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鑼對面鼓 實打實心貼心 看湖南省衡陽市“屋場懇談會”如何連接黨心民心

湖南衡陽市的“屋場懇談會”在宣傳宣講、釋疑解惑、排難解憂、凝心聚力上下功夫,通過學、看、講、聽、辦五個環節,組織員群眾面對面學習,心貼心交流,實打實解決問題,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該做法分別被中央和湖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專題推介。
今年7月23日,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在衡陽召開,與會代表對衡陽“屋場懇談會”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換位思考:從老百姓的痛點難點破題
來到“屋場懇談會”的“首創之地”衡南縣,縣委書記胡果雄滿懷激情,敘述了他們的“首倡之為”。
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干部卻離群眾遠了,群眾這樣說干部:“五十年代摸得到腳,七十年代握得上手,現在隻有電視鏡頭裡看得到‘影’了。”特別是老百姓遇到問題難找干部或找不到干部,一些訴求得不到解決,乃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眾上訪率越來越高。而在干部方面,他們有的摸不到群眾脈搏,好心給群眾辦事,比如修路架橋、改水改廁等,群眾“不領情”,出現了“干部帶頭干,群眾一邊看”的現象,這種干部“熱臉貼冷屁股”“費力不討好”,群眾“不買賬”,也挫傷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
干群關系出現“兩張皮”,“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主要原因是群眾訴求渠道不暢通,反映的問題解決不及時,干部群眾之間交流不密切,衡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析認為,作為基層干部,要站在群眾角度辦事情﹔作為群眾,也應該站在干部角度想問題。“話要講得明,牛肉敬得神”,隻有這樣“換位思考”,干群關系才能改善。參天之木,必有其根,黨和人民須臾不可分離,老百姓的痛點難點就是干部工作的重點,如何將矛盾、難題化解在基層?2019年11月,他們經過反復研究,從老百姓的痛點難點破題,很快形成共識: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在全縣推行“屋場懇談會”制度,讓干部沉下去,將民意帶上來。
“草鞋沒樣,邊打邊像”,衡南縣委出台了相關文件,把“屋場懇談會”開到全縣每一個村落,創新推出“不拘形式輕鬆談,不定內容廣泛談,不限時間隨意談,不打板子敞開談”的“四不四談”屋場會懇談制度,堅持面向基層的工作導向,重心下沉的政策導向,實干為主的用人導向,積極鼓勁的輿論導向,從接地氣、重程序、講實效等方面探索基層治理模式,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縣委主要領導、縣直各機關單位和各鄉鎮“一把手”率先行動,帶頭深入基層宣傳宣講,與群眾交心換心,推動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矛盾在群眾家門口化解,難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
創新形式:增強“屋場懇談會”吸引力
“牢記黨的宗旨,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衡南“屋場懇談會”在全縣各地有序推進,各級領導干部察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聚民力,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達到了“民感黨恩、黨聚民心”的效果。
“共產黨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今年4月,衡陽市委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專題教育,在全市推介衡南的“屋場懇談會”經驗,要求各縣(市、區)創新形式,將“屋場懇談會”辦成群眾家門口黨的理論政策的“學習會”,干部群眾的“交心會”,為民辦實事的“暖心會”,實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零距離”。
“紅色黨史不能忘,救國救民共產黨﹔屋場懇談暖人心,萬眾一心奔小康……”7月23日,天剛斷黑,衡山縣福田鄉白雲村的“屋場懇談會”開鑼了。台上兩位皮影藝人敲鑼打鼓,亮開嗓子演唱,台下50多位村民搬來小板凳圍坐成半圈,精彩處,不時響起陣陣掌聲,群眾稱這種“屋場懇談會”形式活、接地氣、合口味。
“小板凳坐攏來,知心話擺一擺。講形勢學政策,說成就議村務,解疑難促發展。”把會場搬到老百姓家門口,干部與村民坐在一條板凳上,沒有高低貴賤,卻能產生心靈共鳴,他們打開心扉,說著知心話,消除了心靈隔閡,到了“無話不說”的程度。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為增強“屋場懇談會”的吸引力,衡陽市所轄12個縣(市、區)利用當地紅色資源,不斷創新形式,在“屋場懇談會”召開之前,表演紅色故事,以文藝演唱進行“預熱”。衡南的快板、衡山的皮影、祁東的漁鼓、衡東的花鼓戲、耒陽的“三句半”各顯神通。隨后,與群眾“零距離互動”。“屋場懇談會”不限場地,不拘形式,不限時間,黨員干部用“群眾語言”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村民代表對上級領導提出建議要求,基層干部逐條解答落實,“打開窗子說亮話,痛痛快快提意見”,在“一問一答”中拉近了距離,融洽了感情,在輕鬆互動交流中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形成特色:群眾有問題就講,干部見困難就幫
“經過幾個月整改,人居環境越來越好,山上綠油油一片,河裡的水也清亮清亮的。”“礦山關閉了,我們沒任何特長,以前在礦裡打工,盼望上級領導給我們指條致富路子。”……4月23日,在衡東縣甘溪鎮石崗村金龍礦片區,一場由縣、鎮、村三級舉辦的“屋場懇談會”正在舉行,30余名群眾代表與干部圍坐在一起,面對面交流。
金龍礦業是一家有近60年開採歷史的老礦,2014年因環保和安全問題被責令停產整改。如何根治沉疴舊疾,修復生態環境?在幾次“屋場懇談會”上,當地村民直言不諱講問題、提建議,各相關部門干部“照單全收”。衡東縣擬定8個方面23條具體整改措施,投入5900萬元對農田全面修復。衡陽市安排3000余萬元用於金龍礦區生態環境的整改。
不回避矛盾,敢直面問題。衡陽“屋場懇談會”參會的都是縣鄉領導、相關站所負責人、村(社區)“兩委”干部,是群眾心中“能直接解決問題的人”,參會群眾不限人數,不定發言人選,不限時間。群眾有問題就講,干部見困難就幫,並根據村民白天忙農活的生活規律,有的地方干脆將會議安排在晚上。夜晚支個電燈泡,冬天擺盆炭火,夏天架幾台電風扇,大家搬來凳子圍成大半圈,前面看幾個“預熱節目”,隨后“屋場懇談會”開場。干部先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政策、法律法規知識、現代種養技術,並為群眾答疑解惑,緊接著,側著耳朵聽群眾提意見,你一言,我一語,心裡有“疙瘩”和怨氣,當面鑼,對面鼓,群眾提,干部記。
衡陽“屋場懇談會”雖然不拘形式,但參會干部必須精心准備,對政策理論、涉農難點、社情民意“三必熟”,對農村上訪戶、困難家庭、危重病人家庭、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家庭、離任村主干“五必訪”,實行問題清單、台賬管理、責任銷號制。會后跟蹤考核,讓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屋場懇談會”要求在貧困村每季度召開1次,非貧困村每半年召開1次,跟蹤落實,實行問題限時整改報告和限時辦結制度,並納入績效考核,實行嚴格問責。
通過看節目、學理論、講政策、聽意見、辦實事,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座“連心橋”。至7月底,衡陽市開展各類屋場懇談會9200余場,參與群眾43萬人次,收集問題13854個,已解決問題8406個。
注重效果:“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時尚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到了夏天,廁所蠅蛆成群,又臭又臟。這是衡陽部分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
盛夏八月,走進衡陽縣洪市鎮明翰村村民夏忠廣家,主人的旱廁已被白色瓷磚和蹲式抽水馬桶所取代,他感慨萬分:“拿到各級政府補貼后,我投工投勞,隻花了600多元就將廁所改造好了,不僅臭味大減,還不滋生蚊虫。”
如今,在衡陽市各個鄉村角落,村民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改廁變“將就”為“講究”,原先的旱廁難覓蹤影,替代的是一個個光鮮明亮的廁所,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的形象。目前,全市新改建農村廁所24.28萬戶,建設農村公廁244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
衡陽市委書記秦國文坦言:“廁所革命”是“小角落的大革命”,隻有從小處著眼,實處入手,新處取勝,這種有意義的事情才能辦得“有意思”。讓群眾自覺參與改水改廁全過程,變“群眾看”為“跟著干部一起干”。
衡陽“屋場懇談會”不但給群眾上了“精彩一課”,而且給干部帶來諸多理性思考。衡陽市市長朱健感慨: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屬性,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概念,已經落實到“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各個方面。
“梨花落,梨子黃,鄉鎮干部為我們直播帶貨來幫忙。”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堰頭村金甲梨園負責人吳力說,1500畝梨園成為游客眼中的網紅打卡地,今年已接待游客上萬人次。
紅如火、粉如霞、白如雲……各種櫻花競相綻放,把農家裝扮得分外美麗。常寧市羅橋鎮干部到處“穿針引線”,讓田野休閑農牧有限公司落戶廟山村,建起了“櫻花園”,周邊村民吃起了“旅游飯”。
衡陽市民政系統推出“周末不打烊,為愛服務”活動,市城管執法局新建13座市民服務驛站,為環衛工人提供休息場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衡陽市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屋場懇談會”的落腳點。聚焦學位、床位、車位、廁位“四位”建設,從群眾高度關注的“小事”入手,花大氣力將這些小事辦好、辦實,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多虧了屋場懇談會,我們把問題提出來,居委會干部規劃了停車位,大家有地方停車,社區不亂了。”在石鼓區青山街道一村社區,居民張樹瑜無比感慨。
該社區與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隻有一牆之隔,老舊樓棟密集,主次干道縱橫交錯,規劃坪院資源稀缺,停車成為居民的“老大難”。今年6月,社區干部從“屋場懇談會”中聽到群眾呼聲后,馬上組織樓棟居民自治,對院落的空地資源進行規劃利用,多出車位70多個,面貌煥然一新。
思想蘊含感情,感情激發思想。在衡陽,群眾遇到麻煩事不再牢騷滿腹,一場場“屋場懇談會”解開了他們的“心結”。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隨著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干群關系更加和諧融洽。(成新平 湖南衡陽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