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 ——以數字化推動張家界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字經濟正在不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務院關於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數字經濟已成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和機遇
1.數字經濟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近年來,全球數字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數字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指出,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提速。2022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個世界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為31萬億美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58%,較2016年提升約1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同比增長7.6%,高於GDP增速5.4個百分點。中國數字經濟也取得長足發展,2023年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國家網民規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據統計,截至2024年2月末,中國5G基站總數達350.9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8.51億戶。互聯網、大數據已深入到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線教學、遠程醫療、智能辦公、元宇宙場景體驗等已廣泛應用,並正在快速發展。可以看到,數字經濟規模正在持續快速增長,逐漸成為驅動我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2.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體現。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發展數字經濟就是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改變傳統生產方式,促進產業數字化升級和轉型,實現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另一方面利用數字技術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及高效便捷等特點,逐步替代傳統產業模式,衍生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數字經濟降低了貿易成本和壁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與傳統貿易相比,數字貿易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覆蓋范圍更廣等特點,數字技術在貿易中的運用,可以打破傳統貿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從而極大降低貿易成本,並使得交易更高效便捷,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更加快速和廣泛。比如利用互聯網建立數字貿易平台,各類企業可以通過平台發布、展示商品信息,買家可以借助平台快速找到合適的商品和價格,進行支付交易等,實現跨境交易。京東、淘寶、拼多多、美團、餓了麼、攜程旅行、抖音、滴滴等各類電子商務和在線平台服務,使人們實現了足不出戶地信息瀏覽和購物,輕鬆獲得更多購買選擇。各類商家更好更快地銷售產品和服務,從而有效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擴大了交易范圍、提高了交易效率、規范了貿易秩序。
4.數字經濟增加了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企業通過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數據分析、智能學習、改進流程等,對產品和服務進行不斷地優化和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雲服務可以讓企業無需投資昂貴的硬件和軟件,就可以享受到先進的技術和服務,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效率,快速部署和更新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二、張家界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突出優勢
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立足於本地優勢資源,張家界擁有豐富的綠色資源和人流量。張家界市是湖南開放的窗口、迎賓的客廳,全域旅游的龍頭和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是國家“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25個重點旅游城市。
1.極致自然資源與成功生態文明實踐。
張家界有世界絕版自然風光,境內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匯集了峰林峽谷、溶洞溫泉、湖泊溪流、原始森林等豐富資源,被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和“地上最高絕景”(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題詞)。擁有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六張金色名片”。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長江中下游重要生態屏障、聯合國人與自然觀測點。2021年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比達99%,國控斷面水質綜合排名全國第24、湖南省第一。張家界大力開展生態綠色建設,成功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被評為2019“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2020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永定、武陵源兩區獲評全國“兩山”試點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世界旅游窗口與超大流量。
張家界是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享譽全球。境外客源市場達到133個國家和地區,享有72小時入境免簽政策,2019年入境旅游人次137萬,入境旅游漲幅關注度排全國第二﹔出入境人次連續6年位居中部六省非省會口岸第一﹔2021年與北京、上海等地共同上榜海外文旅影響力最高的中國10大城市。常年亮相美國時代廣場,在韓國旅游市場有“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之譽。《西游記》《心花怒放》等著名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是美國大片《阿凡達》實景原型、翼裝飛行世錦賽的固定舉辦地。
三、張家界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推進方向
未來張家界要實現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與時代同行、與世界共振,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旅游產業規劃、產品營銷、服務落地和市場管理等方面主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思維和技術,力求產業規劃做到符合向康養度假型目的地轉化的趨勢、符合拉動全域旅游和振興鄉村經濟的目標,產品營銷和服務落地做到面向不同地域來源、年齡層級、職業身份的群體具備精確有效的差異化,市場管理做到觸角深入、關注細致、即時反饋、處理有效、兼具人文關懷。
1.大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籌劃一批新質業態。集全球行業之力和專業智慧,系統推進旅行生活化、康養功能化、目的多元化,吸引全球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為泛文旅創新者構建協同創新的夢工場、大本營,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業創新生態集聚地、創新現象原生地。比如可以研發虛擬導游,游客通過進行數據信息互動,虛擬導游經大數據分析形成個人畫像,推薦智能生成的旅行攻略,可以一鍵生成吃、住、行、游全流程訂單,還能將旅行需求貼近的人群自動分配到一個人工導游的旅行團隊。另外,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開發沉浸式的旅游體驗項目,如融合張家界本地特色的元宇宙場景體驗,將非遺項目進行數字化開發,將張家界地貌形成過程現場數字化空間復原等。
2.繼續發展電子商務,為特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比如以“張家界好山好水好空氣”“把土貨帶出山,把健康帶回家”為宣傳著力點,通過網絡直播和銷售平台,對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七星山等特色自然資源,以及莓茶(長壽藤)、臘肉、杜仲、葛根等特色農產品,以更大力度地進行推廣。對大數據應用進行深度研發,比如研發“地標農產品地圖”軟件程序,點擊進入可瀏覽文字、圖片、音視頻及真人在線直播介紹產品詳細信息及健康提示,通過該系統人工智能客服實現各類產品零售和批發。
3.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加快構建完善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加大投入數字基礎設施和智慧旅游服務平台建設,提升網絡覆蓋范圍和質量,建設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平台,通過收集和分析大數據信息,服務於在線預訂系統、智能導覽服務、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游客行為研究等。
4.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向企業匯聚,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融合發展活力。鼓勵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積極融入數字經濟全國、全省產業鏈,加強數字化經貿合作。加強分類指導、分業施策,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智能制造工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各環節應用,加快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同時,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開展數字技能培訓項目,提升當地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水平。培訓可涵蓋從基礎計算機操作到高級編程技能,將為數字經濟長期發展儲備人才。
5.著力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構建適應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數字化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扶持和市場准入等,為數字化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創新項目落戶張家界。同時,強化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完善數據資源管理,加強數據要素應用場景指引,保障數據要素規范有序流通。
綜上所述,張家界市在數字經濟方面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技術的應用上,更在於其對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刻影響。通過支持新質業態、發展電子商務、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等多方面的努力,張家界市將逐步轉型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數字化城市,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向慈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