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市岳陽樓區“四點半課堂”全新升級助“雙減”

![]() |
四點半課堂”上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
人民網長沙10月21日電 10月17日11時許,袁晨提了袋橘子匆匆忙忙走進了湖南岳陽市岳陽樓區奇家嶺街道學院路社區的“掃黃打非·護苗”工作站。
“小袁,來接孩子嗎?馬上就下課了。”學院路社區書記孟謙說。
“嗯,這次還要多謝你們。真不好意思,搬走了還麻煩你們教孩子。”袁晨邊說邊將手中的橘子遞給孟謙,“孟書記,別推辭了。這是老家的橘子,特別甜,分給大家一起吃。”
在學院路社區,像袁晨一樣需要社區“課后服務”的家庭不在少數。為滿足轄區內“雙職工”家庭與“隔代育兒”家庭的需求,該社區利用轄區豐富的教育資源,結合“掃黃打非”工作,與湖南理工學院合作培育“掃黃打非·護苗”工作志願隊。2016年,學院路社區“四點半課堂”應運而生。
“第一個學期,‘四點半課堂’隻有5個孩子,不到半年孩子增加至40個。現在上課都靠搶,每周我們會在網格群裡發布課程表,每堂課開放90個名額,居民根據需要接龍報名。”社區副書記楊琳高興地說,“去年12月,我們社區還入選了第四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
在學院路社區的帶領下,岳陽樓區芋頭田社區、東升社區、望城嶺等社區也紛紛開起了“四點半課堂”。該區社區教育辦公室工作人員余好說:“為培養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各社區‘四點半課堂’分別開設了中華劍、二胡、古箏、黃梅戲、洞庭漁歌等興趣課。每逢佳節,學生團隊還會參加社區展演。”
秋季學期開學后,“雙減”政策正式落地,學院路小學一年級學生從下午3時30分放學改成了5時放學。“學校作息時間一改,就有不少相熟的家長找我打聽,四點半孩子都在學校上課,‘四點半課堂’是不是要取消了?能不取消嗎?”社區網格員彭文靜說,“家長們不想取消,孩子也不想取消。孩子們上下學經過社區總會問我一句‘大哥哥大姐姐什麼時候來,我想上課了’。”
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大眼睛,學院路社區決定對“四點半課堂”進行全新升級。為此,社區廣泛征求居民、學校、志願者意見,決定將“四點半課堂”搬進校園。新學期,社區與湖南理工大學、岳陽市健康管理協會等社會組織合作組成了11支300人“掃黃打非·護苗”工作志願隊,每逢傳統佳節或世界閱讀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國際日時間節點,志願者都會進入學院路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同時,社區將隻有寒暑假開放的“周末玩學堂”轉變為全年開放,在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提供朗誦、科普、美術、硬筆書法、英語、體智能、食品安全等特色課程。
“‘護苗’不是一個社區的行動。今年,市、區成立了‘掃黃打非·護苗聯盟’,學院路社區作為全區為示范樣本,現已建起了社區‘護苗聯盟’協作機制,實現信息情報互通、整治行動聯動、社會宣傳教育聯動、志願關愛服務聯動。”孟謙介紹道,今年5月以來,學院路社區“掃黃打非·護苗聯盟”採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檢查等方式,對轄區內網吧、文化市場、學校周邊等重點部位實現有效監管,開展“淨網”“護苗”“秋風”等專項行動,共發放1000余支綠書簽,繳碼書碼報80余冊,取締地攤6處。
岳陽樓區“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辦負責人說:“學院路社區依托多年的‘護苗’經驗,為社區‘課后服務’,為‘掃黃打非’進基層交出了一張優秀的答卷,提供了一條可復制的道路。接下來,我們會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構筑起青少年成長的‘精神防護林’。”(花江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