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法治

長沙:“非遺+普法” 打造法治文化新品牌

2023年05月18日17:2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5月18日電 “真正的恩人是黨,是國家是社會是人民,社區矯正寬嚴相濟,既彰顯了法律權威,又體現了人文關懷,你要感謝的,是這個依法治國的好時代啊!”

花鼓戲演員在台上聲情並茂地演出,台下觀眾不時傳出叫好聲、鼓掌聲,這台根據真實事例創作的法治花鼓戲《山路彎彎山路長》,在基層一經推出就受到群眾的歡迎與稱贊。

如何創新法治宣傳形式,讓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在群眾心中潛移默化?“法治”與“非遺”能否碰撞出火花?近日,“‘湘’遇非遺,法治同行”主題作品征集正如火如荼進行,長沙市司法局迅速響應並同步征集,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法治宣傳的融合發展,長沙一大批優秀非遺傳承人圍繞法治主題創作出了形式多樣的非遺文化作品。

“繡”出法治文化新風尚

說到湖湘特色,湘繡始終是極具代表性的典型之一。

“這是我們首次在湘繡中融入法治元素,然后根據創作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針法,再根據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作品的繡制,對於湘繡與法治的融合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湖南湘繡博物館內,省湘繡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李吉亞指著《神獸—獬豸》作品說道。

湘繡作品《神獸—獬豸》。胡奧攝

《神獸—獬豸》由紅、金兩個顏色構成,正面以象征著“公平公正”的獬豸為主體設計,採用國家級非遺項目——湘繡的柳針、滾針、摻針等傳統針法繡制,將獬豸無所畏懼、對抗邪惡的剛直個性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

而作品背面則將不同時期、不同書體的“法”字巧妙組合。正中間為古字“灋”,“氵”字旁象征法需要像水的平面一樣不偏不倚,“廌”即獬豸,與正面的繪畫相呼應。獬豸能辨別是非,見到品行不端的人就用角去頂,將其驅逐,所以含有“去”字。

“在剛開始構思時,我也沒有思路,后來是在練習‘法’字的寫法過程中,逐漸有了想法,並且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讓我對法治精神有了進一步了解和領悟。”作為這幅法治文化作品的創作者,李吉亞希望通過這種創新將法治文化與湘繡進行有機融合,為傳統湘繡作品與弘揚新時代法治精神找到一個契合點﹔給這件精美的湘繡藝術品賦予法治內涵,讓群眾在欣賞非遺文化作品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

塑造法治文化新角度

相比於獨具特色的湘繡,此時在長沙另一端,久負盛名的銅官窯陶瓷與法治有機融合的一件作品已經“出爐”。

“隆隆隆......”走進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劉志廣的制作間,便聽到砂輪旋轉的聲音。在他的工作桌上,陶瓷作品《托舉天平的砝碼》格外打眼,近1米高的陶瓷天平已燒制完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銅官窯陶瓷成型更貴在精雕細琢,拿捏得當的獨特之處,可謂技藝美與形態美融合得當。

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劉志廣制作法治文化作品過程。林洛頫攝

劉志廣指著作品笑著介紹說:“它的底座為砝碼,又有長城的垛口,上部為天平,垛口兩旁裝飾橄欖枝,與中間的徽章相互呼應,寓意著把公平正義貫穿到法治運行全過程,切實保護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托舉天平的砝碼》陶瓷作品由劉志廣從畫圖開始創作,在完成模型到最終成形燒制,一步步操作過程中,劉志廣對於法治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陶瓷讓“法”以更接地氣的形式植根於人民群眾心田,增加人民群眾對“法”的了解和掌握,感受到法治文化的內涵。

“劉志廣做了幾十年陶瓷,但從來沒有做過和法治相關的作品,聽到這次作品征集他很興奮,想通過創作來突破自我,讓陶瓷不僅僅是供觀賞的藝術品,還能在推廣法治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劉志廣愛人說道。

探索法治文化新形式

抽象的法治元素深入民眾生活需要載體,除了與湘繡、陶瓷相結合外,一個小小的香囊也承載了法治元素。

香囊又稱香包,有求吉祈福、扶正祛邪、安神靜氣等功效,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智慧的結晶。走進瀏陽市大瑤鎮楊花村,村支部書記劉良紅正在和非物產文化遺產夏布法治香囊設計人劉輝武討論香囊的設計細節。

瀏陽夏布法治香囊。胡奧攝

“我們設計的這個香囊主要考慮其輕便和易攜帶,放在車子裡、挂鑰匙上都可以,以這種形式經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會對使用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增強使用者的法治意識。”劉輝武認為將法治元素融入香囊最重要的就是能吸引大眾的目光。

對此,劉輝武在繡有法言法語、法律標志的香包中摻入野生中草藥,根據需要調整香包形狀,賦予不同的內涵﹔同時將法治元素嵌入香囊,展示法治文字內容,並設置法治宣傳二維碼,可以通過掃碼更深入了解法律知識。

“通過這個香囊,我希望一方面能彰顯香囊功能與法治元素的天然融合,另一方面,也通過香囊的普遍使用,達到抬頭見法、低頭思法、行動守法的效果。”劉良紅將小小的香囊拿在手上展示時說道。

“譜”出法治宣傳新高度

除了在實物中融入法治印記,地方戲曲、長沙彈詞、長沙快板等也是弘揚法治文化的重要載體。

花鼓戲《山路彎彎山路長》就是法治題材的一出戲曲,它講述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社區服刑人員,通過司法所所長的傾情幫扶教育,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懂得感恩回報的先進典型的故事。

法治花鼓戲《山路彎彎山路長》。瀏陽市司法局供圖

“《山路彎彎山路長》以現實人物為原型進行創作,展示出司法行政人扎根基層、盡職履責、無私奉獻的風採,體現法治的權威與人文關懷,譜寫了依法治市的和諧篇章。”該花鼓戲的主創人周永紅說道。

“我參演過很多類型的花鼓戲,但這種法治題材的沒有先例,參演過程中實際也促進了我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我們更希望給觀眾帶去普法的效果。”《山路彎彎山路長》的一名參演人員介紹。

通過用戲曲映射現實的方式,傳播法治文化,增強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長沙市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處負責人認為,“花鼓戲是深受湖南老百姓歡迎的地方戲曲,我們這台法治戲曲在演出時,台下經常是人山人海,大家在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的同時,法治理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播,營造了深厚的法治氛圍。”

“‘非遺+法治’闖出一條普法宣傳新路徑,將非遺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機結合,豐富了法治宣傳內容,提升了法治宣傳效果。”長沙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劍表示,長沙市將全面貫徹落實“八五”普法規劃,積極開拓更多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一步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讓普法工作更接地氣、潤民心,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何彪)

長沙棕葉編非遺傳承人王文定指導弟子王仲平作品《獬豸》。胡奧攝

長沙彈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志敏演繹法治文化作品《三鞠躬》。受訪者供圖

長沙快板《學習黨的二十大  星沙普法繪華章》。長沙縣司法局供圖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