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峰农商银行:写好乡村振兴新文章
人民网长沙11月23日电 在湖南双峰县,无论是小微个体,还是重点企业,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共识:“遇到金融难题,就找农商银行。”湖南双峰农商银行通过积极提升服务、业务转型创新和扎实扎根乡村经营实践,赢得客户良好的口碑。
党建引领,下沉身段提服务
“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你们上门来给解决难题。”该县梓门镇肖先生看着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前些天,他带着过世母亲的存单到农商银行梓门支行办理支取业务,被告知需要所有继承人签字同意后才能支取。当得知继承人中有两人因身体原因不能到现场后,农商银行立即开展特殊客户延伸服务,上门进行办理。
这次上门服务是双峰农商银行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利用党建引领,发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全体党员自觉担负起支农、支小、支微责任,主动认领任务,下沉身段,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出实招、办实事。
近期随着疫情稳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但由于工作原因,很多企业员工不方便到网点办理业务。沙塘支行工作人员带设备进企业为客户办理银行业务,并组织开展小型金融服务需求问答会,切实解决客户提出的金融服务需求。
青树坪镇支行客户经理在走访客户赵厚培时,得知因连续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其200亩大棚辣椒受损严重,30吨辣椒严重滞销。该支行积极为客户出谋划策,热心发动周边亲友采购,开展全行员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爱心采购等方式,仅用半天时间便协助销售3000余斤辣椒。“农商银行不仅在资金上帮助我,还帮我卖辣椒,不愧是一家有温度的百姓银行。”赵厚培由衷地感慨道。
创新转型,“场景化”金融促经营
近日,双峰农商银行与青春里超市合作共建的场景金融支付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超市经理发现,现在营业资金结算直接进入超市对公账户,交易流水清晰明了,还有存货的盘存功能,给超市节省了设备和第三方支付提现手续费成本,支付结算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这就是农商银行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场景化”金融转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农商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总体目标,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探索新的应用场景,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服务,全新的电子银行业务,带领客户步入“场景化”金融新时代。农商银行希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开创生态共融、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新格局。
该行紧随客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存款方面,实行利率差异化定价,发行大额存单和智能存款产品,并开通了手机福祥专区,实现快捷办理,提升存款业务竞争力;贷款方面,先后创新了“小优贷”“党员先锋贷”“老乡贷”等10多个信贷产品;服务方面,大力改善与拓宽服务渠道,积分商城、移动营销系统、物业维修资金业务系统全面上线,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这种转型创新带来的客户体验提升,让全国劳动模范、种粮大户李耀春感同身受。“农商银行得知我种水稻需要钱购买农机,给我办理了便民卡。这种业务可以随借随还,对种粮大户还实行利率优惠,真的非常适合我们使用。”近日,正在打包大米的李耀春,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对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赞不绝口。
扎根乡村,不离振兴大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是农商银行最为重要的使命与担当。
产业扶持是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是最可靠、最可持续、最具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可以实现乡村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双峰农商银行紧紧扎根乡村,扎根产业,对红心脐橙、蛋白桑、黄栀子、艾草、油茶、中药材等12个县级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发挥小额信贷“四两拨千金”作用,凸显资金融入现代农业的“雪球效应”。
大学生刘善回乡创业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品质好、价位高的五色有机水稻。由于试种经验不足、经营管理不善,公司运转出现困难。关键时刻,农商银行为刘善提供了第一笔流动资金贷款,并派出信贷客户经理协助其强化内部管理。在农商银行的帮扶下,公司经营情况不断好转,五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多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
旅游业的兴盛,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之一。双峰县旅游景点众多,潜力巨大。撬动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必不可缺。曾国藩故居位于双峰县境内,是双峰县最为重要的人文景点之一。但在开发初期,交通道路问题一直是制约景区发展的“最短木板”。很多游客因为路难走,景难寻,只能对景区望而却步。农商银行把脉景区痛点,先后发放贷款0.56亿元用于改造进景点的乡村道路,一举解决了景区“小路难进”的问题。
截至10月末,双峰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6.68亿元,较年初净增13.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6亿元,净增10.08亿元。存贷款总量、增量均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市场份额较年初呈显著上升趋势。(王锦华 陈桔辉 曹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