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大手牵小手 城乡教育齐步走

——记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帮扶喜雨小学四周年

李芳森 实习生叶佳佳
2021年12月03日15:09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圭塘河畔的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人民网 李芳森摄

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和喜雨小学,一个是省会长沙的城市小学,一个是跳马远郊的乡村小学;一个是雨花区曾经规模最大的小学,一个是至今仍规模最小的小学,却意外牵手,共同前进。

自2018年至今,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携手帮扶喜雨小学,4年间,给予物资、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帮助,把喜雨小学当做了自己远在乡村的分校。

喜雨小学位于长株潭绿心范围内,如同感受绿心的搏动般,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也能感知它身处困境中的挣扎;如同学校旁静静流淌的圭塘河,开始逆流而上,反哺、滋养着这所绿心中的乡村小学。

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人民网 李芳森摄

缘起

乡村小学牵动城市校长内心

从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至喜雨小学,行车近一个小时,景色从繁华都市一变为幽静乡村。20多公里的路程,李飏自去年9月开始,每周四都会走上一趟。

李飏,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校长,每周的“喜雨之行”,却是给喜雨小学的孩子们上名著导读课程。今年这门课程的任务,是要带着喜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品读完意大利作家的作品《爱的教育》。

李飏希望,这本将“爱”字贯穿全文的经典名著,能给这些乡村里的孩子,带来爱的抚慰。

李飏和喜雨小学五年级学生同读一本书。受访者供图

与喜雨小学的结缘,那是在2018年,在雨花区教育局《跳马片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精准帮扶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后,李飏首次来到这里。彼时的喜雨小学小巧却不精美,校园里满是坑洼的泥巴路,学生少,老师更少;学校里的6名老师,每人得担负起5-8门学科的教学,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

这让有着31年任教经验的国家级骨干教师李飏,第一次知道,在城市的周边,竟还有如此小旧的学校。2018年,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不过建校5年,经历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李飏,深知喜雨小学发展的不易,便下定决心,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这个远在郊区的乡村小学。

“只有淋过雨的人,才知道给别人撑起一把伞。”从2018年开始,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里每年都会有1到2名老师来到喜雨小学授课,至今,已有5位老师来此任教。

然而,故事的发展,远不如这般写意。

2018年,李飏邀请当时的喜雨小学校长来校交流,并向他表达了帮扶的意愿。当那位乡村小学的校长,在当时雨花区规模最大的小学里学习一天后,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老校长说,两所规模差距这么大的学校,根本没有借鉴的意义。”虽时隔4年,李飏还能记得这盆冷水的冰凉。“都是开门办学,都是教书育人,发展肯定会有共通点。”

随即,李飏便安排学校的科学老师进入喜雨小学任教,这所乡村小学的教室里,首次传出了“科学之声”。

往后的4年间,来自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的语文、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接连来到喜雨小学。李飏的照片,也挂上了喜雨小学的教师墙,这场城乡小学间的缘分一直延续。

正在喜雨小学教授音乐课的侯琨。人民网 李芳森摄

携手

城市教师4年支教乡村

跟随导航的指引,在跳马镇里七拐八弯下,到达此行的目的地。

在喜雨小学,随处可见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的元素:校园内的指示牌上,全都绘有象征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三融文化”的融娃;教师墙上,张贴有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三名老师的照片;会议室内,写着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为孩子们幸福、优秀的人生奠基”的校训……

我们到达时,正值上课时间,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在校园里回荡,传到广袤的乡村间,这也是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老师带来的新面貌。

今年9月,音乐老师侯琨由城入村,这是喜雨小学第一次正式开设音乐课程,这些乡村孩子们的音乐之旅便由此开始。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把歌学会,只是想教给孩子们一种音乐学习和鉴赏的能力,这能让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侯琨说,不同于城里孩子时常接受的艺术特长培训,这里的孩子在音乐方面都是零基础,全校各年级的音乐课进度条都是一致。侯琨在选择教学曲子时,都是选择旋律简单、孩子们感兴趣的曲子,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传授乐理知识。

“一开始我还担心乡村学校没有电子琴,还想着从万境搬一台过来。”到了喜雨后,侯琨发现,之前都是瞎操心,这里不仅配备有电子琴,多媒体室还有一架钢琴。这些教学设备,喜雨小学早在去年便已配备。

身兼少先队辅导员的侯琨,还负责孩子们德育方面的培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状态,侯琨会对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进行不定时家访。

但对侯琨来说,家访也不是件易事。

“以前的孩子,几乎都是住在学校的周边小区,一次走上几户都不难;但在这里,就算是拿着家长发来的定位,也不一定找得到。”在侯琨的记忆里,几乎每次在喜雨小学的家访,都得是沿着乡村小道,见到村民就下车询问。即使是最后的“一公里”,也得经过多次上下车后,才能到达。

正在喜雨小学教授音课的陈茜。人民网 李芳森摄

陈茜,也是今年像侯琨一样来到喜雨小学支教的英语老师。相对于城里学校,乡村学校对于孩子的英语教育更为薄弱些,这便给陈茜的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

“孩子要重新适应老师,老师要重新了解学生,这些都是难题。”来到喜雨小学授课3个月的陈茜说道,面对基础更薄弱的孩子们,教学要求和方式都得改变,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备课。

来到喜雨之后,让陈茜一改之前对乡村学校的印象:“我本以为一只粉笔、一张黑板,就得教完所有课;没想到教室里还有一体机配备,学校设施条件齐全,教学用具一应俱全。”

想问问两位老师在喜雨小学的教学成果,当在课堂里听到师生间熟练的英语对话,学生们在课间相互表演的口琴吹奏。这,应该就是学生代他们给出的最佳答案。

如今小巧精美的喜雨小学。人民网 李芳森摄

融合

城市小学有了个乡村分校

“这些年,学校教学队伍规范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紧密了;办学条件改善,校舍翻新,设备设施齐全,完全不亚于城区,这里的孩子们还是很幸福的。”有着24年乡村学校工作经历的喜雨小学校长龚雨顺,谈及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的帮助,便停不下来。

龚雨顺说,以前师资匮乏,任课老师都是先满足语、数、英课程的正常授课,再兼任其他课程;音、体、美课程基本都是形式上的,没有专业老师上课。“现在不同了,现在音乐课有琴声,美术课有欢笑,还能学习国画、手工、创意美术等。孩子们现在最喜欢的就是音乐、美术课。”

“家长们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龚雨顺说,以前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家长都会咬紧牙关把孩子送到城里念书,现在的说法就不同了。“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城里的老师都来喜雨教书了,我们就不用削尖脑袋往城里跑了’。”

除此之外,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中层干部、辅导员来校指导管理,让学校的管理团队也更优化了。

“以前都是自己搞自己的,开会就是简单的‘餐桌会议’,和万境牵手以后,会议更加正式,工作落实得也更加到位;通过学习城区学校的管理方式,现在对师生的管理也得以加强。”龚雨顺表示。

物资充足了,师资增强了,管理完善了,喜雨小学近几年获得的荣誉也因此增加了不少。

喜雨小学已更名为砂子塘万境第三小学。人民网 李芳森摄

跳马镇的14个小学里,喜雨小学的规模最小。放在以前,这样小规模的学校,摘得荣誉的机会并不多。但成长也在一次次获誉中展现:在2019年的市级三独比赛中,喜雨小学学生在区选中获得二等奖;2021年7月,喜雨小学体育老师在体育赛课获得区三等奖……

四年的帮扶和交流,喜雨小学的改变在从中孕育,周边村民对学校更为认可,学校的口碑在向好发展:2020年,喜雨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只有4个,只得分流到周边小学,学校当年因此没有开设一年级;而在2021年,一年级新生报名达到16个。

四年的帮扶和交流,两所学校共同进步、相互融合:今年,喜雨小学正式更名为砂子塘万境第三小学,曾经名义上的“分校”,成为了事实上的“一家人”。

大手牵小手,成为一家人的两所学校,往后的互动将更加紧密。

砂子塘万境水岸小学校长李飏表示,支持力度将继续加码,本校将一对一地向分校进行师资扶持,形成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同步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把跳马的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让乡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