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造鄉村振興新未來 湖南推進鄉村旅游“四個一百”示范工程

為依托山水資源激活鄉村旅游,發展民宿產業助推鄉村振興。5月10日至11日,湖南省鄉村旅游“四個一百”示范工程暨民宿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湖南瀏陽召開。
“四個一百”工程是指2023—2025年在全省支持建設100個鄉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區、100個鄉村旅游精品營地、100個鄉村旅游精品村、100個鄉村旅游精品廊道。今年湖南計劃創建精品民宿40個、精品營地35個、精品村35個、精品廊道40個,總計150個,相較去年創建任務量增加了64個。
在當天的現場推進會上,來自長沙市、張家界市、郴州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代表作了現場交流發言,來自民宿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從業者為民宿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瀏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雄文介紹了瀏陽民宿產業發展情況,重點推介了民宿產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瀏陽模式”。
不負天賜之美,瀏陽民宿產業加速崛起
瀏陽是湘東明珠、千年古縣、將軍之鄉,地域面積5007平方公裡,三山(大圍山、連雲山、九嶺山)聳立,三河(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奔涌,造就了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豐富的地道風物,為發展民宿產業、鄉村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瀏陽市搶抓文旅復蘇機遇,主動承接政策紅利,深度挖掘特色優勢,開發出“研學游”“美食游”“賞花游”“耕讀游”等多樣旅游業態,推動民宿產業快速發展,全力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目前,瀏陽擁有民宿910多家、客房2.9萬余間、床位4.5萬余個,形成了道官沖、大圍山、寶蓋、西溪、周洛“五大民宿聚集區”,以及農耕體驗、森林度假、民俗風情三大類民宿。
5月11日,與會嘉賓深入瀏陽市道官沖民宿谷和五號山谷原鄉民宿,實地感受瀏陽民宿的獨特魅力。
道官沖位於瀏陽張坊鎮上洪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近年來,通過做好非遺文化的挖掘保護、文旅資源的活化利用,更多村民搭上了文旅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班車,為解鎖鄉村振興治理和共富“密碼”增添了新動能。如今,道官沖聚集了9項非遺項目,12位非遺傳承人,建設了古法造紙研學館等5個非遺場館,精心打造了11家非遺主題民宿,帶動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村民們通過參與經營民宿、研學、餐飲、出租閑置房屋等方式獲取收益達1400余萬元,其中民宿經營收入700余萬元。
“以前隻想著往外跑,沒想到現在反倒回來了。”看著自己老家改造成的千斤原舍民宿,入住了來自長株潭、江西、湖北、北京等地的客人,更收獲“有回家的感覺”的評價,村民黃桂直呼有種恍惚感。2023年7月,她家的民宿開業,7間房,目前營業收入約35萬元。她的堂兄黃光星也開起了民宿,“如今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都是夫妻或兄弟姐妹一起回村裡。這條路走對了,大家都認為一定會越來越好。”
位於瀏陽沿溪鎮大光圓村的五號山谷,在改造傳統民居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度假元素。山谷裡的每一間房都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碩大的落地玻璃窗將山野深處的竹林、古樹與落日“請進”房間,與象征都市特色的酒吧、音樂廳相得益彰,是瀏陽加快高端化鄉村民宿業態發展的生動實踐。
以道官沖、五號山谷為代表,瀏陽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大圍山、張坊鎮、沿溪鎮、古港鎮民宿集群(村落),在湘贛邊地區已然形成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瀏陽民宿帶”,有效帶動全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成為新時代農民增收、農村變美、農業更強的有力抓手。
不負殷殷囑托,為全省鄉村旅游提供“瀏陽模式”
近年來,瀏陽堅持政策為基、集聚為徑、融合為要、文化為魂、創新為上,打造了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瀏陽模式”,蹚出了一條促進城鄉增美、產業增效、百姓增收的綠色發展之路。
為持續加大民宿產業支持力度,推動民宿經濟繁榮壯大,近年來瀏陽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尤其是《瀏陽市推動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編制規劃、強化用地保障、完善配套設施、開設綠色通道、提升民宿品質、繁榮民宿消費、優化管理機制、夯實人才支撐、健全支持政策等十個方面推出系列硬核舉措,進一步強化政策保障。與此同時,瀏陽將民宿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一體謀劃、同步推進,優先支持民宿發展重點地區基礎配套建設,大力實施空心村、老齡村農房微改造、精提升,依托土地制度改革,盤活閑置用地和農房,推動資源價值轉化為民宿產業優勢。通過向全球公開征集評選瀏陽民宿公共品牌和logo、上線“一機游瀏陽”微信小程序、成立瀏陽市民宿協會等,全力破解發展難題,走好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瀏陽,民宿成為了返鄉創業的熱門領域、投資興業的熱門產業。該市探索推行國企和民企聯合投資、民企直投、“村委會+村民+公司”投資、村民自建等民宿投資方式,吸引各類民宿投資13.2億元,持續激發民宿市場活力。推行“當房東賺房租、當管家賺工資、當老板賺利潤”的民宿聯農帶農機制,引導能人大戶、返鄉人員、大學生領辦民宿產業,帶動4000余人年均增收4萬元以上。
“美好資源”正加速轉化為“美好經濟”。瀏陽將傳統文化與本土元素為民宿注入靈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民宿+”,創新“民宿+煙花”“民宿+蒸菜”“民宿+康養”“民宿+非遺”等模式,推動鄉村精品民宿與其他業態融合發展,不斷推出新產品、新路線、新場景,實現“季季有看點,月月有游客”。借力“相約瀏陽河,周末看焰火”活動,推出了“你住精品民宿,我送焰火門票”聯名款,推動民宿產業的持續火爆。
如今,瀏陽的民宿業已遠超“一張床鋪”的意義,其與鄉村的共生鏈接關系愈加緊密,許多游客奔赴瀏陽而來追求的就是一種“向往的生活”。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瀏陽模式”已然成為和美鄉村建設的新支點、全域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劉志光 羅時茂 徐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