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瀏陽葛家鎮:辣椒花開

2023年05月17日09: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辣椒花開(逐夢·走進美麗鄉村)

圖①為葛家鎮金源村辣椒種植基地鳥瞰。

陳 勇攝

圖②為楊意紅查看辣椒長勢。

彭紅霞攝

天麻麻亮,楊意紅就起床了。洗漱過后,在屋邊轉一圈,活動一下筋骨,然后拿著洒水壺,給院子裡的花草澆水,用剪子清理枯黃的枝葉。花草茂盛,花開滿枝,他心情格外舒暢。

吃過早餐,他慢悠悠地出了門,向他的辣椒研發基地走去。基地離家不遠,一裡多的路程。瀝青公路在薄霧中延伸,路邊開著各種顏色的花,立有辣椒形的路燈和雕飾,這是湖南瀏陽葛家鎮為打造辣椒小鎮而精心設計的。

到了基地,太陽還沒出來。四周安靜,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香味,田間不時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又是一個美好的早晨。

楊意紅推開鋼架大棚的門。大棚裡,工廠化育苗溫室一個、聯棟溫室五個、冬暖式日光溫室五個,主要用來育苗和育種。新苗已經移走了大部分,還有小部分等著移栽。辣椒種在盆子裡,盆子整整齊齊地擱在架子上,跟昨天相比,枝條上的花朵更多了,細細的潔白的朵兒在沖著他笑。他彎下腰嗅了嗅,似乎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他踩著鬆軟的泥土,在大棚裡走了兩個來回,臉上露出了笑容:辣椒長勢良好,溫度和濕度剛合適。他不用去看那些智能化的監測設備,光憑感覺,就足以確認——八十二歲的他,已經和辣椒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村子裡的老老少少都很敬重楊意紅,見到他老遠就打招呼。楊意紅在上世紀50年代就愛上了農業科技,與幾個年輕人創辦青年試驗農場,擔任過公社農技員。80年代,他組織農民種西瓜,間種辣椒,包制種、技術、銷售。瀏陽屬於山區,溫差大,本地辣椒挂果期不長,供應市場的時間短,收益不理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組建了瀏陽市果蔬協會,帶領鄉親們遠赴氣候適宜的海南種辣椒,規模最大時種植面積超過四萬畝,每年運回來辣椒十多萬噸,不少農民靠此增收、致富。他成功培育出數百個辣椒新品種,有數十個品種通過了審定在各地廣泛種植,因此名動一時,還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不少人稱呼楊意紅為“辣椒大王”,楊意紅不以為然:“我不是什麼‘大王’,在培育辣椒品種的路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失敗的。但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就要去嘗試。”在海南種辣椒的那段時間,楊意紅一直惦記著老家葛家鎮。葛家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油菜。這些農作物在整個瀏陽和周邊縣市隨處可見,這讓葛家鎮的農業缺乏競爭力。楊意紅一直想回老家種辣椒,帶領村裡人致富。但由於氣候的問題,產量上不來,價格又低,沒人願意種。

能不能培育一個新品種,適應溫差,夏秋兩季都能挂果?這樣產量上來了,效益好了,大家就會願意種。

有想法,就要去嘗試,這是楊意紅的性格。2008年,他將海南的基地交給兒子楊以龍,自己回到老家葛家鎮建起了實驗大棚,目的就是為了引進新的品種,然后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培育。兩年后,他的孫子楊劍鋒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謝絕了多家農業公司的邀請,毅然返鄉,成了楊意紅的得力助手。

培育一個新品種,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時間、精力和大量資金的投入。那段時間,祖孫倆天天待在大棚裡。育種注定是一場長跑,果型、長度、口感、抗性等,都要經過長時間的選育,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幾百株辣椒裡面,符合育種條件的隻有一兩株,至少要經過兩三年的選育才能完成一輪提純復壯。提純復壯每過幾年就要進行一次,否則就會出現退化,比如辣椒的長度縮短,或者抗病力降低。

無數個揮汗如雨的白天,無數個鑽研總結的夜晚,一輪又一輪的篩選和試驗,楊意紅終於培育出了他夢寐以求的優質品種。這種與普通辣椒果型有明顯差異的線椒,果皮皺皺褶褶,外形很像雞腸子,吃起來口感軟嫩,辣味香濃,抗病能力強,更重要的是夏秋照樣結果,能實現錯峰上市,市場競爭力非常強。

2018年,楊意紅為葛家鎮量身培育的“葛家雞腸子辣椒”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那天,楊意紅讓孫子給他拍了張照。照片中,他蹲在自己培育的雞腸子辣椒樹邊,手扶著辣椒的枝丫,側過頭望著長長的辣椒,皺紋舒展,像個孩子似的咧著嘴笑……

挨個看完幾個大棚,楊意紅接到了金源村的電話,請他去他們村裡的辣椒基地指導,說一會兒開車來接他。楊意紅樂呵呵地說:“不用來接,我叫劍鋒開車過去。”隻要說是去看辣椒,楊意紅就特別高興。他現在的身份是葛家鎮辣椒種植技術顧問,他很看重這個身份,並不因為沒有一分錢的薪水而懈怠,反而干得十分認真:“我這個年紀了,還能為鄉村振興出點力,感到很開心。”

坐著孫子開的車,楊意紅很快到了金源村,幾位村干部已經在等他了。辣椒基地就在村部門口,一片大棚看不到頭,這些大棚都是在楊意紅的指導下搭起來的。下車后,楊意紅問:“是有什麼問題嗎?”村干部笑著說:“沒啥特殊情況,就是想請您看看。”楊意紅也會心地笑了。這種情況常有,每個村的基地和農戶承包的大棚都這樣,即使沒有發現什麼問題,隔一段時間也要請楊意紅去看看,隻有他看了才放心。

金源村是葛家鎮打造辣椒小鎮的一個點。這幾年,葛家鎮充分發揮雞腸子辣椒的優勢,採用多種方式推進辣椒特色農業產業化建設。金源村從前年開始種植辣椒,現在有三十五畝大棚。村裡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起壟、栽種、除草、施肥所需的勞力,村干部親自上陣,其余的在本村招人。活兒不算太累,村民干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元。在去年天氣干旱的情況下,辣椒還是獲得了豐收,畝產達到了三千斤。因為是錯峰上市,銷路特別好,長沙的大型超市及一些中高檔餐館紛紛上門採購。最后算下來,除掉發放工資和肥料、土地流轉等成本,每畝的利潤超過一萬元。光這一項,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近四十萬元。

有了錢,村裡的基礎設施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近兩年,村裡給村道安裝了路燈,新建了圖書室、籃球場、網球場和健身場所,添置了健身器材。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打工、創業、閱讀、健身。在村民們看來,這些變化的發生,都是種雞腸子辣椒后的事情。

楊意紅和楊劍鋒進入大棚,一路看過去,不時蹲下來,伸手扶著辣椒樹仔細觀察。辣椒長勢不錯,枝丫粗壯,葉子綠得發亮,很多已經點上了花苞。楊意紅邊看邊對村裡的管理員說:“前一段落了很多雨,這裡面有些潮濕,要注意通風。趁天氣好的中午,時間控制好,不能超過三十分鐘,時間長了,溫度降低了,對生長不利。最好控制在二十到二十八攝氏度。”走到另一個大棚,他打量了一會兒說:“這個溝還得挖深一點,以防暴雨天水漫上壟,辣椒怕水,水淹過根就會腐爛,活不成了。”這樣一路看過去,邊走邊提出自己的建議,管理員在一旁不停地點頭。總體上,楊意紅感到很滿意:“辣椒長得好,今年又會是個豐收年。”聽他這樣說,村干部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辣椒種植大戶彭夢陽聽說楊意紅來了,也要請他去看看,把把脈,做下指導。彭夢陽當年跟著楊意紅去海南種過辣椒,他建房子、供女兒在長沙讀書、買車,都是靠種辣椒賺的錢。他平時有些木訥寡言,但一說到辣椒,臉上便神採飛揚:“搭棚,起壟,我都是自己搞。有時候實在忙不過來,得請十幾個人做事,每天發工資都要不少錢。”妻子王淑珍是個開朗的女人,她一邊幫著丈夫打理地裡的活計,一邊照顧年邁的婆婆,忙碌之余,還經常發短視頻,拍的都是自家的辣椒。她很驕傲地說:“我的賬號有不少粉絲,有人私信我買辣椒,我都把辣椒賣到上海啦。”靠種雞腸子辣椒,彭夢陽家裡每年收入二十多萬元。

從彭夢陽的大棚出來,已近中午。楊意紅叮囑楊劍鋒:“下午約了鎮鄉村振興辦的同志去玉潭村拍視頻,別忘了。”楊劍鋒笑著說:“爺爺放心,沒忘呢。”

楊意紅身體健朗,吃完飯稍事歇息,便趕往玉潭村。玉潭村去年種了十五個大棚的雞腸子辣椒,前八個月共採摘了三萬多斤,隨后又利用溫控大棚種植了一萬余株,專供冬季市場。僅辣椒一項,為村級集體經濟直接增收二十五萬元。葛家鎮各個行政村的辣椒基地,如今在鎮政府的主導下實行聯動,統一品牌、統一平台、統一市場運作、統一種植、統一價格。為了把雞腸子辣椒做成特色品牌,鎮鄉村振興辦特意安排了人員定期拍攝視頻,利用網絡視頻平台進行推廣,偶爾也進行直播,隔一段時間邀請楊意紅參與。視頻主要是講述雞腸子辣椒的故事,從播種到成熟,展現每一個環節,讓網友看得明白、買得放心。下午的拍攝有些慢,一些細節來回拍了好幾遍,拍完視頻,大半個下午已經過去。

離開玉潭村的辣椒基地,楊意紅准備回家。對他來說,這樣忙碌而充實的一天,只是眾多日子中平常的一天。在他的生活中,辣椒像是個軸心,每一個日子都圍著辣椒在轉。

車在村庄中穿行,陽光斜照著田野和遠處的山巒。草木蔥蘢的四月天,到處開著各種各樣的花朵。而在楊意紅的眼裡,最美的最看不厭的,還是潔白如雪的辣椒花……(曉寒)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