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關注湖南湘江新區:精耕高質量發展“試驗田”(新氣象 新作為)

本報記者 吳齊強 申智林
2023年05月11日09: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①: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

  圖②:湘江新區梅溪湖兩岸。

  圖③:位於湘江新區的湖南金融中心。

  潮涌湘江岸,風起岳麓山。

  湖南湘江新區中聯智慧產業城裡,挖掘機械智造園區的工業機器人忙碌作業,無人搬運小車來回穿梭,備料車間的13條生產線馬力全開,每6分鐘,就有一台挖掘機從工廠下線。類似的園區,在產業城還有3個,正在緊張建設中。項目全部建成后,這裡將成為居於世界前列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

  產業城外,來自百度、舍弗勒、中汽研等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正關注著智慧高速試驗公路和智能網聯汽車預期功能安全測評基地,准備開展智能駕駛試驗。400余家上下游企業,匯聚湖南湘江新區,分享著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機會。

  從一台工程機械,到全球領先的產業基地﹔從一輛智能網聯汽車,到完整度居全國前列的產業生態鏈……自2015年獲批成為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起,湖南湘江新區就是一片“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改革“試驗田”。

  八年櫛風沐雨,新區在改革中砥礪奮進。

  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優化國家級湖南湘江新區管理體制,研究出台《關於優化湖南湘江新區管理體制的實施方案》,明確實行“區政合一”運行模式,推動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岳麓區三區合一。

  也是在這一年,湖南湘江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200億元,以全省5‰的面積創造了8%的GDP,經濟總量位居國家級新區第6位。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湘江新區提出,以‘勇立潮頭’的領跑心態、‘勇於擔當’的精神狀態、‘勇攀高峰’的奮進姿態,加速挺進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書寫新區篇章。”中共長沙市委副書記、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岳麓區委書記譚勇表示。

  產鏈聚合,形成3個千億元產業集群

  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大廳裡,公司近年來各項產品的成功應用案例都展示在大屏幕上,其中就包括用於電力生產系統的麒麟信安操作系統。

  “電網用於智能電網調度控制、智能電網配網控制、電力安全監視的各類核心業務系統都基於底層操作系統運行,電力行業對操作系統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要求尤其高。”麒麟信安總經理劉文清告訴記者。

  深耕電力生產控制系統領域13年,麒麟信安服務器操作系統已上線部署運行在1個國調中心、1個網調中心、14個省調中心以及150多個地調中心。

  作為計算產業中堪當“資源聚合”角色的操作系統研發生產龍頭企業,如何發揮其帶動軟硬件企業、鏈接上下游產業的引領作用?

  “去年9月,湖南湘江新區與包括我們在內的數個企業簽署協議,聚合操作系統生態,打造湖南歐拉生態創新中心。”劉文清介紹,通過生態構建、產業聚集等方式,助力實現從單一企業到產業鏈條再到產業集群的聚合式發展,“現在,我們從研發階段,就同湘江新區服務器、芯片生產廠商共同對接,提前適配,顯著提升了產業發展的整體性,力爭實現操作系統每1塊錢的產值,同步帶動上下游產業增加13.75元產值的示范效應。”

  平台聚能,產業集聚,示范引領下,產業集群式發展持續迸發活力。2022年,以湖南湘江新區相關企業為代表,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一道形成的22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以上企業,助推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下一代信息網絡創新型產業集群上榜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22年創新產業集群名單”。信息網絡創新型產業,正逐步形成“一核一城一區”的集群布局。

  這是湘江新區產鏈聚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通過搭建“鏈長牽總、盟長搭台、校長支撐、行長幫扶”的“四長”聯動機制,有效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價值鏈有機融合,目前,湘江新區已形成工程機械、新材料和電子信息3個千億元產業集群,佔湖南省千億級產業集群數量的21%。2022年,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集群產值分別增長56.7%、8.4%、12.4%﹔航空航天(含北斗)、智能網聯汽車、文化旅游等15條產業鏈發展勢頭強勁。

  3月30日,湖南湘江新區80個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產鏈聚合發展項目集中開工。高端裝備制造業項目佔比高達29%﹔科技創新、新能源、電子信息三大項目分別佔比21%、13%、14%,為湖南湘江新區產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產教結合,深化科技成果轉化

  “開學不到兩個月,公司成果轉化團隊聯合中南大學科技園及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已經與中南大學相應院系的專家對接了好幾輪了。”在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科技園運營主體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友長告訴記者。

  科技園成立的10余人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專業團隊,依據負責院系的不同,每周都會走訪學校二級學院、課題組等相關科研團隊,摸排專利信息、科研成果,適時建立成果轉化項目清單,並同有需求的企業進行“精准撮合”,打通成果轉化鏈條的“最后一公裡”。

  “相比於以往重在看企業要什麼,我們現在更側重於看成果有什麼,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步發力,更快推動科研成果推出一項,轉化一項。”王友長告訴記者,“2022年,園區累計促成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106項,助推園區企業實現有效知識產權自主研發及轉化500余項。”

  而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還僅僅是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的14個孵化轉化平台之一。2022年,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緊抓優化湘江新區管理體制重大機遇,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年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0.01億元,同比增長19.66%﹔新增技術合同登記2474件,同比增長17.03%﹔新增科技成果轉化775件,同比增長13.30%。

  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勁需求,還進一步轉化為園區企業發展的強力動能。

  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納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裡,20余台先進檢測設備正對部分微納米新材料樣品進行特性檢測分析。這家最初以服務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學院等科研團隊微納米新材料檢測的企業,正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

  “以湘江新區高校科研團隊為主體,十幾個課題組已經同我們達成長期合作。”公司負責人庄為告訴記者,“2022年,公司檢測分析了20多萬份新材料樣品,實現營收1100多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70%以上。”

  與此同時,隨著產業向科技縱深處發展,夯實基礎鏈,搶佔原始創新制高點的需求逐漸凸顯,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陸續在湘江新區完成布局。

  作為“強省會”戰略的核心支撐和重要增長點,2022年,湘江實驗室、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均已挂牌成立,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10個高端平台高效運行,湘江新區內國家級、省級創新平台突破650家。

  產城融合,城市服務提檔升級

  “三區合一”后,湘江新區直屬區總面積達79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超250萬,統籌區包括寧鄉和望城部分區域,進而延伸至九華和湘陰片區。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要如何在如此大的范圍內,形成產城融合的發展合力?

  ——全面推行機構整合,將湘江新區原來的9個內設部門、長沙高新區33個內設部門、岳麓區35個黨政機構全部整合到新設立的20個部門。

  ——加大放權賦能力度,在原來賦予湘江新區各類權限和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隻做加法、不做減法”,最大力度為湘江新區放權賦能,最大限度保障發展自主權。

  ——推動審批服務提速,以“一個部局管理”“一個窗口進出”“一個指南辦事”“一枚印章審批”“一件事一次辦好”為主線,構建部門聯動機制,進一步優化流程、精簡資料、壓縮時限。

  一把標尺,標刻出城市服務的提檔升級。

  “項目建設所需的60畝地塊還未完全實現‘三通一平(水通、電通、道路通、場地平整)’。”今年2月5日,湖南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清華在“湖南湘江新區項目建設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反映。

  湘江新區經濟發展局項目服務專班“雷鋒聯絡員”吉謀韜看到后,第一時間通過服務平台派發任務清單到項目涉及的部門和街道。

  “地跨兩個街道,換以前,可能還不那麼好協調,但‘三區合一’后,減少了跨區域協調的難度,湖南湘江新區主要負責同志部署,兩街道、一部門,連同我們的‘雷鋒聯絡員’現場辦公,4天即解決了問題,讓項目提前至少半個月開工。”湖南湘江新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成員、投資管理處處長黃婧說。

  這種“雷鋒式服務”如今對湘江新區的相關部門來說,已經是習慣。從合區前分地試點的“企業吆喝,部門跟進”的“店小二服務”,到如今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問題,以“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對待工作,湘江新區的企業和居民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新區面積大了,人口多了,我們的服務隻有進沒有退。”湘江新區民政和社會保障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唐智勇說。

  2022年,全區新增城鎮就業2.6萬余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4萬人。今年一季度,湘江新區持續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相關部門通過線上溝通、線下走訪共收集到446家企業,共計17027個崗位。2月18日,在強省會、聚人才、穩就業——湖南湘江新區2023年產業人才供需對接會現場,這些需求被統一釋放。其中,56家企業,現場就提供招聘崗位3000余個。

  “通過舉辦人才供需對接會,精准服務15條產業鏈發展,我們努力讓新區人,在新區就好業。”唐智勇說。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