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本網專稿

湖南:筑渠引水潤糧田

人民網記者劉賓
2023年05月10日11:1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池塘如鏡。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池塘如鏡。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要把清水引入糧田,建好小型農業水利設施是至關重要的“最后一公裡”。

湖南多丘陵山區。雖然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但地區分布不均。省內各地的小型農業水利設施點多面廣,普遍運行時間已久。在去年遭遇的極端干旱天氣中,一些小型農業水利設施“蓄不住水、灌不到田”的問題進一步凸顯。

“加強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是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穩定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大事。”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初,該廳與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

其中提到,將統籌推進山塘、水渠等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運行效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供支撐。

蓄得住水

山塘清淤,增蓄擴容

春夏交替時節,接連下了數場雨,湘潭縣碧泉村的200余口山塘喝了個飽。一塘塘清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面鏡子鑲嵌在山間。

山塘具有適應耕地分散、灌溉及時、管理方便的特點,發揮著灌溉、蓄水、防洪等一系列綜合功能。目前,湘潭縣共有4萬多口山塘,蓄水容積在1萬方至10萬方之間的骨干山塘有5000多口。

“農民常說,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山塘不大,作用可不小。全村近4000畝水稻的收成全靠它們呢。”村黨總支書記譚俊岳說,碧泉村地處丘陵山區,大型水庫“遠水解不了近渴”,全靠山塘蓄水灌溉。

村裡山塘大多建於上世紀60年代,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積、垮塌、滲漏等問題。針對現狀,碧泉村加大了山塘除險加固力度,目前已完成20多口山塘的提質改造。

站在一口名為“上棧塘”的山塘旁,記者看到,經過清淤擴容,水塘四周邊坡均做了硬化、防滲處理。為方便村民,塘堤上還修建了十多個安全台階。

據介紹,去年,湘潭縣整合各類涉農資金8821萬元,撬動社會資金2255余萬元,完成了103個村1023處山塘的清淤整治。今年該縣將新增恢復蓄水能力1100萬方,新增恢復灌溉面積1.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

湖南全省在年底前計劃完成清淤整治山塘2.5萬處。目前已累計完成山塘清淤整治3200余處。

灌得到田

溝渠疏浚,暢通“梗阻”

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沅江,納“四水”、接洞庭,躺在“水窩”裡。

據沅江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共有中型灌區9處,其中重點中型灌區7處。有374條干支水渠,總長約1310公裡。

“縱橫交錯的溝渠好比‘毛細血管’。隻有干渠連支渠、支渠連田頭,稻子才能真正喝上水。”說話的是宋立波,今年52歲,是沅江市南大膳鎮水利服務中心主任,已在基層從事水利工作30多年。

沅江地處沉積平原區,地勢平坦,土質粘性小,渠坡易被雨水和水流沖刷而垮塌,每5年左右就得進行一次清淤。

南大河渠是該鎮南北走向的一條骨干灌溉水渠,南高北低,全長約8公裡。原先渠道中下游有1700多米“腸梗阻”,經常斷流,直接影響周邊七八個村庄四萬多畝農田灌溉。

春節后,南大河渠疏浚工程順利完工。站在河岸邊,隻見一渠清水、兩岸碧綠。護坡上鋪的是生態磚,棵棵青草從磚孔中冒出頭來。

據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湖南將重點對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與高標准農田間輸配水渠系進行新建及節水改造,以充分保証上游骨干渠道設計流量與下游農田需水量相匹配,確保渠道邊坡穩定、過水平順。同時,對渠系建筑物進行更新改造,保障工程正常通水、運行安全。

全省年內計劃完成新建、節水改造及清淤渠道2000公裡。還將對山上經濟作物周邊已有的灌溉水源工程進行清淤整治。周邊無灌溉水源的,進行新建。基本解決50萬畝山上經濟作物的灌溉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居於洞庭之南,湖南將通過一系列務實之舉,引一渠清水,潤萬頃糧田,為守護大國糧倉提供“水支撐”!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