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長江禁漁,亮出“強基礎”成績單

本報記者 高雲才 郁靜嫻
2023年05月23日14: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

長江禁漁,亮出“強基礎”成績單

圖①:江豚遷地保護現場。

圖②:漁民轉產就業成為協巡隊員。

以上圖片均為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核心閱讀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是“三年強基礎”的收官之年。兩年多來,水域生態、上岸漁民生產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接下來如何更好保護長江生態、穩定上岸漁民生計?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探訪長江岸線。

煙波澹澹,水漲一篙。

近日,鄱陽湖正式進入豐水期,最早的一批刀鱭已從長江洄游入湖,成群的鯉、鯽、鲇在水草間游弋。作為長江流域第一大淡水湖,這裡即將陸續迎來各種魚類繁殖生長的旺季。

根據黨中央部署,“一江一口兩湖七河”,包括長江干流,長江口禁捕管理區,鄱陽湖、洞庭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漢江等重要支流,涉及全國15個省、直轄市,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10年禁捕。

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十年禁漁’是一個戰略性舉措,主要還是為了恢復長江的生態。10年后我們再看效果。”

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三年。長江禁捕兩年多來,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退捕漁民轉崗就業、獲得安置保障,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手抓保護,一手抓養護

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放眼長江,波光粼粼,清江清湖,這是禁漁后的壯美景象。禁漁,意味著証注銷、船封存、網銷毀、人上岸。

地處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禁捕水域近100萬畝。2020年以來陸續建成的“智慧漁政”平台,與市、鄉鎮、村三級禁捕網格化管理體系相銜接。

“過去光靠‘兩條腿、一雙眼、一個手電筒’工作,現在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第一時間排查。”沅江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周建平介紹,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市漁政執法監管成本和案發量分別下降20%和23%。

萬裡長江浩浩湯湯,水域管理點多、線長、面廣。兩年多來,沿江各地加強禁漁執法監管,高壓嚴打態勢下,禁捕秩序穩定。2022年,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月均出動執法人員14.4萬人次、執法船艇1.1萬艘次,查辦非法捕撈等涉漁行政案件18525起,清理違規網具18.4萬張(頂)。

十年禁漁,抓保護是“堵前門”,還要“開后門”——抓養護。

“擴大種群數量,放魚是重要手段。”前不久,湖北省鄖西縣龜龍山庄負責人召集職工在鄖西縣生態漁業種苗繁育基地購置55萬尾魚苗,放流五龍河。

五龍河注入天河,再入漢江,放流的這55萬尾魚苗歡快地在奔流清水中嬉戲,兩岸雜花生樹,水曲柳參天茂盛。“作為南水北調重要水源地,守好一江清水,護住漁業資源,我們責無旁貸。”鄖西縣委書記查宏說。

按照農業農村部部署,每年6月6日這天,全國各地漁業主管部門在長江流域等地開展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這個時間正是魚類的生長繁育季節。

“增殖放流作為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促進漁業種群資源恢復、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增加漁業效益、提高漁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說。

“十二五”以來,全國已累計投入增殖放流資金近124.9億元,放流各類苗種超過4559.4億尾。增殖放流社會影響日益加強,在許多地方已成為群眾性生態文明建設活動,6月6日已經成為全國各地約定俗成的“放魚日”。

沙鷗翔集,魚兒暢游。長江禁漁兩年多來,給我們回報的是不斷的驚喜。

看數量,令人欣慰。

珍貴物種長江江豚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長到2022年的1249頭,實現歷史性回升﹔胭脂魚、長吻鮠、子陵吻蝦虎魚等珍稀瀕危魚種,在饒河、上猶江等水域屢次現身﹔“四大家魚”以及各類區域代表物種資源正在加快恢復。

看種類,令人心安。

時隔20多年不見的鳤,在洞庭湖、湘江、沅江相繼監測到一定數量的種群﹔首次在洞庭湖監測到長江鱘。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公報顯示,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多數經濟魚類的平均個體重量普遍增幅在15%—30%。

看生態,令人憧憬。

2021年底,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辦法(試行)》。作為目前長江唯一干流沒有閘壩阻隔的一級支流和率先試點全面禁漁的水域,赤水河的等級為“良”,明顯優於其他水域。

“長江十年禁漁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說,兩年多來,各項保護措施協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均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告別“靠水吃水”模式

上岸漁民穩得住、能致富

長江禁捕是一個系統工程,漁民上岸后的生產和生活問題解決了,長江禁捕就有了穩定、扎實的社會基礎。

根據建檔立卡情況,這次禁捕共有退捕漁船11.1萬艘,涉及退捕漁民23.1萬人,身后就是幾十萬個家庭。退捕漁民大多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退捕后生計如何保証?社保、醫保,一項都不能少。住房、上學,一個都不能落下。

因人設崗,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創業就業。

“養老閑不住,就業年齡大”,不少50多歲的退捕漁民通過公開選聘,走上了“護漁員”公益崗位。

“洞庭湖屬於季節性湖泊,春天漲水,魚要找淺灘產卵,入秋后魚長肥了,水位也下降了。春秋這兩個季節,都容易引來偷捕。”湖南省岳陽縣榮家灣鎮57歲的退捕漁民周界武說。退捕后,他成了東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北洲中隊的一名協巡員,每月收入3000元,生活有了保障。

一周四天在船上巡查,周界武和過去打魚的幾個老伙計一起,每人拿出2萬元,成立了千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干起種稻養蝦的行當。“這段時間,每天能收上來三四百斤蝦。6月份,還要種水稻呢!”周界武說。合作社成立兩年多來,成員增加到8人,種養規模從最初45畝發展到175畝,去年純收入達到50萬元。

告別舊模式,轉崗新產業。

“過去靠捕魚撈蝦,起早貪黑。現在上了岸,隻要勤勞肯吃苦,一樣能養活全家。”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湖北省蘄春縣退捕漁民王文權一家用多年攢下的積蓄開了一家鋁合金廠,還聘請8名退捕漁民來廠裡務工,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湖北省是長江禁漁的主戰場之一,在長江沿線禁捕范圍最大,退捕漁民數量位居第二。全省制定過渡期延長政策,將退捕漁民過渡期由2年延長為3年,2022年靈活性就業人員佔比由2021年的31.5%下降到28%。

綜合施策,全域覆蓋兜底保障。

“漁政,就是退捕漁民的‘娘家’。”岳陽縣東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局長鄒飛躍介紹,縣裡成立就業創業促進會,為漁民提供職位信息和就業創業指導意見,全力幫扶920多名漁民實現轉產就業。縣財政每年拿出700萬元,用於保障和改善退捕漁民生活。為解決上岸漁民家庭子女讀書問題,參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標准,兩年多來,已對全縣430多戶退捕漁民子女就讀施行補助。

“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社會基礎,各地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支持創業、兜底幫扶等途徑,為退捕漁民提供一攬子幫扶政策。”劉新中說。

工作做細了,兜底到位了,退捕漁民滿意了。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央和地方累計落實補償補助資金272.31億元,有力保障禁捕退捕資金需求﹔約16萬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需求的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實現應幫盡幫﹔約22萬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目前,已有44890名退捕漁民領取養老金。

物種多樣性和生存環境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

筑牢禁捕防線,仍需多方發力

江清了,魚多了,一些地方人心也活動了。有人講,魚這麼多,要不要捕撈一些以保証可持續利用?也有人講,監管上是不是可以放鬆一點了?

且慢。

長江禁漁事關生態修復,事關可持續發展。禁漁兩年多來,雖然魚類資源得到一定程度恢復,但物種多樣性和生境狀況尚未根本性改善,目前長江十年禁漁仍處在“三年打基礎”的關鍵階段。

資源恢復並不樂觀,保護資源需久久為功。

“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是長江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庫。”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謝仲桂說,從監測情況看,珍稀水生物種的出現頻次、數量和活動范圍都有所增加,魚的種類和資源量逐步提升,但物種多樣性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洞庭湖上游流水產卵生境型魚類產卵場仍待修復。珍稀瀕危魚類刀鱭、鳤等的分布范圍在逐步擴大,但資源量和歷史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馬毅介紹,從2021年漁業資源監測數據看,包括長江干流、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一江兩湖”,均為“較差”等級。

護漁勁頭隻可緊而不可鬆。

今年春季,在雲南省水富市向家壩電站庫區邵女坪建設的人工魚巢,迎來了一批批產卵的魚類。2021年以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管護局共在向家壩庫區搭建人工魚巢1.9萬平方米,最大可能緩解水富港擴能改造工程對保護區的影響。

“促進湖南洞庭湖水系魚類等水生生物資源恢復,需要暢通魚類洄游通道、洞庭湖上游梯級樞紐魚類繁殖期生態調度、洞庭湖灌江納苗等,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謝仲桂表示。

筑牢禁捕防線,共護一江清水。

今年4月,湖南常德、益陽兩市在常德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就十年禁漁交界水域聯合執法達成合作協議。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水域實現跨區域聯合執法——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五省(市)簽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聯合執法合作協議》,長三角三省一市也簽署了《長江禁漁水上聯合執法長效機制》等合作協議,形成水上聯打、陸上共管、市場協查的聯動執法格局。

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開展專項執法。貫徹落實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通知,決定自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開展嚴厲打擊破壞水生野生動物資源行為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強化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嚴懲破壞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長江十年禁漁,任重道遠。如何統籌開展系統性保護呢?

一方面,要筑牢籬笆,打好長江十年禁漁保護基礎。馬毅表示,當前要全面實施水生生物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動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等珍稀物種拯救行動有關保護工程項目落實落地。

另一方面,要分類施策,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民生基礎。目前,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通過就業培訓、職業推薦、創業支持和公益崗位等渠道持續開展就業幫扶,落實養老保險補貼,實施好就業幫扶暖心行動,讓退捕漁民有活干、有錢賺、有奔頭、日子越過越紅火。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