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融通高中EPQ項目《“真假”自己》
《“真假”自己》是圍繞容貌焦慮而展開並以行為藝術的形式所展現的作品,也是寧鄉市碧桂園學校融通高中EPQ項目的作品之一。這幅作品裡,一共包含著兩幅畫,畫裡的主角是作者戴嘉琪本人,她將自己照片的原圖和精修圖做比較。第一幅畫在最底層,底層畫是原圖,沒有任何濾鏡和修飾的痕跡。而第二幅畫是在底層畫的基礎上將自己精修,這一層用便利貼作為畫紙。
可以看出來,上面的這一層顏色更豐富,相比之下,底層的畫會更顯單調,隻用黑色鉛筆作畫,也能與第二幅畫進行鮮明對比。並且上層的臉畫得更瘦,眼睛更大更亮,而底層的畫毫無任何修圖痕跡。每個人都可以來撕掉便利貼,看到去掉光鮮亮麗濾鏡后的她,從她所認為的完美變成最真實的樣子。作者戴嘉琪想通過這個作品讓所有人知道,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大家都可以用修圖軟件來隱藏自己的缺陷,讓自己變得好看,但這並不是否定自己和拒絕面對真實自己的借口。就像這幅畫一樣,看起來完美的照片被一點點撕下來之后,仔細觀察,會發現,單調的顏色或許更讓人著迷。(通訊員 王宏)
【作者戴嘉琪的感想】
這個作品是我EPQ的項目,最初想到這個作品,是因為當時我正好在做關於容貌焦慮的採訪,很多同學都拒絕我,因為這個採訪需要用原相機拍攝,但很少有人願意將真實的自己在我的鏡頭下展露出來。最終促使我想要完成這個作品的原因就是我曾經也想過割雙眼皮,因為自己一直都很羨慕有雙眼皮和大眼睛的女生,每次拍完照,就會修圖把眼睛放大無數遍,會特意去學怎麼貼自然的雙眼皮,也會用化妝去掩飾自己的小眼睛,但是每次都有人跟我說,“你貼了雙眼皮貼就不像你了,好像‘大眾臉’,好像看到了一個被現代審美所禁錮的人,失去了你自己的特色了,失去了真實的自己。”
做這個作品的初衷是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都可以用修圖軟件來隱藏自己的缺陷,讓自己變得好看,但這並不是我們否定自己和拒絕面對真實自己的借口。
近年來,關於這類話題的討論越來越多,人們對美的要求是什麼?美的標准是什麼?是誰定義了這樣的標准?這樣的標准又是為誰定義的?在大眾認知裡的美又是什麼樣的呢?“高?白?瘦?”又或者是曾經一度很火的“A4腰?直角肩?筷子腿?鎖骨放硬幣?體重不過百?”以這些作為標准嗎?但事實並非如此,美是很廣義的形容,它不應該由外界定義。大家為了自己能符合大眾審美的標准,去嚴格要求自己的美,永遠覺得自己身上都是缺點,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我覺得,不一定要有雙眼皮和大眼睛才叫做美女,黑珍珠的健康與活力也十分動人,穿著自己喜愛的服裝走在馬路上也能夠換來欣賞的目光。跳出他人的期待和評判,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美,同時,也對美更包容一些,因為完美永遠不被定義!
【活動策劃歐陽樂融的感想】
三月的寧碧,一幅雙層的行為藝術繪畫引得眾人駐足,這是一場關於青春期女生容貌焦慮的互動藝術。一張張本不起眼的便利貼,讓作者和觀看者產生了微妙的鏈接,愛美是天性,作者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愛美的女孩,可是誰說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膚高個子就是美的呢,黃黑皮如何,個子不高又如何。自信點,美,從來不被定義,活動過程中真的不由感嘆大家的溫柔,你們給予的鼓勵,贊美,肯定,我想這也讓作者的心裡多了一份力量。謝謝你們每一個為它駐足,為它增添色彩的天使,“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這是我聽到最多的話。
我也很佩服嘉琪,因為她做到了,就像我們一樣,活動也並不完美,有不太懂事的小孩指著畫喊好丑,也有不太感興趣或者不解的同學撇了一眼就離開,但我們接受所有批評與不解並會努力做到更好。
在翻看完大家的留言后,我總結了大家的一些評論,也有些話想對大家說:被他人否認從而對自己產生懷疑陷入焦慮的女孩子們,試著找到一到兩件吸引你的事情,運動或者手工,也可以是閱讀或者朗誦。使自己全身心地放鬆然后投入其中,你會發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它可以使你忘記煩惱,改變你的心態。
還有那些和我一樣非常在意別人想法的女孩子們,別為了別人不斷改變,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五官,或許鼻子不漂亮的你,也是別人愛慕的對象,沒有誰會是完美的。是的,要做最好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在這靚麗的青春,喜歡上誰的確不是錯,每個女孩都是公主,大膽地微笑吧,或許不完美才會是美的,當你仔細去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們都是最亮的星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