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一粒種子讓“世無飢饉、歲晏余糧”——袁隆平院士團隊推廣雜交水稻造福世界的故事

2023年06月06日09:34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名片】

袁隆平院士團隊,自1979年起,在亞洲、非洲、美洲、南太平洋近70個國家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種子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1.4萬多名專業人才。目前,全球雜交水稻年種植800萬公頃,年增產糧食1600萬噸,可以多養活4000至5000萬人口。

方志輝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袁隆平院士的學生,從事雜交水稻對外交流與開發工作近30年,足跡遍及亞非拉50多個國家,在30多個國家成功種植雜交水稻,創建雜交水稻豐產樣板,被譽為“雜交水稻的和平使者”。

日前,記者採訪了方志輝,聽他講述袁隆平院士團隊推廣雜交水稻、造福世界的故事。

馬達加斯加:中國雜交水稻印上最大面值鈔票

馬達加斯加迎來水稻收割季,黃燦燦、沉甸甸的水稻瀑布般在風中翻滾。農民蒂娜站在自家新房旁,黝黑的面孔滿是笑意。種植中國雜交水稻后,馬達加斯加不少農民糧食自給自足了,還有多余的稻谷出售。這是央視最新播發的一條新聞。

方志輝的回憶,定格在2017年8月23日。當天,馬達加斯加農牧漁業部植保司薩乎裡司長,來到位於長沙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拜見他們心中的“聖人”袁隆平。

方志輝記得,薩乎裡一行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印有雜交水稻標識的面值2萬阿裡的馬達加斯加幣。

2017年一次水災后,該國很多地方種植的水稻都倒伏了,隻有中國的雜交水稻傲然挺立。當年4月,馬達加斯加總統埃裡在一場雜交水稻現場示范會上表示,中國雜交水稻不但能讓馬達加斯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今后還能讓該國成為非洲糧倉。

如今,非洲有16個國家種上了中國的雜交水稻,結出了金黃的稻穗。雜交水稻合作已成為中非合作的一張“響亮名片”。

菲律賓:袁隆平訪問30多次,是他到訪次數最多的國家

袁隆平院士生前訪問菲律賓30多次,是他去過的次數最多的國家。

菲律賓西嶺熱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坐落在馬尼拉以南的內湖省。上世紀90年代末,袁隆平團隊派出中國雜交水稻專家前往當地,與該研究中心合作開展實驗研究。

1999年,當地農民得利馬和村裡一些“膽大”的村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植了雜交水稻,每公頃稻谷產量從以前8噸一下子增加到了11噸。

目前,菲律賓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00萬公頃,佔該國水稻種植面積近四分之一,每公頃最高產量15噸,是當地傳統水稻品種的3倍。菲律賓的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都能買到中國雜交水稻產出的大米。

張昭東是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迄今在菲工作20多年。2021年5月,在菲律賓一年一度的“農民和漁民月”啟動儀式上,張昭東被該國農牧漁業部譽為菲律賓雜交水稻技術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先驅。

巴基斯坦:袁隆平給性急的伙伴“澆了一瓢涼水”

1999年9月,袁隆平院士派出學生方志輝、楊耀鬆赴巴基斯坦,與Guard公司總裁馬裡克就雜交水稻合作推廣達成一致意見。

1個月后,馬裡克興沖沖趕到長沙。袁院士接見了他,就雜交水稻在巴基斯坦的推廣進行了總體安排。馬裡克提出,在巴基斯坦試種1到2年后,就大量進口中國雜交水稻種子。

沒想到,袁隆平並沒有迎合他這個熱切的想法,反而“澆了一瓢涼水”。

“最少需要5年時間。”袁院士認真講解了雜交水稻品種篩選、區試、審定、示范等環節,把每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進行了科學預測。

馬裡克明白了袁院士的真心,更被袁院士實事求是的作風所折服,雙方合同期從2年改成了5年。

如今,雜交水稻在巴基斯坦成功推廣,給巴基斯坦稻米產業帶來勃勃生機。2022年,該國雜交水稻種植超過1200萬畝,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四位的大米出口國。

袁隆平的夢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袁隆平生前有兩大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中國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袁隆平團隊經歷過綁架、車禍、內亂和各種自然災害,被蛇虫咬傷更是家常便飯。

2015年,由瞿建波、枕戈和方志輝等策劃撰寫的《和平的獅子袁隆平叢書》問世。迄今,已陸續出版《稻可道》《非常稻》《稻生一》3本,入選湘版好書榜和2019年全國農家書屋重點推薦目錄。

“願每個人都成為和平的獅子。”袁隆平生前欣然為叢書寫序:“雜交水稻能夠解決國內溫飽問題,然后邁出國門、造福世界人民,更多是靠我的同事和學生們前赴后繼地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才取得了一些成績。他們是一隻隻熱愛和平、不畏艱難、敢於拼搏奮斗的獅子,值得世界人民尊敬。”

“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過程,堪稱人類農業科技史、和平發展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偉大進程,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美長卷中的精彩華章。”方志輝告訴記者,目前,全球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800萬公頃,按每公頃平均增產兩噸稻谷計算,年增產糧食1600萬噸,可以多養活4000至5000萬人口。按袁老師生前估算,如果海外種植面積達到總面積一半,可多養活4至5億人口!(全媒體記者 李治)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