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巍巍三峡|湖南:守护江湖安澜 筑牢生态屏障

人民网记者 刘宾
2022年10月24日14:3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近5年来,来洞庭湖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近5年来,来洞庭湖越冬的鸟类逐年增多。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长江三峡工程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

资料显示,三峡水库自2008年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根据长江中下游防洪需求,累计拦洪运用52次,汛期拦蓄洪水总量2015亿立方米,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这些年,三峡工程在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挥了重要的综合效益。

2011年,国务院批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作出具体部署。

按照《规划》,三峡后续工作内容包括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江湖安澜,护民生之本。多年来,湖南始终以有力举措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全面修复生态环境。三湘大地现鹿跃洞庭、江豚畅游之生态美景!

除险情、护碧水

河道整治见成效

抱洞庭,依长江,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岳阳市,水系发达,江湖交汇。

“巨龙”长江穿过三湘大地留下的163公里岸线,全部在岳阳境内。其中重要险工段有7个,包括新沙洲、天字一号、洪水港、荆江门、七弓岭、城螺、界牌。崩岸线长142.2公里,占河道总长的87%。

站在岳阳市君山区洪水港河段的河滩上,长江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副主任陈益民介绍道,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长江河道湖南段冲刷严重,河势调整较大,引发了一些新的崩岸险情。如果这些险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危及长江干堤安全。

“长江堤防直接保护岳阳市沿江5个县市区、8个堤垸、135万亩耕地、158万人口以及京广、蒙华铁路、高速公路、重要港口和岳阳城区防洪安全。”陈益民说。

针对边治理边处险的情况,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其中,涉及岳阳市境内的华容县、君山区、云溪区、临湘市,由“三峡后续工程2011项目”“三峡后续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熊家洲至城陵矶崩岸重点治理工程”四个单项工程组成。规划整治岸线66.3公里(新护26.71公里,加固39.58公里),概算总投资11.09亿元。

2016年3月,项目正式开工。2019年12月,全面完成主体施工任务。目前,单位工程全部顺利通过验收,验收合格率100%。

长江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金平告诉记者,三峡后续工程长江湖南段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完工后,经受住了2020年高洪水位的考验,基本没有发生险情和破损情况,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如今的长江湖南段沿岸林木葱葱,已初步建成了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

“在项目建设中,推行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的生态护岸措施。”黄金平介绍说,水上护坡主要采用连锁植草砖生态护坡+混凝土六方块护坡、宽缝加筋混凝土、钢丝网石垫等工程措施;水下护脚采取软体排+抛石、网膜卵石排、钢丝网石笼等新工艺。初步推算减少块石开采260万立方米,大大减少了料源区生态环境破坏。

“这些新工艺具有整体性、柔动性和渗透性,表面粗糙,泥沙容易沉积,有利于绿色植物和鱼类等水下生物的繁殖生长。”黄金平表示,工程完工一处复绿一处,复绿面积达35万平方米,如今岸线环境明显改善。

护生态、佑生灵

鹿跃洞庭现美景

绿草茵茵中,鸟儿闲庭信步;蓝天碧水间,麋鹿追逐嬉戏。步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据了解,东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湖泊,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是东北亚迁徙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栖息地和繁衍地,是麋鹿、江豚重要的栖息地和繁衍地,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六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在维系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资料显示,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湖区水文情形变化明显,原有的冬枯夏荣的水文节律被改变,植被群落演替加剧,水鸟栖息地退化情况严重。

为完善提升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科研监测,修复受损湿地生态,恢复及重建越冬鸟类及栖息地,开展濒危物种救护与繁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按照《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生态与环境影响处理专题实施规划(2011~2014年)》,实施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完善项目。

据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大立介绍,该项目主要有6个部分的内容,包括鸟类及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物种救护与繁育研究基地工程以及鸟类监测点建设等。2020年12月,项目建设内容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麋鹿被称为“洞庭神兽”。东洞庭湖是我国目前最大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栖息地。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到汛期,由于水位上涨,湿地洲滩被水淹没,麋鹿受食物胁迫,需向地势较高区域转移,迁移期间,经常发生麋鹿受伤、受困情况,需要人工救护。

近年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麋鹿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通过三峡后续项目建设,建起了一个占地330多亩的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中心,救护中心已成功求助麋鹿30只、鸟类150多只。目前,生活在救护中心的19只麋鹿生长良好。重归故里的自然野化麋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种群数量由以前的不到10头发展到200多头,成为稳定的东洞庭湖亚群。

“洞庭湖的越冬水鸟从2015年的13万余只上升到了2021年28万多只,越冬候鸟增长了一倍多。”站在洞庭湖湿地旁,高大立对记者说。2021年,东洞庭湖监测记录到越冬水鸟共7目12科53种,超过28.8万只,所记录鸟类数量及种类为近十年之最;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达到120多头。在洞庭湖畔、长江岸边,但见候鸟欢歌、麋鹿嬉戏的景象。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