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守正創新推動民兵工作高質量發展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守正創新推動民兵工作高質量發展——
探索新時代民兵工作“三落實”路徑
衛星通信車、指揮通信車等應急保障車輛及裝備迅速集結,多個實戰背景下的通信專業課目集中“淬火”……6月上旬,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民兵通信分隊專業訓練拉開大幕。
“1962年6月,毛主席在聽取湖南省軍區工作匯報時,作出民兵工作要從組織上、政治上、軍事上‘三落實’的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形勢新任務對民兵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為民兵工作‘三落實’首倡地,人武部守正創新謀發展、蓄勢乘風啟新程,書寫了民兵工作的新時代答卷。”芙蓉區人武部部長王超說。
一專多能 一隊多用
編組編出戰斗力
操控無人機、駕駛沖鋒舟、轉移“受傷人員”……4月26日,芙蓉區2023年軍地應急演練現場,民兵張鵬一人擔負多項任務,熟練完成系列動作,贏得一片贊譽。
“民兵編組必須著眼任務需求,統籌編組布局,在精准高效上下功夫,把有限的民兵資源用在戰斗力建設的刀刃上。”王超告訴記者,在民兵規模縮減的同時,專業能力欠缺、執行任務質量不高等問題逐漸顯現。他們及時轉變思路,打破原有粗放式編組模式,在“一專多能、一隊多用”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民兵隊伍的快速支援能力,推動民兵編組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在該區民兵應急隊伍中,像張鵬這樣一專多能的“多面手”不在少數。
思路一變天地寬。
經過反復研究論証,他們聯合地方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民兵隊伍建設的意見》,及時調整編組思路:在編組方向上,精准對接應戰應急任務,優化民兵組織結構、力量比例、專業要求,突出實戰實用、精干高效﹔在編組內容上,按照“戰時有需求、地方有優勢、建設有條件”原則,結合芙蓉區經濟社會特點、應戰應急任務需求和專業技術潛力資源,積極把退役軍人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地方專業對口人才編入民兵隊伍﹔在編組方法上,加強軍地應急專業力量統籌銜接,依托軍地通用、職能相近、專業相通的地方企業和社會團體編組應急專業力量,按照“人員定位、專業對口、裝備配套、一隊多用”標准,使所建分隊與任務對接、與潛力一致、與專業相結合,形成一隊多用、平戰適應的應急力量體系。
聚焦靶標 沉浸互動
教育教出時代感
“參加民兵訓練可以,但不要影響我的工作……”前幾年的一次座談會上,芙蓉區人武部領導被一名企業民兵的直言刺痛。
隨后,他們深入調研發現,民兵的思想動態呈現多樣化特點。有的民兵認為,現代戰爭拼的是高科技,即便打起來,也輪不到民兵上﹔有的認為,加入民兵隊伍,就是每年訓練個把星期,本職工作還是第一位的……
“民兵思想認識有誤區,有客觀因素,但主觀上還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有缺失,思想陣地建設有缺位。”在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會上,人武部領導一針見血指出。隨即,他們抽絲剝繭找問題:教育形式、內容、手段單一,時代性、感召力不強﹔教育走過場、挂空擋,導致民兵思想陣地長出“雜草”……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工作的靶標。人武部把民兵思想政治教育與演訓、任務行動統籌融合,民兵編建到哪裡,思想武裝就跟進到哪裡﹔抓住官兵、專武干部和民兵分隊骨干等施教主體,組織培訓集訓、業務幫帶、集中備課,解決施教人員存在的程序搞不懂、內容講不清、道理辯不明等問題﹔打破“我講你聽”單一灌輸模式,推廣沉浸式、互動式、情景式教學,提升教育感染力、針對性……
連日來,隨著“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向民兵拓展,人武部在民兵隊伍中廣泛開展“民兵職責是什麼、參加民兵為什麼、履行使命靠什麼”討論活動,強化民兵的歸屬感、榮譽感、責任感。
指向精准 聯合融合
訓練訓出實戰味
“無線電通信中斷,請立即組織應急搶修……”前不久,該區民兵通信保障排技師劉俊參加通信專業訓練,教練員設置的考題讓他感到棘手。與劉俊一樣,很多民兵都感到,訓練課目一年比一年難、要求一年比一年嚴。
曾經,組訓形式單一、教練水平不高等問題,制約了民兵訓練質效提升。民兵調整改革后,為提高民兵對口支援保障能力,該人武部在制訂年度民兵訓練計劃前,組織機關和民兵骨干到轄區重要目標實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資料數據,並與上級對接任務需求,根據能力指標調整、優化訓練計劃,讓訓練指向更精准、目標更明確。
記者在該人武部民兵訓練計劃中看到,融合訓練、跨區輪訓、實裝實訓等組訓形式漸成常態。他們通過到駐軍部隊跟訓、與地方應急部門聯訓等多種方式,突出民兵訓練的“戰味”。
遇到裝備故障自行排除,遇到復雜天氣堅持按要求完成課目……芙蓉區組織群眾性練兵比武中,不僅設置了10多個實戰課目,還要求參賽民兵在比武過程中臨機處置突發情況,比武現場“硝煙味”十足。“比武競賽全面檢驗民兵心理素質和應戰應急能力,今天像打仗一樣訓練,明天才能像訓練一樣打仗。”王超說。(王黔軍 中國國防報記者 安普忠 特約記者 李亮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