’体系基础上,2016年向社会公开招募16名民间‘河长’。”雨花区国资集团副总经理陆文钦介绍,这条队伍现已壮大至百余人。

同时,民间组织主动在圭塘河设立了青少年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和绿伞卫士研学旅行基地,协助政府开展一系列环境保护及水治理主题活动,“双河长制”作用充分发挥,全民治河氛围浓厚。

近几年来,省、市、区政府按照“系统治河、科学治河、法制治河、全民治理”理念,积极探索“6+”创新治河模式,圭塘河治理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松雅湖上金凤飞。曾祥平摄

在长沙县,一幅“水墨松雅一卷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画卷在这几年间徐徐展开。

初冬时节,火红的水杉与清澈湖水相互呼应,如同踏入油画般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松雅湖,旧称杨梅湖,早年间还是一处低洼湿地。

“七十年代,环洞庭湖地区掀起‘与水争地、向湖要粮’的围湖造田浪潮,杨梅湖被改造成当时的团结垸。”松雅湖生态新城发展中心规建部部长施胜红看向前方湖面,讲述着松雅湖的“历史三重奏”。

“后来,根据国家‘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的方针政策,长沙县启动团结垸退田还湖工程建设。”施胜红说,直到2010年全面蓄水完成,才形成了如今松雅湖近4000亩的烟波浩渺。

从昔日无人问津,摇变今日网红“打卡地”,施胜红与松雅湖湿地公园共同成长。

据悉,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遵循“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做好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我们邀请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的教授进行湿地监测调查工作培训,讲解科研监测要点知识,并与多个科研院校、专业检测公司合作,对湿地公园内的气象、土壤、动植物资源等进行连续性跟踪监测。”施胜红介绍,湖水水质常年维持在地表水Ⅲ类标准及以上。

2019年3月,松雅湖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湖泊。

“希望大家只要谈到湿地,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松雅湖湿地公园。”施胜红目光憧憬,十分坚定。

“要奋力守护好一方碧水,竭力解决好河湖问题,全力做优做好用水文章。”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县委书记付旭明强调,要着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欢、人和”的城市名片。

宁乡

打通幸福河“最后一公里”

沩水沿岸。长沙市水利局供图

一滴清泉,从沩山的石缝中流出,淌入山涧,汇聚成一波洪滔。

奔涌的沩水便在此启程,成长为湘江一级支流。百转千回间,流经144公里,入湘江、聚洞庭、汇长江。

傍晚时分,宁乡市总百姓“河长”李可立正在沩水河畔巡逻,停至岸边,一股清新的花草香,扑鼻而入。

在李可立的印象里,沩水河的味道在五十多年间几经更迭。

“以前经过河边,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李可立回想起来,自己总是和河岸保持着一定距离,也极少看到有人在此休闲、锻炼。

宁乡,是著名生猪养殖市。沩水中上游地区,及其重要支流两岸,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不断侵蚀着河水的清澈。

为全面保护水环境,宁乡将沩水流域两岸1000米和城区确定为禁养区,并实施全面退养,退养生猪10.8万多头,使沩水岸边“鸡飞猪叫”成为历史。

“现在我最开心的便是来河边走走,不仅精气神好了,还能为我们家乡做点事。”李可立打开手机里的微信群,353个二、三级河长汇集一群,他也仍不忘分享今日沩水河畔的落日晚霞。“在沩水旁,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大家都说我是摄影大师呢。”

近年来,宁乡市不断完善城市防洪保障、流域综合治理、增水节水灌溉、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体系,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

经过4年多努力,国控沩水入湘江口胜利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劣V类逐年提升至现在的Ⅱ类,改善4个类别,跃上了新高度,实现由“脏”到“清”变“美”的根本性转变。

沩水宁乡段成功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美丽河湖”,并成功入围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

陈家桥村小微水体示范区。人民网 吴茜薇摄

距离宁乡市区6.8公里的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内,侍郎河正在静静流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曾想到,如今被侍郎河滋润的万亩良田,在2010年时,还是一处令村民“无从下手”的荒地。

“2010年以前,由于村民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污水、生活垃圾直排入河,河流不堪重负,愈发‘憔悴’。”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支部书记黄立平说,“自2015年起,我们着手对村内所有山塘、河坝、沟渠进行清淤,逐步减轻侍郎河的‘包袱’。”

近年来,陈家桥村全力加强水生态保护,将小微水体整治融入乡村振兴,走出“生态为上+样板打造”新路径,逐步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

2018年,陈家桥村因地制宜,在皂角湾、木家湾等地建起“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的小微水体示范基地。

“我家门口就是一处景观池呢!”村民孟富贵已是耄耋之年,每天早晨都会拿着一大盆鱼食,走向人工湿地。用铁盆边缘敲敲围栏,毋需多时,池面便已波光鳞鳞,鱼儿悠闲地摇曳着尾巴而来。

像孟富贵家前的小微水体示范区,遍及了村内的家家户户。“我们现在住的可都是‘池景房’呢。”

铺设雨污分流管道,让村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先通过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再利用管道集中接入人工湿地,经过细沙、石砾沉淀、过滤,微生物颗粒分解、转化,再由植物吸收净化,达到农用灌溉用水的标准。

“针对零散住户,污水则采取四格化粪池的方式进行处理,格子里种植的美人蕉、兰草等植物,也成了村里一道道风景线。”黄立平介绍,现在,陈家桥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目前,陈家桥村已经完成了400余户村民生活污水处理。今年,将继续对剩余200余户集中居住村民实施雨污分流,实现全村生活污水100%收集处理。

这里,也是长沙目前最大的乡村污水处理系统,可同时处理100多户人家的污水。

十一年间,一个乡村污水治理“陈家桥村模板”逐渐清晰。

2021年,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推进侍郎河美丽幸福河流示范创建。

河水缓缓流淌,滋润着两旁千亩良田,串起一个个美丽屋场,娓娓道出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的美好生活。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