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

【查看原图】
醴陵中盐美福生态肥业项目建设工地。张斌 摄
醴陵中盐美福生态肥业项目建设工地。张斌 摄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2020年06月04日12:13

人民网长沙6月4日电 6月1日,醴陵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醴陵市人民政府市长董巍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今年,醴陵市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和温暖企业“三百”行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着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打造株醴都市区,确保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

优化产业结构,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夏日,走进醴陵大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是省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70亿元,目前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计划今年9月开始厂房建设;醴陵旗滨节能玻璃生产线正在试生产,计划本月竣工;醴陵风电场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装机规模50兆瓦,年底20台风电机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

今年,醴陵市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思维,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多元产业体系。该市将加快推进先进陶瓷产业等11个优势产业链发展,实施陶瓷产业发展“五大行动”,加快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出台花炮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烟花爆竹企业兼并整合,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探索烟花小屋、烟花进景区等新模式;完善国家级陶瓷工业设计中心和烟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按照“特色园区、玻璃高地”定位,以旗滨玻璃和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为龙头,引进上下游企业10家以上,力争用3年时间,玻璃产业园建成面积2000亩,产值100亿元以上;依托恒茂高科和恒凯通,积极对接长沙中电软件园等专业机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启动船湾服饰产业园建设。

提质现代服务业,发展会展经济。推动文化产业与陶瓷、旅游等元素深度融合,构建文创生态,办好陶瓷博览会等展会。以左家老屋开放为契机,积极参与湘赣边区红色旅游共同体建设,大力发展体验式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推动李立三故居、中国陶瓷谷创建4A级景区,申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今年,该市将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年度重点项目192个,完成年度投资192亿元。加大项目开竣工力度,确保醴娄高速、恒茂计算机产业配套基地等126个项目开工建设,旗滨节能玻璃生产线、醴陵风电等86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招商引资,力争引进项目120个以上,投资300亿元以上,“500强”项目8个,投资过50亿元项目2个,过10亿元项目10个,过亿元项目40个。

改善发展环境,营造高质量发展氛围

湖南富强种陶瓷制造有限公司厂区附近的106国道是双向下坡,车辆多,交通隐患较大。5月下旬,醴陵市交通事务中心接到情况反映后,迅速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查看,决定在该路段安装减速带、设置红绿灯,消除安全隐患。

坚持软硬件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今年,该市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加快片区开发进度,有序推进株醴融城。坚持建管并重,启动车站路建设,加快玉瓷路二期、茶东路二期、民富路和民寨路建设,打通塔前路、寨子岭南路,逐步完善城市道路体系。

推进“三创四化”,美化人居环境。今年,该市将推进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整县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夺牌,力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该市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服务对象常态化评价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确保100项第二批“一次办”事项落地。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5月28日,长庆示范区荆潭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存在多年的马路市场彻底消除。该市场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摊位300个,从根源上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为经营户和村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经营购物环境。

今年来,醴陵市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对54处马路市场进行整治。截至目前,43处已整治完毕(其中取缔37处)。今年,该市还新建改造35个农贸市场,其中新建18个,改造提升17个,着力解决占用国道、省道、重点县道、重点集镇、临水、急弯、长下坡等马路市场安全隐患。预计9月30日前,35个市场将全面完成新建或改造。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该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民生100”工程,重点推进学位、床位、车位、蹲位、梯位、摊位“六位”建设,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全方位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加快建设湘东医院传染病防治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探索“三自一保”模式,建立居民自助健康体系;深化“湘雅乡情”活动,力争将本地就诊率提高到95%以上,建成54家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继续提高养老金、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做好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推进农村敬老院提质升级,建好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设施。

均衡化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湖师大附中附小及新三中项目,建设35所标准化学校;学习“泸溪经验”,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办好学前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人均公共文体场地面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完成西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新建2个社会足球场。

系统性加强社会治理。践行“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申创国家综合减灾示范市;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打通引导、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进“1+4”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体系,健全基层社会化防控网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彭丽娜 刘涛)

分享到: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