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國內要聞

中國開創“生態紅線制度”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

2021年09月18日09:1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位於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控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雄)。(2021年5月15日攝)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近期,在位於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業技術人員在整理部分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影像數據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小靈貓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過去,由於大片森林被砍伐,白頸長尾雉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再加上非法盜獵,使其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如今,保護區內白頸長尾雉數量明顯增加。從監測視頻可以看到,它們有的成雙成對,還有的“拖家帶口”覓食。

位於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控拍攝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2019年8月26日攝)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志林說,2018年湖南將保護區全域劃入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得到進一步保護,促進了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種群的壯大。

中共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國家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其中,生態保護紅線是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一招,中央和國務院先后頒布的30余項文件中都提出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高吉喜說,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保護起來,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永續性的生態支撐。

湖南是國內第一批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省份之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時,湖南一些林業大縣反饋,當地林農擔心人工商品林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后不能採伐。

接到反饋后,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相關單位進行專題研討,提出成片分布人工林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同時,為了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的完整性,零散分布的人工商品林可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后續優先將這部分人工林轉為公益林,納入公益林補償等措施保障林農利益。

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說,“紅線區”不是“無人區”,農戶作為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的微觀主體,其利益訴求能否得到有效表達和滿足,關系到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社會公平性。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表示,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

高吉喜介紹,過去,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是在保護區基礎上建立荒野地保護區,所謂荒野地是有生態價值、沒有人或人煙稀少的地方,保護相對容易。而中國提出的“生態紅線制度”,要用科學的方法評估識別重要生態保護區域,並充分考慮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在不改變生態性質和生態功能的情況下,紅線區允許適當的人類活動,從而達到既可提供生態服務,又可保障原居民正常生活、保障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目的。

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年輕人在巡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賀俊怡 攝)

北京、上海、廣東等人口密集省份,也劃了面積可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有人類的地方更需要科學識別出重要生態區域,以盡快保護起來,避免被破壞。所以中國提出的生態紅線方案意義重大。”高吉喜說。

中國的這一模式與制度也得到了海外專家認可。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的埃裡克·索爾海姆在2019年接受生態環境部生態保護紅線辦公室採訪時曾表示,中國生態保護紅線模式和制度是宏大和重要的,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可以幫助世界解決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共生的問題。

安徽省黃山市,皖南古村之韻和山水之美。新華社記者 韓曉雨 攝

目前,全球各國保護地建立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總體上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構建的保護地體系為模式。

高吉喜介紹,現有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全球保護地建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存在保護地的面積難以無限擴大、難以滿足《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等問題。大部分國家保護區面積在10%至20%之間,全球各個大板塊自然保護區面積整體偏少。

生態博物館貴州黎平堂安侗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賀俊怡 攝)

“因此,要想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需要大幅提高保護地面積,而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就是可供借鑒的模式。”高吉喜說,目前已有一些專家借鑒中國方案將整個亞洲地區的生態保護區域識別出來,並即將在重要期刊上發布,表明我們提出的生態保護紅線模式是可行的。

高吉喜建議,在向其他國家推廣時,需根據本國國情,對評估方法和內容進行適當調整。(記者張玉潔、羅羽、陳尚營)

(責編:羅帥、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