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本網專稿

遠方飄來思念的“雲” 湖南衡陽推進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舉措

李芳森 王余娟
2022年04月02日10:5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清明時節,時雨紛紛。

日歷翻過三月,嶄新的四月還延續著連日來的細雨。稍有停歇,湖南省衡陽市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便開始了工作。

清掃墓地、清潔墓碑、敬獻鮮花、鞠躬緬懷……和逝者家屬連上視頻后,便開始代為祭掃。

思念無言,十分鐘左右的祭掃后,家屬早已默然落淚。

為更好地落實防疫政策、倡導文明祭祀,在清明節前后,衡陽市文明辦、衡陽市民政局聯合推出系列措施,讓群眾們寄托哀思。

衡陽市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向葛振林墓碑獻花、鞠躬。聶沛攝

一縷電波遙寄哀思

3月30日,衡陽市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向狼牙山五壯士之一、抗日英雄葛振林的墓碑鞠躬、獻花。

一旁,工作人員通過微信視頻,與葛振林的小兒子葛擁政連線,讓其遠程祭掃,遙寄哀思。

“我們部分親屬不在衡陽,受疫情影響,又不方便回來,正愁今年清明怎麼給父親掃墓。還好有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幫我們代為祭掃,彌補了我們不能來現場祭掃的遺憾。”葛擁政說。

63歲的葛擁政,是葛振林的第4個兒子。兄弟4人,最遠的在廣州。兄弟雖都已過花甲之年,但清明節一起為父親掃墓,已是多年雷打不動的“家規”。

但疫情原因,這兩年外地親屬就沒有回來掃墓。今年烈士陵園工作人員通過微信視頻連線,為不能來陵園的葛擁政一家祭掃。

今年清明節期間,衡陽市民政局開通“雲上清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讓在外地的衡陽籍群眾“雲端”寄哀思。3月25日起,市民便可通過網絡或電話預約全市13個公墓單位的代為祭掃服務。

衡陽市民可在“雲上清明”建親人紀念館,進行獻花、敬酒、點香、寫家書等。

居民往時空信箱投遞信件。衡陽市民政局供圖

一封家書穿越時空

“媽媽,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又給您寫信了。”晚飯后,家住石鼓區的王健把孫子哄睡后,坐在書桌前,打開台燈,舒展信紙,提筆給已逝的母親寫信。

寫寫家常、說說一年來家裡的變化,儼然成為王健4年來的習慣。

“家裡一切安好,您可以放心。”時至深夜,思念寫滿了5張信紙。王健把信紙對折放進信封裡,工整寫上“敬愛的母親收”。

4月1日,吃完早飯,在上班前,王健把准備好的信投入社區的時空信箱。

2019年,衡陽民政局首次投放“時空信箱”,衡陽市民可將對故去親友的緬懷之情通過書信、卡片投遞到“時空信箱”。

從最開始隻在人群聚集的廣場公園投放,發展至今,衡陽全市逾150個社區均設立時空信箱。並免費為市民提供紙、筆以及信封,讓市民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和絮語寫在時空信箋上,投入時空信箱。

通過綠色環保的祭祀方式,改變以往清明節燒紙陋習,減低疫情期間人員聚集的風險。

居民學做青團。衡陽市民政局供圖

一個青團傳遞溫暖

碧玉團圓滿屜香,素舂柔艾搗砧忙。

蒸湘區蒸湘街道大元頭社區紅湖花苑小區內,7位居民、“衡陽群眾”志願者們,在黨員活動室內,忙著做青團。

捻青、揉面、搓圓……一個個青團在大家的巧手下成型。

清明節除祭祖之外,還有寒食、踏青等習俗。

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因寒食節禁火,人們便以青團飽腹。后來,江南一帶形成了用青團在清明節期間祭祀的風俗。

受疫情影響,不少在衡的外地籍游子不能歸家。為緩解他們的思鄉之情,同時宣揚傳統文化,衡陽市民政局在清明期間,聯合“衡陽群眾”志願者,推出“文明祭祀,共同戰疫”清明美食進社區活動,讓居民暖胃又暖心。

“本來打算清明回老家重慶祭祖。但受疫情影響,我們選擇了留在衡陽。”本來的無奈之舉,經過活動上的交流,何強感受到衡陽這座城市的溫度。“做青團、網絡祭掃,用這種新型祭掃方式寄托哀思,也蠻好。”

(責編:李淑靜、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