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湖南要闻

袁老,我们请您回试验田

2022年04月03日09:31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4月2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区泉坝路东湖街道的杂交水稻试验田边,袁隆平院士雕像在这里揭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原田春雨后,和风吹草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那片试验田,等来了新一轮播种季,也等到了那位朝思暮想、好久不见的老人。

4月2日上午,迎着灿烂阳光,袁隆平院士铜像在长沙市芙蓉区泉坝路东湖街道的试验田边落成。

上午9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单杨为铜像揭开了红色绸布。铜像上,袁老依旧眼神笃定、满目慈光。他“回”到了走惯的乡间田埂,“闻”到了熟悉的泥土芳香,“看”到了播种下的希望,面带微笑。铜像底座上刻着袁老的字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底座周围簇拥着黄白相间的菊花。

仪式队敬献花篮,袁老的遗孀邓则、儿子袁定阳,柏连阳、单杨分别为两个花篮整理绶带。在场人员手捧鲜花依次敬献于铜像前,鞠躬,绕行铜像一周。

铜像由江西雕塑艺术家钱海源于1992年5月为袁老雕刻而成,30年来一直放置在省农科院的办公楼里。而今的“搬迁”,是为了让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袁老,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在这片试验田里,袁老师倾注了太多心血,带着团队培育出了Y两优2号等很多高产品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生理生态栽培室主任、助理研究员李建武告诉记者,“每年七八月,试验田里水稻抽穗的时候,袁老师每天都会过来看一看,一天不下田他就觉得不舒服。这也激励着我们多下田实践,学习他的崇高风范!”

不少人顺着铜像上袁老的目光,望向那片试验田。“虽然袁老师已经离开我们10个多月了,但此后每年的春耕秋收,都与怀念有关。”省农科院一位科研人员感慨。

时下是袁老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他的亲人好友、同事后辈,以及各地网友都在用各自形式向他表示深深的怀念。

“奇稻惠四海,国人米饭香,神农淡名利,功德亦无量。恩师传智慧,教诲记心上,吾辈永缅怀,禾下常乘凉。”4月1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原书记、常务副主任青先国为袁老扫墓。他把思念写在明信片上,轻轻塞进了“时空邮箱”,寄往天堂。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在袁老墓前报告着好消息:“衡南县又开启了第三次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高产攻关,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勇毅前行。”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刘谷平说,“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袁老师给我们的成功秘诀,蕴藏着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品格。他虽然带着梦去了远方,但留下的无数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我们定能传承那份躬行实践的赤诚之心,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禾下乘凉梦,一禾一人生。致敬袁爷爷!”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推出的“云上清明”的小程序上,6000余人在线参与了袁隆平纪念馆的“云祭祀”活动,2000余人用文字和语音参与留言,表达着对袁老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魏科 陈韫萌)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