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文旅

湖南新田:文明賦能 鄉村蝶變

2024年05月11日11:4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湖南新田縣新隆鎮立足鄉風文明,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多措並舉,群策群力,以整治人居硬環境和提升精神軟環境為抓手,著力打造環境美起來、鄉風淳起來、村民富起來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整治人居環境,宜居家園“美”起來。走進新隆鎮,四周群山環繞,新田河穿流而過,兩旁商鋪林立,農家院落錯落有致,鄉村趕集市場井然有序,鄉村文化牆圖文並茂,村鎮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園畫卷。

走進山田灣村,道路干淨整潔,房前屋后清爽開闊。前幾年,村裡制定出台村規民約,將衛生環境“門前三包制”納入其中,並制定“最佳清潔戶”評比機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山田灣村也獲評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等。

“村裡現在的變化很大,馬路修好了,衛生也搞得挺干淨,還有那些雜草都處理得很好,綠化都搞得非常好,現在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麗。”村民謝春梅是村裡的“最佳清潔戶”,這幾年村裡的變化,令她感嘆不已。

近年來,新隆鎮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惠民生、順民意、得民心的重點工作,全面落實人居環境網格化管理制度,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多措並舉全方位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群眾的幸福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注入文化內涵,精神生活“富”起來。趁著趕集日,新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志願者們紛紛走進集市、進入商鋪,向村民和個體戶宣傳鄉風文明、安全生產、未成年人保護等內容。而在新隆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圖書室內,不少居民利用閑暇時間前來閱讀“充電”,暢游書海,這裡儼然成為了當地群眾的“百姓之家”。

“出了家門就是‘風景’,泥土路不見了,綠化搞起來了,圩場也整潔了,空閑了還可以過來看看書,一點也不比城裡差。以前就是在村頭聚在一起閑聊,現在志願者還會經常組織我們去實踐站所參加活動,業余生活一下子就豐富起來了。”正在圖書館看書的鄭大爺高興地說起這些年鎮上的變化。

近年來,新隆鎮利用鎮、村二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圍繞鄉風文明這一主題,通過趕集圩場講、田間地頭講、庭院板凳講、老樹涼亭講等形式,宣傳法律法規、講解形勢政策、弘揚文明鄉風,發放倡議書宣傳單等,把文明鄉風根植在群眾心田,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深化志願服務,文明鄉風“淳”起來。在舂陵河心安村紅軍渡廣場段,隨著洪水褪去,淤泥也鋪滿了廣場,由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組成的志願隊伍手拿鐵鍬、掃把等工具,積極清理堆積的泥沙,“紅馬甲”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據村民介紹,村裡的這支“紅馬甲”隊伍成立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志願者們就會出現在心安村各個角落,開展環境衛生清理、陪伴獨居老人等公益活動。如今,心安村的村容村貌、鄉風民風得到顯著提升,形成了爭創優秀、和諧鄰裡的良好鄉村風氣。

近年來,新隆鎮持續抓鄉風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致力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麗鄉村,堅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這塊“金字招牌”,為綠水青山描繪文明底色。

2021年以來,新隆鎮整合全鎮資源,建成1個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1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90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崗,匯集130余名志願者,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不斷推動文化設施提檔升級,設立圖書室、音樂室等,推出志願服務積分兌換制度,借助民俗節日、節假日、趕集日和其他活動日,以入戶入校宣傳、文藝匯演、道德模范事跡巡展、播放視頻和廣播、主題教育宣講、文明勸導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鄉風文明內容,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裡”,讓實踐站所成為群眾的精神食糧“供給站”,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300余場次,參與群眾4000余人次,全鎮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邁上了新台階。2023年,新隆鎮獲評省文明村鎮榮譽,創建省衛生鄉鎮通過驗收,鎮級林長、河長獲評全省優秀﹔獲評市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市安全生產先進鄉鎮、市健康鄉鎮、市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示范鄉鎮、市應急能力“六有”建設達標鄉鎮。

“這些年,我們鎮的環境越變越美,但改變最大的還是人們的精神面貌。我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成立,組建了100余人的志願服務隊,圍繞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開展了很多的志願服務活動,在全鎮形成了‘全民齊參與、文明從我做起’的濃厚氛圍。接下來,我們將以思想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打造新時代美麗鄉鎮,讓文明覆蓋所有人,讓美麗覆蓋所有村。”新隆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劉峰介紹道。

如今的新隆鎮,村庄干淨整潔,道路平整通暢,環境優美宜人,百姓安居樂業,文明鄉風徐徐吹來,一幅和美鄉村的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楊陽 周林鳳)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