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永州通过“乡村学堂”送技下乡、送课下乡、送法下乡,今年已有超2.4万名党员群众接受培训——

让科技鸿雁“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宾、赵鑫、潘明、蒋涛
2022年09月02日20:0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专家说种植再生稻一年只需要一次耕整、育秧、栽插,就能收获两季稻谷,不单增产,还省工省种、节水节肥节药,来年我也试种一下。”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一名粮农听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莫志军讲的“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课后,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以来,永州市通过组织全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送技下乡,集中开展了两次“千名科技人才齐下乡 乡村学堂开课忙”主题月活动,目前市县乡共举办了308期“乡村学堂”,超过2.4万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培训。

活动中,专家们发挥专业专长,为基层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产业发展建议,通过“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的宣讲方式,把科技人才送到基层现场,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的“硕果”。

据了解,永州“乡村学堂”模式入选了中组部全国100个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并作为湖南唯一案例在共产党员网向全国推介。

把群众需求作为“风向标”

“这些年,虽然我们用的肥料比原来更好,但是种出来的水果却没那么好吃,想请专家看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工作人员在走访调研农村党员培训需求时,一名果农向调研人员“求助”。

今年以来,永州市组织部门按照“农户点单,部门接单”的方式,根据农村党员群众需要,精准制定《2022年全市党员干部教育“乡村学堂”活动方案》,确定“送技下乡、送课下乡、送法下乡”三个主题,明确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根据农村党员培训需求,协调科技、涉农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委,组织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及“土专家”“田秀才”共同明确授课主题、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让“乡村学堂”更有针对性、更富吸引力、更具感染力。

该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袁志辉通过“课堂+基地”的模式为农村党员群众送去产业发展急需的平菇栽培技术。双牌县部分科技特派员分赴种养殖基地,一一解答农村党员群众在西瓜、黄桃种植以及梅花鹿养殖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为学员们送上“零距离”指导服务。

把群众关切作为“指南针”

“2022年‘乡村学堂’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从群众关切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着力打消农村党员群众普遍反应想学习又怕耽误农时、想了解技术又怕学不会、想去听课又怕听不懂的顾虑。”永州市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组织部门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养殖种植技术缺乏的困境,在破解“技术匮乏”上想办法,在消除“语言障碍”上做文章,在处理“工学矛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变“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现场指导式”的实践教学,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种养殖基地、生产车间、农家院落。做到既讲理论知识,又讲实践操作,既讲“普通话”,又讲“方言”,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让学习兴致更高、氛围更浓、效果更佳。

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美军带领团队将“乡村学堂”搬到了宁远县下灌村葡萄基地,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果农提高葡萄品质、防治病虫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地党员干部群众送去了葡萄选种和栽培的“科技大餐”。

把群众评价作为“助推器”

“我们县通过‘乡村学堂’平台,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江华苦茶苗木基地,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签订茶叶产业开发技术服务协议,作为苦茶基地的崇江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加广泛,非常感谢‘乡村学堂’这个平台。”江华瑶族自治县小圩壮族乡党委书记自豪地说。

今年以来,永州市组织部门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进一步推动“组织部门搭台、市直部门唱戏、基层党委组织”联动责任机制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形成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同时,积极搭建授课专家、团队与各县市区、培训基地、农村党员群众直接交流平台,与专家、团队一道协助县市区培训基地引进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解决学员在创业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助推“乡村学堂”行稳致远。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永州市“乡村学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着力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与科技助农工作有效衔接,让科技的鸿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