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湖南要闻

党代表风采|李志坚: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27日21:4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深江1号”海底隧道盾构机。湖南省科技厅供图
“深江1号”海底隧道盾构机。湖南省科技厅供图

人民网长沙11月27日电 (李芳森)湖南省人民会堂,随着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进行,“党代表通道”也接连开启。

在首场“党代表通道”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走上红毯,围绕全面提升湖南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志坚惊喜地发现,此次党代会报告中特别提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

对于李志坚和湖南全省科技战线而言,这无疑是为当前和今后五年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

五年实践 湖南科技创新高速发展

对于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大会主题,李志坚感触颇深。

在岳阳工作期间,李志坚兼任城陵矶港区工委书记,领头创建城陵矶综保区,建设基础设施、建立运行体制、制定政策体系,服务全省成功申报国家自贸区,城陵矶港区目前已成为湖南省改革开放高地的桥头堡,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在工信厅工作期间,李志坚积极配合主要领导大力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主抓党建工作和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调任省科技厅工作以来,李志坚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大力组织实施“七大计划”,奋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结合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李志坚深刻领会了“三个高地”之间的内在逻辑、丰富内涵: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目的,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保障,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关键支撑。三者有机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三个高地’彰显了服务“国之大者”与发挥湖南优势的紧密结合,对湖南的发展极具重大的战略意义。”李志坚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科技创新高速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3.7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倍。今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将双双突破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超过万亿元。

五年畅想 勾勒“四高一生态”发展蓝图

李志坚说,未来五年,全省科技系统将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力支撑。重点抓好“四高一生态”:

抢占产业制高点。围绕“3+3+2”产业集群建设,凝练“卡脖子”技术清单,重点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战略支撑。布局10大前沿交叉领域领先技术,引领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实施10大农业千亿产业链创新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提升民生福祉。塑造10大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与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抢占技术制高点。立足湖南创新资源禀赋和“三超”等优势特色,在基础研究和颠覆性前沿技术领域布局开展10项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取得一批“从0到1”的突破性成果,大力推进原创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基础学科和交叉前沿学科布局,提升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

抢占人才制高点。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构建全链条、全谱系的人才引培体系,形成结构更为合理、衔接更加紧密、支撑更加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梯队成长格局。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遴选一批具有战略科技人才潜质的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支能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服务支撑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抢占平台制高点。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岳麓山种业国家实验室,优化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在生物种业、算力算法、北斗应用、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培育建设若干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谋划建设10大科技基础设施。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推进10项重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加强高校协同创新,改革赋能科研院所,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促进创新生态、制造生态、应用生态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服务制造,制造服务应用,应用促进制造,制造促进创新,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服务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科学普及与推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创新文化,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