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沅水碧綠滿眼春——湖南沅陵縣推行河長制工作紀實

2023年08月22日09:0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利用無人機智能巡河。凌長啟攝
利用無人機智能巡河。凌長啟攝

近年來,湖南沅陵縣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狠抓河流、溪流治理,全縣有大小溪河911條,全面推進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境內河流一改昔日亂象,蝶變為一幅幅賞心悅目之風景畫。

多管齊下,守護綠色沅陵美麗河

為織密河流管理網絡,實現水域管理全覆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沅陵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和縣長為縣級總河長的專職領導小組,落實了縣、鄉、村三級河長責任,明確管護職責。

據了解,沅陵縣出台了河長制長效機制和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修定完善“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檔”,合理確定河流管理保護目標任務﹔建立完善管、治、護“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一辦五長三員制,積極探索“河長+檢察長+河道警長+民間河長+女性河長+河流保潔服務隊”的組織體系。其中,縣級河長18人,鄉級河長197人,村級河長430人,聘請民間河長282人。2022年以來,三級河長完成巡河3.5萬多次,建立2114個大網格,聘用河道保潔員,全天候開展網格化、立體化巡河,全縣所有河流,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記錄、發現問題有處置,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應。堅持聯管、聯控、聯治、聯建河道治理工作思路,推動河流管理常態化、精細化和信息化,讓愛水、護水、節水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同時,沅陵縣還將河長制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統籌推進河道管理更上新水平,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夯實堅定基礎。

河溪同治,還原綠色沅陵健康河

沅陵縣通過強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攻堅戰,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全面實施網箱退養上岸工程,守護江河淨水,筑牢生態屏障。

據了解,沅陵縣取締網箱104萬平方米,養殖棚2.97萬平方米,垂釣棚4.96萬平方米,垂釣平台3.36萬平方米。同時,深入推進禁捕退捕、躉船上岸、河道採砂專項整治行動,確保河清湖淨碧水入江。其中,退捕漁民1221人,拆解躉船51艘,取締非法採砂點52處,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將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主動出擊,高頻次、全方位、無死角和地毯式的督查。

在此基礎上,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捕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在沅水、酉水重點水域,實行24小時常態化巡河執法,並通過安裝智能化攝像監控系統,開展全天候巡河,有效地遏制非法捕撈現象。

為強化污染源的監管工作,沅陵縣對轄區內所有尾礦庫,涉水“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對電解鋅、電解錳、硫酸、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重點污染源進行綜合整治。對重點污染源企業實行關停。對部分企業,全部安裝了污染物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嚴禁在河流新增入河排污口。對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的環境污染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建立重點河流問題清單,立行立改,確保整改有實效,實現了從“管住”向“管好”轉變,從“河長制”到“河長治”轉變。同時,還開展“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等宣傳活動,提高群眾保護水環境意識,組織開展“河小青”志願者巡河護河活動,以青春之力守護一江碧水。

生態先行,打造綠色沅陵生態河

近年來,沅陵按照自然美、生態美、人文美理念,持續推進濱江護堤林建設,廢棄碼頭、砂石堆場復綠,構筑起五彩斑斕的濱江生態長廊,全力打造最美沅江岸線。

在工作中,強力推進以酉水風光帶、龍興講寺、鳳凰山為亮點,建設“一核兩線五點”生態文旅精品線路,大力實施“兩江三岸十裡畫廊”生態修復工程,推動縣域國、省斷面二類水質標准,積極創建湖南省五溪湖風景名勝區和沅水、酉水和金洲溪3條美麗河湖,打造“水生態、水文化”旅游綜合體,金洲溪獲評2022年湖南省美麗河湖。

與此同時,沅陵縣本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實施水美鄉村工程項目和水源涵養項目,讓鄉村屋場、山塘化身鄉年一景。扎實推進美麗村寨、美麗庭院示范創建。同時,開展村級污水治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對河流周邊的自然山體、黑臭水體、灘涂、草地進行生態修復,建設河漲洲生態主題公園,形成“山、水、塔、洲、渡”於一體的獨特風光。通過持之以恆治水興水,沅陵縣境內的河流水質逐年改善,碧波蕩漾,白鷺歡歌的秀美景觀成為嶄新名片。

“近幾年,通過治理,現在渣子不見了,釣魚的人也少了,水也變清了,山也變綠了”。沅陵市民張千一感慨地說道。在沅水邊搞了一輩子漁船的陳家灘鄉漁民陳利高興地說道:“水質越來越好了,產業也發展起來了,錢包也鼓起來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今天的沅陵,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麗河湖和生態家園的記憶和願景,正如百川入海,匯聚成一部人與水和諧共生的壯麗史詩。(凌長啟、歐宏俊、瞿雲)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