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党建

李季:为建党贡献力量的翻译家

2021年08月12日11:30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供图
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供图

李季(1892―1967),又名原博、卓之,号协梦、移山郎,1892年出生于平江县伍市镇。他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还是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在建党初期,他埋头翻译海外社会主义思潮论著。他曾说:“我的唯一的志愿是先学好一种外国文,再来学外国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1912年,李季考入设在长沙的湖南省高等商业学校,一学期后,崇尚新学的他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就读,几无暇时,同窗契友戏谑他“把凳子都坐矮了”。1915年秋天,高师尚未毕业的李季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在北京大学,李季曾替辜鸿铭先生将一篇英语文章译成典雅汉文,非常成功,因而深得辜鸿铭的器重,在其刻意扶持下,李季英语水平迅速提升。191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一度返乡。后来,他又返回北京求职,在北京大学担任预科一年级英文作文和文化教员。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季深受新文化、新思潮影响,为探索拯救国家民族的道路,他开始钻研社会学。由于当时国内的书刊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于是直接阅读英文原著。“看了三四个月新思想的书”,而开始向着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坦途前进。为了“从历史下手”,弄清楚风行国际的社会主义思潮之来龙去脉,他利用业余时间,着手翻译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

北京大学的一些老同学、新同事对于新近毕业生李季贸然进行翻译表示怀疑,李季以“生活就是作工,作工就是奋斗”之语自励,坚持下去。两个星期后,“各种困难,逐渐消灭,初稿已可应用,不必再易稿纸。”三个月之内,这部22万字的译品便告成功。1920年10月新青年社出版了李季的这部翻译作品。

实际上初事翻译,李季也并非绝然的单打独斗。他在《社会主义史》译者序中,特别交待译书过程中“蒙蔡孑民先生代译好些德法文书报名,胡适之先生指示疑难之处,张申府先生改正各专名词的译音”,以申谢意。

当时李季之所以对社会主义思潮发生兴趣,其主要原因:一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尤其是亲自“投身于这种漩祸中”,感受到“群众运动伟大的力量,知道了群策群力确是救中国的不二法门”后,他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二是与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嬗变紧密联系。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热潮;三是社会主义在当时是一种时髦的舶来品,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正如李季所说:“当时一班自命为青年的领导者,都好谈谈主义,其实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地在那里挣扎,说不上有什么研究。”李季当时又通晓英语,因此发挥自身所长,满足了中国当时文化界对社会主义的知识饥渴。

此时,远在上海的陈独秀也获知了李季的这本译稿。李季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后因仲甫先生来信索稿,遂即邮寄上海。”陈独秀的信息来源得自张申府,当时,张申府襄助李季翻译《社会主义史》,又与“南陈北李”皆有联系,曾通过书信与陈独秀讨论建党事宜。

李季笔译不辍,到党的一大召开前后,他翻译的主要著作除《社会主义史》外,还有罗素的《到自由之路》,哈利的《工团主义》,列德莱的《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等。

在此期间,李季还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介绍马克思主义两者结合起来。李季翻译了《价值价格及利润》《通俗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现代资本主义》等著作。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实践活动,李季从原来信仰托尔斯泰主义转而倾向社会主义。他在山东受聘任中兴煤矿公司英文秘书时,曾有意识地下到矿井,见证了中国矿工身处水深火热的困苦险境,激发了他知识分子的道德感和意欲拯救社会苍生的英雄气概。

李季的翻译作品,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陈独秀读了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等著作后,觉得李季很有才华,遂想拉李季参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李季欣喜应允,不久后从山东抵达上海。

从山东回上海后,李季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思潮的译介工作中,当时,相关翻译人才极度匮乏,急欲建党的中国知识分子陈独秀、张申府等对李季勤加接引,将他引入建党群体。

1920年12月,陈独秀南下广东,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李季随陈独秀来到广东,在陈独秀的帮助下,李季先后被聘任广州第一中学校长、广东省视学等职。(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高青)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