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园区动态

以实体经济构筑发展韧性 长沙经开区2022年规工总产值增长11%

2023年01月15日12:4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长沙经开区一角。园区供图
长沙经开区一角。园区供图

当冬日暖阳撕开夜晚的昏沉,金色的辉光洒在了这片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上。在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在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里,工程师们早早来到现场,紧张地对全新的设备进行调试与安装,全新的工厂与产线孕育着企业发展的新期望。

2022年,长沙经开区无惧逆风,砥砺前行,全年预计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5%,实现规模工业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8%。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以实体经济构筑发展韧性,长沙经开区正孕育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产业发力迈向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2022年,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方案》。一时间关注者云集,探寻长沙经开区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底气从何而来。答案自然是产业兴盛、企业强劲。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是园区迈入“千亿级俱乐部”的产业,“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长沙经开区企业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已是该榜单的“常客”,而同样常年在榜的中联重科子公司中联工起也位于长沙经开区,形成50强“3+1”齐聚的世界级现象。

同样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在上汽大众、博世长沙、福田汽车、索恩格等明星企业的发力下,长沙经开区去年1至10月汽车及零部件产值同比增长24%,整车产量30万辆,为全省汽车产量实现年产百万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对配套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叠加疫情变化导致的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拓展,蓝思科技、维胜科技等重点企业在以上领域不断发力形成新的产能,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增幅稳定。

龙头带动,企业实力整体向优。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经开区全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项,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增规工企业65家、净增规工企业55家;新增国家重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新增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数字赋能持续领航,2022年,博世长沙工厂、三一集团18号工厂先后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湖南省仅此两家。园区年内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3家,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4家、省级标杆车间3家、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6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12家均居全省首位。成绩的背后,是长沙经开区持续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打造数字赋能“标杆地”、夯实数据平台“新底座”、培育数字生态“增长极”的结果。2022年,园区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出台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发布应用场景揭榜指南及第二批揭榜项目,扩大“智改数转”标杆项目引领效果。长沙经开区“三化”联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案例被纳入省政府2022年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彰。智能制造“星沙模式”为区域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项目为王擎起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022年,长沙经开区开工签约和投产的项目达247个,总投资达1327亿元,其中,新引进工业项目23个,包括1个投资100亿元项目和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截至去年12月,94个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216.7%,位居全市前列。

1月8日,2022年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观摩活动让大家充分感受到长沙“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情和干劲。在本次重大项目的“大阅兵”“大展示”中,长沙经开区进入擂台比武的是制造业的重点项目——大陆集团长沙工厂,再次展现了“力量之都”的强大实力与底气。大陆集团长沙工厂投资5亿元用于厂房建造、基础设施和设备,总占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8000平方米。工厂配备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尖端的生产技术,将生产各类智能座舱产品,包括数字化仪表、中控屏、多联屏和抬头显示器等。

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历经1年多的建设,目前多台设备在安装调试中。该项目是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将进一步推动长沙经开区汽车产业的迭代升级,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和核心零部件为主导的集聚区。铁建重工第三产业园总投资16亿元,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产业项目展示“经开速度”,基础设施建设展现“经开质量”。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重大功能性平台,2022年,三一科学城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试点改革将对产业内容、对产业用房分割转让、最小销售面积控制、转让年限限制等给予政策支持,极大鼓励园区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一直以来,长沙经开区科学谋划、提前布局,有力有序进行道路及水电气等基础建设。

长沙经开区漓湘东路(长湘路至黄花税务所)项目主干道正式通车,人行天桥项目开放通行,为园区重大功能区间资源配合和功能互补提供了交通保障;星沙水厂9万吨/天改扩建项目正式开机供水,不仅大幅提高了星沙城区供水保障服务能力,还有效保障了园区工业用水;湖南省最大规模公租房——英萃园项目二期11栋单体主体结构在2022年顺利封顶,余下两栋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中。长沙经开医院正式开业,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迎来首家三级综合医院。

立足五大产业定位和园区转型升级需求,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和制度优势,长沙经开区聚焦三类500强企业、外向型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优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不断补链强链延链。2022年,园区引进了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恒立液压研发中心及试制车间项目、华湘精密高端数控机床、五新智能化桥梁模板等新项目相继落户,有效提升了工程机械本地配套水平。亩均效益领跑企业索恩格投资20亿元,建设索恩格集团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制造中心。

自贸腾飞构建高水平创新发展格局

自2020年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两区叠加”优势的持续释放,让长沙经开区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勇当先锋。2022年,长沙经开区区块累计17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全国首创7项、全省首创10项)先后入选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位居长沙片区各区块首位。区块3项成果(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模式、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申报了国家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其中“探索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模式”制度创新成果,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唯一一项入选全国第七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

小微园区是长沙经开区探索亩均效益改革的一次创举。去年,长沙经开区企业评价、小微园区试点、二次招商、土地腾退收回等工作有序开展。截至去年底,长沙经开区共有30家企业提出“小微园区”建设意向,其中5个项目实现准入,3个项目率先开建。

长沙中电智造园是长沙经开区首个小微园区项目,于去年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占地约69亩,共计规划建设12座楼宇。不到一年,11栋在建大楼全部实现封顶。2022年,长沙经开区还持续推动一批改革试点项目落地运营。首先是贸易便利化改革顺利推进。在这一年,园区持续推进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改革试点项目,指导成立“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联盟”。基于园区系统全面的前期工作,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改革试点经验由长沙片区在全市层面复制推广、扩面提升。

生物医药改革助推产业升级。2022年,长沙经开区积极探索干细胞、免疫细胞领域改革试点方案,以改革创新带动项目引进。金融便利化服务强化了产业支撑,2022年,园区首单“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成功落地。此外,支持国资背景的湘银担保自主开发的湖南自贸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难题,进一步推动园区营商环境争先进位。

营商优化助力区域发展动力足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最硬的软实力。2022年,长沙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满意度持续增强。全年办件约6.5万件,净增市场主体2967家,同比增长18.9%。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最硬的软实力。2022年,长沙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满意度持续增强。

企业服务卡是园区的一项特色惠企特色服务,2022年,企业服务卡积极扩充服务内容,高铁出行新增深圳北站、广州南站2个服务站点,医疗保健新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服务企业上市,2022年,长沙经开区印发了《长沙经开区推进企业上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并召开长沙经开区重点拟上市企业座谈会及县区推进企业上市座谈会,无缝对接和解决企业上市的难点、堵点。多次协调深交所、省市证监金融系统等上级单位对拟上市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

致力于人才引育留用,2022年,区县出台“百千万”人才工程等“1+1+N”人才政策,以国际视野、博大胸怀,提升竞争优势。新政实施以来,园区新入选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等5268人,兑现政策资金1.3亿元。2022年,园区还举办了“智汇潇湘·才聚星沙”线上线下系列招聘会93场,为企业引才1.35万余人。在21所高校职院书记(校长)开展园区行,进一步畅通引才渠道,超过2000名大学生来区实习,发放大学生实习补贴160余万元。(欧亚琦 谭可涵)

(责编:罗帅、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