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人民时评

把制造强市的“指挥棒”交给企业

2023年03月07日11:19 | 来源:株洲新闻网
小字号

实体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春天。关注国内各个城市的开篇谋局可以发现,“制造业当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发展热词。以工业立身的传统制造强市株洲,在新一轮的城市竞速中,要如何加速迈向制造名城?

“聚焦经济增长主动仗、产业园区主战场、项目攻坚年活动主抓手,推动优势产业锻长板、战略产业补短板、传统产业抓升级、未来产业抢布局。”前几天刚刚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和工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曹慧泉在批示中对全市工信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在持续建强“3+3+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焕发制造名城之光,彰显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之为。

在区域竞相发展、全力拼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也明确要求“聚焦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主战场”,重抓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园区发展、企业服务,抓开局、争主动,强信心、激活力。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也是拼在第一线的市场感知者。在华为的经营理念中有一句名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一线最接近终端,对市场的变化感受最为直观和深刻,而决策权的前置,就能在前线发现目标和机会时迅速由后方给予资源支持。

翻看今年的株洲工业经济发展“路线图”,知株侠也明显感觉到,以企业为先、让企业决策的气息愈发浓厚。

(资料图:株洲动力谷)

数字“智”理主导政企决策

市场瞬息万变,如果无法从市场、技术前沿获得精准的第一手信息,决策就会失去科学性和有效性。

知株侠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来重塑流程,让政府职能部门变成企业的后方支持力量,及时、有效地提供支持与服务,是变化之一。

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定标”8.5%,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以上。高速增长呼唤符合市场规律的稳步推进。为此,我市将开展“数字工信”建设,围绕规模工业企业建设监测分析平台,关注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地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作出分析预警研判,做到周调度、月盘点、季通报,以精准高效的运行监测数据提供决策支撑,来保证规模工业高开稳走、量质齐升。

知株侠深知,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可视性成为一道新课题,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必然要树立“数字治理”的监管思维,从数据来判断城市经济运行的宏观和微观状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与之相匹配的,我市也将继续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在面对面的服务企业中倾听诉求、增进理解,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工作“颗粒度”,培养更多“懂经济、懂产业、会抓项目”的行家里手。

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多家中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知株侠,株洲产业链龙头企业越走向高端,对产业链配套企业的质量精细度、生产节拍配合度要求越高,而这些只能通过智能化来实现大幅提升。

支持中小企微企业跨越“智造”门槛,今年株洲也将开展开展“智赋株企”行动,深化上云上平台和设备工控互联,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全年推动企业深度上云800家、上平台450家以上,建设智能产线80条、智能车间40个以上,争创智能制造示范标杆15个以上,力争实现全市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拿下湖南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中国软件名园等荣誉。

企业为本育强产业生态

“制造业当家”,需要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企业作为支撑。

知株侠发现,盯紧“链主”企业和领航型企业,引导小微企业规模发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质企业裂变发展,打造大中小布局合理的培育梯队,株洲正在构建配套合作更加紧密、协同发展更加良好的优良产业生态。

全年计划新增亿元企业80家以上,同时,帮助时代瑞唯、创林新材、宏工智能、欧科亿、恒茂高科等迈上10亿元台阶,中车电动、三一装备等迈上50亿元台阶,北汽株洲、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分别迈上100亿、300亿、500亿元台阶。

这些上亿的“小目标”,看起来很难,但做起来也并非不可能。多年来株洲企业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深度“嵌”入优质产业链,伴生在龙头企业、领航企业周边,汇入江河的“涓滴”都实现了高速成长且活力满满。

支持“新树深扎根”追求增量,在具有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早起步、早布局,促使“老树发新芽”激活存量,更加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在跨界融合中焕发新生、裂变出新,我市将打造一套以升规入统、争资引项、专精特新、数字转型、融资上市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同时按照“揭榜”和“赛马”制培育一批深度服务于企业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工业超算等服务平台。

在良好的产业生态中,企业更容易拔节生长。知株侠看到,继轨道交通装备和中小航空发动机2个产业集群先后进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之后,今年我市还将力推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集群入队,送陶瓷、服饰升级国家中小企业特色集群,争创电力电子器件、风电装备、电子信息等一批省级集群。

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融合”,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突破过亿的“小目标”也不在话下。

(资料图:动力谷园区)

基础再造再创一个“国”字牌

站得高,所以看得远,想得深。

知株侠发现,已经站上“国”字阵列的株洲优势产业及链上企业,有意愿、有想法且正在主动承担起更多基础研发及攻关的重任。

顺应这股创新力量,今年的全市工业经济建设“任务”中就提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创建国磁动力创新中心,筹建先进硬质材料研究与检测平台,争创全国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以产品创新强基为重点,在工业“六基”即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推动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覆盖,研制推广一批“五首”即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应用首批次、基础电子元器件首套件、工业软件首版次、工程流片首轮次产品。

争创全国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这事,株洲有基础、有优势。且不说株洲深厚的工业积淀和扎实的制造实现能力,就基础共研这一项,也已经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列:

轨道交通行业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围绕绿色节能技术、智能化关键技术等7大共性技术开展研制攻关,4年来已攻克20多项“卡脖子”技术或关键共性技术。

中车株洲所成立的λ(兰木达)实验室,正在汇聚国内外研发资源,突破算法与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从0到1”和“颠覆性”原创性成果,赋能产业升级。

中国中车正在打造第二张金名片风电产业,作为集团产业布局最集中的城市以及全国风力发电装备核心产品布局最全的城市,在株的“中”字号企业也正在主控系统领域开展领衔全球的基础研发。

参与全球竞争,拼的就是产业创新生态。企业层面,也对全国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期待甚高,已有企业主动提出“揭榜挂帅”。

技术攻关,也不仅仅是头部企业的事。在之前的诸多产品创新及“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已经有不少链上企业加入进来,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就有了“规模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覆盖”的提法。2月下旬,市工信局也已经组织全市各个园区的200家规上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系统学习,接下来还会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一对一辅导。

放大株洲企业的“厂所结合”优势,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再创一个“国”字号招牌这事,知株侠觉得,能成。

园区升级转向“泛投资机构”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也是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第一线。身处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气候”中,知株侠看到,今年园区要做的事也不少。

按照计划,园区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人事体制、市场化转型、土地集约水平、政务服务效能“六大”改革任务今年基本要完成。这也意味着,园区会加快向“泛投资机构”转型,淡化政府性色彩,以更强的市场化理念,走出“管理者、服务者”角色,走向“投资者+投资管理+投资服务”的新角色。

在这样大力度的改革中,一些让企业苦恼已久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比如株洲高新区“一区三园”事务统筹、政策过河这事。

做好“泛投资机构”,园区投入了土地、资金、政策、服务,就要考虑好回报、成长性、技术含量、环保等后面的事,建好产业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五好”园区。

为园区赋权,今年我市也将搭建园区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健全园区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现“园区事园内办”,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样板。

去年,我市全面启动了亩均效益评价,今年初还重磅发布了全市“亩均英雄榜”50强企业。这些评价可不是评完就算了,评价结果是要用起来的。今年我市就会根据评价结果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比如,获评A类的企业可以享有用地、用电、用水、新增用能等需求的优先保障权等等支持政策,如果被评为D类的企业就要高度注意了,可能会被兼并重组、分割转让、整合改造、收购储备等,低效企业还有可能被淘汰退出。

结果运用的更多方式还在探索,比如今年就会先尝试联合金融机构落地“亩均贷”,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带动园区亩均税收突破20万元。

知株侠认为,这一整套的“组合拳”,正是把企业放在“心尖”上、努力找准企业发展与政策措施结合点的主动作为。相信在春天开始的实干,必将在接下来的季节里出现争奇斗艳的大干景象。(高晓燕)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