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党建共建聚合力  乡村振兴添动力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在湘企业与湘西州十八洞村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刘宾
2022年08月09日20:52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被群山环抱的十八洞村。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供图
被群山环抱的十八洞村。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供图

大山深处,风起苗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书写山乡巨变。“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说。

深耕湖湘,创新发展。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入湘十余载,深度参与湖南基础设施建设,在湘总投资额逾1000亿元。“党建是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中海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谢海斌说。

跨越“山”“海”,汇聚合力。8月5日至6日,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中海企业集团长沙公司等中海集团在湘企业共计4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十八洞村,开展主题为“中海合力+ 党建聚力促振兴”的党建共建活动,以“红色引擎”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添动力!

党建共建

“山”“海”牵手聚合力

清晨,迎着朝阳驱车从长沙出发,沿着高速公路疾驰4个多小时,再经国道驶入一条7米多宽的平坦柏油路,中午时分便抵达了十八洞村。

8月,正值盛夏,武陵山脉起伏绵延,满目苍翠。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偏远苗寨这9年来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早已焕然一新,声名远播。

“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了2万元。十八洞现在是5A级景区,有猕猴桃、吊瓜子、苗绣以及矿泉水厂等产业。”8月6日上午,在十八洞村会议室召开的村企党建共建交流座谈会上,施金通向中海集团在湘企业一行详细介绍村里的巨大变化和产业发展情况。

“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精做优,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瞄准市场打响品牌。”提及产业发展,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党总支组织委员、助理总经理陈柳汀谈道,旅游业是十八洞村的主导产业,这方面可以打造一批农旅体验基地,变“过客”为“顾客”再到“住客”“投资客”。

“村里现在种了1000多亩猕猴桃,这个建议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施金通说,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产业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他介绍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十八洞村一直依靠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崔登杰表示,中海集团有数十年的物业管理经验,在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管理机制、打造产业链等方面,能够为十八洞旅游产业发展竭力提供帮助,推动村里的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八洞的变化令人震撼!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实践伟力以及不惧困难、奋斗不息的精神。”谢海斌说,除了参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发展以外,希望能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源优势与专业能力,进一步深化村企合作,在十八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方面出一份力,讲好十八洞村的故事。

屋外,大山葱郁,骄阳似火。屋内,互动频频,诚意满满。

围绕完善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升级、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提升5A级景区综合运营能力等方面,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现场签订了《村企党建共建协议书》,共同为“村企党建共建基地”揭牌。施金通代表村支两委向中海集团在湘企业一行赠送了一幅精美苗绣。他说,十八洞村与中海集团在4年前就已结缘,今后会一如既往地携手前行!

缘起“扶贫”

倾情帮扶显担当

8月5日下午,中海集团在湘企业党员干部一行从十八洞村感恩广场出发,沿着青灰色的石板路拾阶而上,来到精准扶贫广场。他们整齐列队,佩戴党徽,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有力的誓词从广场上空飘向远处的山谷,久久回荡。

站在广场护栏处极目远眺,大山巍峨,风景如画。

“当年我全程参与了精准扶贫广场的建设。”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廖翼星用自豪的语气说,“记得那次来十八洞也是夏天,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干劲不减。”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四年前。

2018年,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在母公司中海集团的统筹下,参与投资约2000万元支持花垣县十八洞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党员骨干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项目部。

当年7月底,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协助项目实施组、十八洞村党支部、中海集团十八洞村项目党支部等联合举办了十八洞村容村貌提升“百日攻坚战”誓师大会。廖翼星和其他同事一起参与了此次援建。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团队跑步进场,以工地现场为办公点,多次组织工程建设调度会,为工程快速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廖翼星介绍说。

村寨大门、感恩广场、精准扶贫广场、村级活动中心……在十八洞村,中海集团援建“印记”随处可见。通过基建提质改造,不仅让村容村貌“大变样”,彰显了“中建速度”“央企担当”,援建人员也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龙姐,龙姐,在家吗?”沿着田间小路穿过一片稻田,廖翼星和另一名参与援建的同事刘世伟来到一栋依山而建的房屋前,远远就喊了起来。

被他们称为“龙姐”的人,是村民龙绍英。她循声迎出来,笑容挂满眼角:“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的?快进来坐!”

援建期间,廖翼星、刘世伟等6名同事就住在龙绍英家里。“当时全村都在搞建设,住房紧张,我和老伴就搬到了旁边小房间,把主屋的两间房腾出来给他们住。”龙绍英的丈夫龙书伍曾是村里的老支书,他感动地说:“这些年村里大变样,离不开援建人员打下的基础和辛勤付出。”

一人一把竹椅,在堂屋围坐在一起,像久未见面的亲人一般话起了家常。龙绍英翻出手机里保留的照片给大家看,“瞧,这是当时你们在院子里吃饭,照片一直不舍得删。以后要经常回来看看!”

据了解,除了基础设施援建,中海集团在湘各企业还通过号召员工采购与帮扶销售等方式,助力十八洞村的苗绣、山泉水、黄桃等特色产品“走出去”。2020年10月,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在中建智慧谷产业园主办了一场十八洞村农副产品大型企业推介会,销售额逾110万元。该公司还派驻优质运营团队到十八洞深入考察,帮助其制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互助共赢

凝心聚力促发展

“在对十八洞村援建帮扶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 谢海斌说:“这期间企业和员工得到了很大的锤炼和成长,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精神力量’。”

据介绍,自2016年在湖南成立以来,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国家战略导向,把基建投资运营与片区综合开发作为双核心业务,凭借“央企+外资”背景、多元的海内外融资渠道、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专业的国际化管理团队等综合优势,深度参与湖南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园、保障房等投资、建设及运营,去年在湘投资额突破300亿元。

“今年将增加到400亿元以上。”谢海斌说:“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效益的提高,更要有社会效益的提升。”

他表示,抓好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应尽之责、分内之事。通过与十八洞村开展党建共建,深化交流与合作,会让更多党员干部受教育、受启发。党建工作抓得实、抓得好便为企业稳健发展装上了“红色引擎”,能够增动能、添活力!

施金通介绍,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十八洞村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即党员联系群众结成互助小组,从“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五个方面结对帮扶,目前,全村共组建了40多个互助小组,实现了党员、群众全覆盖,为谱写苗寨发展新篇章激发了内生动力。

借鉴十八洞村这一基层治理模式,近年来,中建国际投资(湖南)有限公司通过推行“中海合力+”党建工作举措,“握指成拳”聚合力,密切了中海集团在湘企业之间的联动,使得各优势业务板块的协同性明显增强。

双方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当有“首倡之为”;中海集团是央企,要展现央企担当。虽然村、企各有特点,但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与目标一致,双方开展党建共建是一次互促互进、互帮互助的合作。结为党建共建单位后,中海集团各个在湘企业将在党员学习、思想交流以及支部活动等方面与十八洞村密切互动,推进党建工作再提升!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