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古城新韻 盛裝迎客

立秋后,山城沅陵秋高氣爽,兩岸青山相對,一江碧水東流。白天,沅陵是一位健壯瀟洒的小伙子,魁梧奇偉,胸懷寬廣﹔夜晚,沅陵是一個溫柔婉瑩的女子,珠圓玉潤,千嬌百媚。
“城市更新”后的沅陵,黑亮的草砂路街道干淨整潔,兩旁樓體換上新裝﹔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市政管網、公共服務等設施全面升級,現代化城市綻新顏﹔站在龍舟大看台前憑欄遠眺,大型“水光秀”綺麗璀璨,令人震撼,成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新寵”。
沅陵是懷化市第二屆旅發大會主辦地。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七十萬人民攜手努力,縣城面貌日新月異,這座千年古城正以最美風姿迎客來。
沅陵,從秦風漢韻中款款走來
“兩河相交的地方,一定是智慧誕生的地方。”作為一座千年古郡,沅酉二水流淌著她不同凡響的前塵往事。
沅陵,為五溪山水交匯之所、荊南要沖雄峙之地,“上扼川黔,下蔽湖湘”,素有“西南要塞”“湘西門戶”之稱。《史記·蘇秦傳》載:“楚黔中郡,其故城在辰州西二十裡,皆盤瓠之后也”,《元和郡縣志·江南道六》載:“秦黔中郡故郡城在縣(沅陵)西二十裡”,《括地志》雲:“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西二十裡江南”。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后,於二十六年(前221年)復置黔中郡,為三十六郡之一,地屬黔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改黔中郡為武陵郡。
沅陵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整個湘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戰時期,為湖南臨時省會。自隋置辰州,沅陵始為附廓,邑城屬府治。筑石為城,砌牆成邑。城開六門,曰朝陽、通河、拱辰、環碧、沐波、水星,角樓四座,曰雙蓮、飛霞、靖遠、觀瀾。
民國時期,沅陵北跨梧桐山、鶴鳴山、天寧山,西至飛霞山,東接紫宸山,南臨鳳凰山,整個老城街道、河邊吊腳樓,幾十條小巷、大大小小的碼頭,四通八達,縱橫相連,形成沅陵特有的街巷與碼頭文化。街道上,長袍、馬褂、燈籠,四合院、窨子屋、清石板路、青瓦灰牆,如一幅“清明上河圖”,構成一幅典型的湘西民居明清建筑風格和小城熙來攘往的獨特風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五強溪水電站正式動工修建。1994年,五強溪水電站蓄水發電,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沅陵老城就近后靠搬遷,西關街、通河橋,中南門、文昌門、東關街等以及相關的故事沉入水底,高處的龍興講寺、虎溪書院、勝利公園等處得以幸存……
沅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一山一水,讓無數文人墨客魂牽夢縈,沈從文將沅陵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林則徐寫下“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一磚一瓦,皆記載著古老神秘的燦爛文明,穿越千年的龍興講寺、“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中華書山二酉山……一個個嵌入沅陵的文化符號,歷史煙塵拂過,卻歷久彌新。
沅陵,扮靚城市身姿盛裝迎客
近年來,沅陵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因歷史的原因,在發展過程中交通擁堵、管網雜亂、城市內澇等問題日益顯現,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城市更新改造勢在必行。
“奮戰六百天,改造一座城”。時間撥回到2021年12月,彼時,沅陵縣城市更新一期項目建設全面啟動。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甜味劑’。”沅陵縣委、縣政府著眼“十四五”,高瞻遠矚,瞄准契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應時代命題,立足實際、體恤民情書寫民生答卷,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內生動力,積極打造宜居、宜業、宜旅的古景新城。
歷時600余天日夜奮戰,沅陵城市更新目標基本實現:完成了迎賓路改造、辰州街改造、主城區兩廂立面改造、龍興路改造及一品樓、鳳鳴塔、龍舟廣場等三座廣場改造,武陵橋重建通車,龍舟廣場水光秀項目完成,相關綠化及行道樹整形重塑工程完成。截至目前,城市更新一期完成總投資3.59億元,佔總工程量97%,城市更新一期工程進入全面收尾施工(天寧路的擴寬改造和龍興路翻新改造),9月10日前全面完成一期項目建設。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縣委、縣政府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斗精神,以初心書寫使命,以實干彰顯擔當,從千年前的辰州古郡到如今車水馬龍的繁華新城,追隨一次次重大的時代變遷,憑借著沅陵兒女的辛勤勞動,沅陵充分發揮自身特色,人民生活日新月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沅陵,是歷史饋贈更是未來新星
沅陵,湖南省版圖面積最大的縣,沈從文筆下“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既是一座古老的城池,也是一方年輕的福地。
實干篤行的亮眼成績,彰顯著沅陵美好發展的廣闊前景。聚力打造“六大臨港產業鏈”,形成了“6+N”現代化產業體系,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產業項目持續升級。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鏈2022年產值突破224億元,碣灘茶上高鐵、出東盟、進北京,沅陵大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13.6萬畝,獲評“中國黃柏之鄉”。
沅陵搶抓歷史機遇,不斷加快建設沅辰、張官、官新三條在建高速公路項目,提前至2024年全面通車,積極爭取張沅旅游高速、長吉高速和秀益鐵路建設,將自然稟賦優勢轉變成發展區位優勢。對內打通內循環,4條鄉鎮三級公路建設成效顯著,今年底全部建成通車。
加快建設懷化沅陵港、升級改造沅水1000噸級航道,直達岳陽城陵磯港口,打造大湘西地區唯一的通江達海平台﹔主動融入懷化國際陸港建設,建設臨港物流園,與懷化國際陸港實行貨物同價到港、同價起運、同效通關的“三同”模式,形成大宗物資集聚,建設臨港產業集群。
16個文旅重點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沅陵將依托豐富的生態文旅資源,加快“一核兩線五點”全域旅游布局,推動紅色、生態、人文融合,真正實現“辦一次會,興一座城”。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錨定“雙碳”目標,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產業,打造水電風電擴能增效臨港產業鏈,“十四五”期間清潔能源總裝機有望從220萬千瓦擴大到600萬千瓦,打造湖南清潔能源基地。
近年來,沅陵創建了“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區縣”“全國文明縣城”“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游名縣”“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等一個又一個金字招牌,無不印証縣委、縣政府的實干篤行,無不見証沅陵七十萬人民的拼搏奮進。
千年沅陵,恰是風華正茂。乘第二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的東風,沅陵深入推進融合發展、持續擦亮三色底蘊,一幅自然與人文媲美、商旅與物阜皆盈、文化為經濟喝彩、歷史與未來壯行的美好藍圖已繪就。就在這個九月,沅陵將以嶄新的面貌喜迎八方賓朋,共襄文旅產業發展盛舉。(瞿雲、賀子平、寧茜、佘琴)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