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党建

浏阳文家市镇:“五个到户”将幸福引入百姓家门

2021年11月12日15:5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开展美丽屋场建设后的湘龙村。单位供图
开展美丽屋场建设后的湘龙村。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11月12日电 近年来,浏阳市文家市镇持续贯彻“五个到户”工作,镇党委、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微网格长等治理主体多元联动,丈量每一寸土地、了解每一户民情,找思路、想法子、聚合力,以“党建+微网格+铁脚板”,打造农村基层现代化治理样板。

党建聚合力,一户一策走向振兴

从贫困到脱贫再到振兴,文家市镇五神村有着一对传奇的父子。

2014年,这对父子被纳入贫困户名单。彼时的他们每天坐在家门口,思索着怎么才能衣食无忧,怎样才能盖上大房子,幸福何时来敲门。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连续性惠民政策的引领下,文家市镇五神村的驻村干部、“两委”成员、微网格长、党员与建档立卡户结对子,一户一策,因地制宜,从无到有,支持这对父子走上了养殖之路。不到7年,这对曾经在门口思索如何脱贫致富的父子,现如今拥有了40多头黑山羊、4大箱蜜蜂、60多只鸭子,已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养殖能手。

“我的微网格长帮了我很多忙,黑山羊、蜂蜜、鸭子根本不愁销路,一长大就被定了,我养多少都能卖得好价钱!”父子在五神村驻村第一书记沈烨下户宣讲乡村振兴新政策时高兴地谈道。

据了解,这对父子所在的微网格为帮助他们买卖农产品动足了脑筋,微网格长刘春发经常主动在朋友圈宣传推广他们的蜂蜜,曾经一天就卖了20多斤。

如7年前一样,最近,五神村党总支部全体成员一同走入了这对父子的家中,向父子二人宣讲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的利民好事,探讨什么是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方向,达成了持续引导和支持父子深耕养殖产业、扩大养殖规模的共识。

产业引进来,新型农业带领富裕

浏阳市中医院派驻文家市镇大成村的第一书记陶佑朋自驻村以后,对大成村开展了全方位的问诊。

“村里集体经济薄弱,产业极少,人口外流,传统花炮产业急需转型,但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闲置废旧庭院众多,剩余劳动力也不少。”为了尽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陶佑朋致力于将新型农业引入村子来,先后带队去了常德、醴陵、衡阳、浏阳北乡等地,回来后决心尝试在原花炮厂的厂棚里开展灵芝的试点种植,将灵芝种植纳入本年度乡村振兴产业衔接项目,并由微网格长孙达明先行试水种植灵芝。

据了解,灵芝一年能种两批,大成村试种植的第一批已由药材公司按照保底价收购,卖了近8万元,第二批的1万株也预计本月底就能收获。

灵芝种植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与一般作物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耕作不同,只需要一个保温保湿的空间就可以培育。但在这背后,有着“五个到户”党建聚合力的突出效用。各级乡村振兴办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驻村第一书记将产业对接到户,提供了稳定的收购价格和渠道;村党总支部主动衔接资金和场地;微网格长作为致富带头人,带头先行先试蹚出一条致富路。这四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将产业引进来,共同带领文家市镇大成村走向富裕。

环境靠大家,美丽屋场营造幸福

“靓丽的画卷源于精心雕琢,红旗屋场贵在用心打造。”文家市镇湘龙村为建设好美丽宜居村庄,着手打造红旗屋场。“党建+微网格+铁脚板”在动员群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楼前组微网格长杨祥树就主动申请担任起了屋场建设的副组长,常常冒着烈日,逐户上门宣传动员,引导村民参与屋场建设,组织召开户主会,带头清理屋场内垃圾、杂物和沟水。有两户杨姓人家不愿将建设年代久远的空心房拆除,杨祥树耐心地宣讲危房的危害和“一户一宅”的政策。在他的耐心劝导下,建设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他积极联系在外地发展的乡贤,号召他们支持家乡建设。两个多月下来,杨祥树晒黑了、变瘦了,换来的是屋场建好了,环境更美了,百姓更幸福。(韩金韬)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