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锦上添花?看湖南浏阳打造新样本《云上的小店》

人民网长沙12月28日电 近日,《云上的小店》结束最后一次拍摄。按照每周一期的播放频率,12期节目将在2022年1月下旬收官。小店是节目的载体,节目是真实传递乡村振兴的窗口。作为全国第一档乡村振兴电视节目,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节目本身。而于拍摄地而言,无论是对小河,还是对浏阳,带来的改变和启示无疑是多方面的。从这里,亿万观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生动的实践。
“老书记,村上有多少党员咯?”汪涵问道。
“涵哥,有170多个呢!”对于村里的情况,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党总支老书记卜传炎心里清楚得很。这是72岁的卜传炎第一次和湖南卫视《云上的小店》主创对聊。他没想到,三个月后,自己也成为了“网红”。
“他这一句问话就让我觉得,这个节目很正,很讲政治。”卜传炎更觉得,自从节目拍摄、播出以后,“小河的变化是里里外外的。”
店内店外
此处原本是一座粮站。屋外那几棵高大虬劲的杨树,黝黑而有些许泛白的树皮,透着一股沧桑。暖冬之下,树叶翻飞,枝条上不时有鸟儿跃落,和这里热闹的场景互为映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河村十里八乡的村民或肩挑手扛,或用小推车,将粮食运送至此。农业税取消之后,纳粮送粮景象不再,小河粮站便开始沉寂荒凉。具有经营头脑的村民邱贵荣从广西引进画室特色产业,将闲置的粮站变废为宝,开发成“新河乡村画室”。附近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沾满泥土的双脚,越过艺术的门槛,迈入这一新兴产业。
人来人往,上班下班。画笔所到之处,山川烟云、晴岚雪霁迎面而来,流水线上出品的张张画作,带着泥土的芬芳飘向全国,鼓起了这些“农民画师”的荷包,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又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湖南卫视筹划推出展示乡村振兴的全新节目,《云上的小店》应运而生。
在湖南省内外多番探寻,湖南卫视陈震团队和罗煦明团队辗转四十余地,目光最终落在距离省会近150公里之外的小河乡新河村。
制片人陈震认为,选址小河,缘于其所具备的“三种颜色”:红色、绿色、谷色。
小河乡地处湘赣边陲,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这是“红色”。生态环境绝佳,满眼皆绿,是为“绿色”。而他所认为的“谷色”,是指小河乡有着独特的农耕文化,代表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新发的“萌芽”。
粮站所在的新河乡村画室,顿时腾出一间房屋,变身“云上的小店”。
小店外墙,被描成了一幅山水画。这家小店,就成为了新河村村民天天打卡的“文体中心”。小店内,柴米油盐酱醋茶琳琅满目,“涵哥陪聊”“迪娃跑腿”“辰妹奶茶”三项特色服务吸引村民。
上架实体货物之外,通过荧屏,小河乡的好产品、好故事、好人物,以及青山绿水、历史人文、乡邻故事也云集“上架”。
“把小河乡优秀内容传播出去,同时将外面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内容引进来,为小河乡的长效发展添砖加瓦。”陈震说。10月29日,第一期节目播出。
接下来的每周五晚10点,守在电视前看自己,成为卜传炎和妻子沈秧秀雷打不动的事情。而每天清晨早饭后,从新河街上的家中到小店打卡,是老书记卜传炎必做的另一件事,“我这也是上班。”他患有腿疾,行路难的时候,就搭乘邻居的小车或摩托,来到数百米外的店里,每天花80元买一堆东西,“支持他们的工作嘛!”可掬的笑容、可爱的谈吐,一下子就让他“红”了起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小店之名而来,找到卜传炎要求合影。最多的时候,一天拍了50多次。这让他有了深刻感受,活了几十年,在村上工作十几年,都没见过这个小山村里有如此般的热闹,新河村乃至整个小河乡,都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更多的村民因“云上的小店”而来,他们走进小店、走上电视、走入网络,“素人”成为“网红”,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展现出客家山村里动人的“乡村故事汇”。
“90后”乡干部代表罗明、村情通讯员老书记、做得一手好菜的村厨小胖……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乡村振兴的画面中,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席,是主体,是参与者。
店内,货物展陈,云集居住于此的乡村人物,道不尽交织在一起的乡村故事,熙熙攘攘之际,关乎乡村振兴的问题、难题显现,关于乡村振兴的行动、感动呈现在大家面前。
店外,得益于湖南卫视的影响力、号召力,各路大咖纷至沓来,他们或就某一问题支招,或就某一设想建议,或根据节目需要、当地实际需要,拿出一揽子解决办法,在各自专业领域,为乡村建设,集思广益、贡献力量。
店内店外场景汇聚,形成了一档家喻户晓、首播口碑零差评的电视节目。店内店外齐心协力,绘就一幅当下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互动图景。
更有奔头
12月17日下午5时,新河村桥头组,村民罗银秀从山上拾掇兔舍归来,洗过头,她用一块毛巾裹着头发,又没歇着,走进菜园。
1962年出生的罗银秀,个子不高,却是周边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她是留守老人眼中的“好女儿”,是留守儿童眼中的“银秀妈妈”,更是附近200多户黑兔养殖户的致富带头人。“银秀妈妈”的故事走进了“云上的小店”。
养殖黑兔带动周边农户奔小康,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罗银秀感动了节目组,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为了帮助她的黑兔产业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节目组邀请了著名钢琴家、美食家赵胤胤,尝试通过“一道菜改变一个产业”。
“从来没有想到黑兔可以做成那么多道菜。”罗银秀说,在赵胤胤团队的群策群力下,她对自己无比熟悉的黑兔产业,又重新研究起来,“我的设想是,以后自己也开一家店,专门做黑兔美食,让更多的人来品尝。”
罗银秀有了更大的奔头。她背着箩筐,弯腰割下一把喂兔子的青草,脸上堆满了笑容。此时正晚霞满天,竹子做的栅栏外,田野里成群的黑鸭正忙着觅食,天边已挂起一轮清月。
黑兔、黑鸭、黑山羊,是小河乡引以为傲的“三黑”产品。但这“三黑”产品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在罗银秀的梦想里,她朴素地认为,这么好的东西就会有好的销路。事实上,不仅仅是“三黑”产品,小河乡定位为“世外原乡”,这里生态资源禀赋一流,但成规模的产业,其销路也仅仅限于周边,往来浏阳,再远就是长沙。
“有时候就是熟人联络,哪里要米了,就让我们送一点去。”卜桂林说。
作为小河米厂的掌门人,卜桂林对“玉针香”很有发言权。
生长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米粒均长8.8毫米,甚至有些达到9.1毫米,“玉针香”“白如玉、长如针”,在首批入选“国际一等优质米”的品种中,最优秀的的也是“玉针香”,可谓是湘米振兴的功臣。
但即便是如此优秀,“玉针香”并未如“东北五常大米”那般名闻四海,这与其产量规模有关系,而外界对其知之甚少更是重要原因。
一场直播改变了卜桂林的销售思路。
节目牵线,卜桂林参与了邮乐购的带货直播,一次卖出3000多包1千克装的“玉针香”大米。站在其宽敞的加工车间里,满身是米灰的小河汉子雄心壮志:“如果销路上去了,我就考虑明年把种植规模再扩大一些。”
遍布山野的山山田田,将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罗银秀经常销售黑兔的迪吉山庄,因为节目的播出,住宿餐饮变得异常火爆,188元每晚的标间经常订不到房。山庄老板罗洪来搓了搓手,十分感慨:“以前住的人都没有,最多就吃餐饭,现在20间房还满足不了需求。”
他也准备对黑兔这道菜动手了。爆炒兔肉、蒸腊兔是传统的两个典型做法,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口味体验,罗洪来在赵胤胤团队启发下,决定对包括“三黑”产品在内的菜品进行改良。
对于菜名和具体做法,罗洪来卖了个关子:“暂时保密”。
在“云上的小店”围墙上,精心布置的装饰画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标语很是醒目。围墙之内,数十名画师正在辛勤耕耘,一笔一划,笔墨间构建起小河乡“农民画室”这一特色产业。
全乡发展了国画、油画和创意画,形成6家画室,培养了农民画师460人,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但客观存在的问题是,画师水平还不高,画作附加值也普遍较低。
基于此,在节目组的联系下,段江华、李亚辉等一批名画家走进这里,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外出观摩,就是想通过提高画师的技艺水平,来提升画室产业的价值。
邱贵荣说,期待通过节目影响,为画室引进更多资源,开拓更广思路,实现产品多元化发展。他对未来充满信心。1991年出生的“红薯哥”黄尚文同样充满信心。回到皇碑村种植、加工红薯的他,此前在短视频平台卖货不温不火。可最近随着小河乡知名度的打开,他的红薯还上架了邮乐购平台,不到一个月时间,订单增加数千件,收入超过11万元。
产业的协奏曲已经奏响,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干劲更足了。
文化种子
或许是巧合,以乌石为名的画村,在中国至少有两处:一个是著名的厦门乌石浦,始于1992年,数千名油画家栖居于此,盛名一时;而另一处,即是人口不过2300人的湘赣边界小村乌石。
行走在乌石,你一定会惊讶于这座寻常村落中绝不寻常的艺术气息。
飞鸟,窜上了屋墙,展翅滑翔。巨鲸,染蓝了农房,如坠汪洋。路边的钢铁骏马插上翅膀,振蹄奔忙。铜粉涂抹的孔雀,对着一池残荷,深情回望。12月19日清晨,白霜打在田野上,凤岗河静静地从村中流过,现代创意画和现代雕塑时刻提醒来客,乌石有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
节目组新改造的“乌石空间”和村中原有的当代艺术馆隔河相望。“乌石空间”由村中闲置的老榨油坊改造而来。根据设想,其将成为乌石村文化地标,集文创展、农产品展、艺术展、旅游参观和活动体验于一体的文创空间。而周边的区域,将打造成“艺术农田”,做一些类似音乐节、大地艺术展之类的活动。
北京安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王求安受邀而来,设计改造这个“乌石空间”。在乡、村两级和节目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13天,就把一栋400平方米的老房子改成现代艺术展馆,他直言打破了自己以往的纪录。
作为常年穿行中国乡村大地,风格自成一体,在国内多地成功规建诸多乡村民宿的“大师级”乡建设计师,王求安认为建筑应遵循当地民居风貌,希望改造不要过于强调“新”的存在感,要融于村庄,能够消隐在场地中。
这无疑给小河乡意欲通过节目振兴民宿产业,植入一颗能够生根发芽的“文化种子”。
按照这个思路,在田心村中院组,节目组又将一栋闲置民房,稍加改造,便成为“栗柿民宿”。此案例,希望给中国广大乡村建筑改造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在田心完小,“文化的种子”通过美学体验,植入到师生心中。
王求安从“田”“心”两字入手,改造学生活动场地,操场被划分成诸多田字格,用大幅色块填充,五彩斑斓,乡村小学便可感受到色彩带来的美学体验。
学生们面对拍摄侃侃而谈,从开始躲避镜头到毫不羞涩,校长赵君全认为孩子们“眼界是大大地提高,自信心明显不同,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而这位小河乡第一位“90后”校长说,学校里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甚至你无法想象,他们第一次到浏阳参加比赛住宾馆时的那种兴奋,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
很多孩子还从未走出过大山,但他们的梦想早已飞向了更广的天空。6岁时,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打球,女孩郭为笑捡来一块木板做成球拍,并暗暗在心中许下愿望,希望“有一天能打进国家队”。
当有一天张继科出现在她面前,和她对打时,“打不倒的乒乓女孩”感到自己离梦想更近了。这颗“梦想的种子”蕴藏了那么多年,并且将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有时会颇感梦想无力,但木活字印刷非遗传承人吴汉涌说,自己还会努力坚持,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在参与拍摄《云上的小店》节目之前,他就经常参与各类电视节目制作,“名气是很大,但做这一行还是很清苦。”
小众化、边缘化、表演化……这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逃不过的“宿命”,正是因为行走在现代生活之外,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才需要保护起来。吴汉涌说,流量给木活字印刷这门已传承六代的手艺带来了荣光,而要将这一门徒日益稀少的技艺流传下去,则需要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是方方面面的。”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教子孙两件事曰耕曰读。”流传千年的耕读文化在此间得以传承,吴汉涌奔走在乡村之间,用木和刀雕刻着自己的人生,也是在用一颗匠心雕琢“文化的种子”。
养在深闺的独特资源迎来了无限流量的网红时代、耕读文化交织着客家文化、舶来的现代艺术碰撞着乡村旧俗,创新和传承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云上的小店”就如一根一点即燃的引线,生发出更多种可能。
一种自信
新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球清晰记得节目组第一次进村拍摄的日期,“是10月7日!”连续三个月,支村两委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为节目服务,忙碌的日子又恍惚而去,他发现“新河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深深的自豪感,洋溢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脸上。罗洪来则用一种表演式的感受,生动展现了这种自豪感。
以前,别人问他:“你是小河的啊?”对方撅着嘴、皱着眉。他小声答道:“我是小河的。”声如细蚊,生怕别人听清,自信不足。
现在,别人问他:“你是小河的啊!”对方眉头舒展,嘴巴张得老开。他朗声回应:“我是小河的!”声如洪钟,生怕别人听不见,言语中透出一种深深的自信。
从前偏居一隅,交通极为不便,干部群众普遍缺乏发展的信心。而随着交通改变,区位劣势也随之一变,生态资源优势立马凸显,“到小河去玩!”成为追求乡村慢游的好去处。12月19日下午,《云上的小店》节目拍摄即将杀青。
趁着难得的歇场间隙,从片场抽身回来,小河乡党委副书记罗明把头靠在办公椅上,眼睛微闭小憩。随后慢腾腾地说出一句:“整个小河,增加了一种自信。”
“90后乡干部”罗明作为乡镇干部代表,自始至终参与节目拍摄之中,还要负责协调各方,“每天打电话都是200个以上。”节目组选定在小河拍摄,罗明当初十分期待:“希望通过湖南卫视的流量宣传推介小河,提高美誉度。”
随着节目往深里走,深度介入当地的乡村振兴,许多具体问题都要落地,“这时候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罗明坦言,自己也会点开网络评论,看热搜榜“90后乡书记”下方的网友留言。“整个主题是乡村振兴,我作为乡镇干部代表出镜,我一定得自信。”从开始的稍显紧张,到后面收放自如,“本身也是一种锻炼。”
而拍摄行将结束,罗明却发出“节目组怎么就走了”的感喟,他觉得三个月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他发现节目火热的这段时间,“好像小河人浑身上下都有干不完的劲!”
时光如乌石村里那凤岗河流水一般,不舍昼夜,逝者如斯。
乌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平就想抓住这易逝的时光,以及这难得的机会。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斯文有条理,“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以前是浏阳城区一家小店老板,几年前回到村上,当选为村干部。
为了让节目在乌石拍摄,为了让“乌石空间”改造按时完成,整整13天,赖平都守在工地上,生怕有一点耽误。一天,凌晨1点多了,他给导演组发去一条信息:“可以帮我们再多宣传一下乌石吗?能否也帮助乌石实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言语之中,是焦急地盼望,和对村上发展的迫切之心。
他的妻子患病在家休养,无法两边兼顾。这位坚强的汉子却说:“不管有多困难,为了乌石村的发展,我从没放弃过,我始终相信一定能让乌石更好。”
乡村振兴伟业之中,村民是主体,但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是关键之关键。
王求安转发了赖平发给导演组的那条信息,并配文:“赖书记真不赖!每个村都有一个这样的书记,乡村自然振兴!”
仰望星空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关于深邃星空的猜想。10岁的谢天磊也不例外。他抬起头仰望天空,俯首翻读课本上没有的宇宙知识。当《云上的小店》节目组走进田心完小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并没有因为时空的距离,而减少对未知宇宙的向往。
“建一座天文台!”——来小河看银河,在全国最佳观星地之一的湘赣边陲,从一个孩子的初衷发轫,项目从纸上走进现实,凝结着各方各面的心血——预计到2022年1月上旬,天文台将揭开面纱,届时谢天磊将从这里,看到更加清晰、更加遥远的星空。
母亲陪读,和他租住在小河集镇,每周五放学的时候,两人骑着摩托回到外婆家。每一次经过正在建设的天文台时,他都会在后座上看上几眼,“看看它长高了多少。”
谢天磊把“陨石猎人”张勃赠给他的那块陨石,用保鲜膜包了一层又一层,如获至宝。仰望星空,他想当一名天文学家,在小河遥望银河,在小河培植研究银河之梦。
汪涵被谢天磊想当天文学家的梦想所深深感动。在他拍摄期间所住小店二楼的房间内,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众蝉无归响,来雁有余声”。他认为,此番来到小河,不是为了做节目而做节目,而是真正地要为乡村振兴做点实事。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新命题,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去创造,在这个伟大时代、伟大命题面前如何跟乡村振兴产生关联,所以我们来到了这里。”12月19日,在科大讯飞AI医疗公益计划对小河乡卫生院捐赠仪式上,汪涵动情地讲了一番感言。
节目已经超越综艺的范畴,而是以一种服务者的视角,来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在宏大叙事、伟大命题背景下,用一个个具体的方案和项目,去一点一滴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而这,是拍摄地在体验到巨大的“网红”流量,带来的前所未有关注度之外的另一种切实感受。如果说,节目带来的巨大流量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小河人所“仰望的星空”,而脚踏实地站在“小河看银河”,则是真切地以这片土地为耕耘,去振兴脚下的乡村。
“怎么才能让网红变长红?”小河乡党委书记邵劭有着一番思考。“心情从开始的激动,到现在的忧心和充满希望。”激动的是迎来了热门节目,小河的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外界认可,湖南卫视的加持,必将为小河发展助力。
忧心的是节目拍摄完之后,如何持续发挥网红效应,“把我们的好物、好产、好景继续宣传下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他忧心小河乡村振兴缺配套、缺人才、缺资金、缺营销,“我们要认真思考怎么把小河的资源转化为资本和资金,把网红知名度、美誉度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邵劭对未来更是充满信心。在各界关注下,各方资源已经汇聚到小河乡。“给我们探索了一条如何通过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去推动乡村振兴的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邵劭表示,下一步全乡推进新乡村振兴的路径肯定是走文旅融合之路、文创发展之路、特色振兴之路。
具体而言,就是在成功创建“画里小河”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把小河乡各个网红景点串珠成线,形成精品一日游、两日游线路,“解决配套问题,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发展,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全面打造省会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长株潭慢生活休闲度假基地、打造湘赣边农民画室产业基地。”
抬头仰望星空,俯身脚踏实地。俯仰之间,就已穿行在历史的长河。
浏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在与节目组的深度接触中,遇到的“各种感动、碰撞与契合,坚定了对‘乡村善治’的期待”。她观察认为,如何深入乡土中国的文化肌理,在激活社会信任资本的基础上完成真正意义的向内求索和秩序重建,“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胡敏)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