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社會

充電樁先行,為新能源車下鄉“開路”

2024年02月04日17:44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瀏陽小河鄉田心村距離長沙城區約150公裡,這些年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村民漸漸多了起來。

2月2日,該村村支書張細蘭告訴記者,現在村裡購置的電動汽車大約佔到5%的比例。“我開車一年要跑6至7萬公裡,燃油加上過路費,花費不少。我也准備換電動車了。”

2023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文件,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政策風向已然十分清晰。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湖南新能源汽車產量居全國第四位。長沙市商務部門透露,2023年長沙新能源汽車零售額163.8億元,同比增長33.1%。長沙多次舉辦新能源汽車下鄉巡展活動,經銷商推出一系列優惠舉措,拉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消費升溫。

但是,農村地區公共充電樁“最后一米”抵達不足,一定程度上會限制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釋放。業內運營商分析,從市場運營來說,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相對城區而言,鄉村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少,在鄉村安裝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低,不賺錢。但如果車輛多了,充電樁自然會建起來﹔反之,充電樁多了,車輛自然也會增加。”

“鄉村充電樁市場潛力較大,但我們目前主要在城區運營。”湖南華自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海軍深有感觸,由於充電量少,電力成本投入高、容易停電、低電壓、回報周期長、用地等問題,目前鮮有運營商深入農村地區。

去年7月,瀏陽企業泰科天潤建設的湖南縣級城市首座集“光伏發電、電池儲能、液冷超充”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投入運營,有40把充電槍,可滿足不同車型充電需求。董事長陳彤表示,企業在瀏陽城區建了4個充電站,每月收入有8萬元,已實現盈利。“但是,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少,我們還不敢下鄉投資建充電站。”

在寧鄉道林鎮,道林社區黨總支書記楊紅軍告訴記者,社區居民購買的油電混動、純電動車佔到了20%以上。“購買了電動車的居民家裡,一般由汽車店上門安裝充電樁,還挺方便。”他說,公共場所僅在鎮客運站安裝了3個充電樁,其他地方還沒有布設公共充電樁。

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用戶安裝家庭充電樁,是消費普遍現象。家庭充電樁充電需耗時7至8小時,且難免存在電壓低、停電、用電安全隱患等短板,已然不適應新能源汽車下鄉要求。

政策助攻,帶動車企布局,推動公共充電樁下鄉“先行一步”,解決電動汽車下鄉前端所需。家門口找得到“樁”,車來才不愁。

“樁等車”,推動服務網絡下鄉

去年,長沙出台了《關於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實施方案(2023-2025年)》,按科學布局、適度超前、創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原則,加快在大型村鎮、易地搬遷安置區、旅游重點村鎮等規劃充電網絡,在鄉鎮單位、交通樞紐場站、停車場、物流基地等區域建設公共充電設施,力爭實現鄉鎮充電基礎設施100%全覆蓋。

“適度超前”意味著“樁等車”。長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際上,全市公共充電樁建有3萬多根,基本上“縣縣有充電站、鄉鄉有充電樁”。他說,農村電動汽車用戶結合家庭充電樁,目前長沙農村地區充電“無憂”,更重要的是擴大新能源汽車銷售,快速做大農村市場“蛋糕”。

此外,長沙推進普通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在2025年底前全市99個鄉鎮建成99個經營性充電站,配套充電樁1112個。這些充電設施採取國資運維模式,由長沙交投集團承建,現已建成充電站45個,可提供522個充電車位。“還完成了33個充電站選址,配建充電車位354個,今年上半年建成。”該集團工作人員說,普通公路沿線建設公用充電站,保障用車續航無虞。

充電樁下鄉,“樁等車”勢頭在長沙農村地區快速推進,但如何提高利用率,是需要跨過的一道坎。業內人士測算,全國范圍內,鄉村地區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僅為1%至1.5%,而充電樁運營商要想盈利,利用率需要達到8%以上。

這意味著充電樁更需考量因地制宜科學選址,主要根據車流、人流密集度來考慮鄉村地區的布點,尋求利用率平衡。目前長沙充電樁下鄉“不攤大餅”,詳細規劃,有重點有梯度“量身定制”,有序鋪排建設,為拉動鄉村新能源汽車消費“井噴”奠定基礎。

新能源汽車服務下鄉也是重要一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認為,新能源車企下沉銷售、售后服務體系,提供維修、應急救援等,在鄉鎮建立穩定、優質的服務網絡,讓農村居民買車放心、用車省心。唯有如此,新能源汽車下鄉才能“路雖遠、行將至”。(譚登、李雙相)

(責編:黃卓、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