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湘陰縣:走村入戶俯首解民憂

近年來,岳陽市湘陰縣委、縣政府持續深化干部作風建設,部署開展“四千干部聯民家、凝心聚力促跨越”新時代群眾工作,探索“黨建+網格+協會”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全面推行“一社三會五員”村級自治制度,組織縣鄉負責干部深入村組屋場,實現干部成就感、群眾滿意度雙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
走村入戶成為服務群眾新常態
湘陰縣委書記李鎮江表示,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就是要問出百姓關心事,答到群眾心坎上,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連日來,湘陰縣石塘鎮175名鎮村干部深入全鎮35個網格工作站、165個屋場共8997戶群眾家中,組織村(居)民代表召開網格座談會、屋場懇談會,廣泛聽取收集來自基層、最接地氣的意見和建議,共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1件。
該縣以“一社三會五員”村級自治制度為抓手,全縣劃分1076個網格,構建“縣網格化指揮中心-鄉鎮(街道)治理服務中心-村(社區)網格-村(居)民代表”的四級網格治理架構,推動形成“行政資源在網格集成、縣鄉干部在網格聯民、社情民意在網格反映、問題困難在網格解決”的常態長效機制。
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湘陰還賦予群眾對事項辦理過程和結果的監督權、評價權,讓凡事有結果、見實效、有實評。
“問題反映不到3天,就解決了,讓群眾看到了政府的用心。”日前,在新泉鎮金義湖村的屋場懇談會上,該村村民蘇建武點評。原來,之前他向走訪的網格員徐偉紅反映了“金義湖村黃義十二組至四組的人行橋滲水”事項。在了解情況后,新泉鎮投入資金1萬余元,2台套機械設備馬力開足,對危橋進行了維修加固,3天內該隱患已全面整改到位。
“群眾點評成了為民辦實事的助推劑。事情辦得又快又好,參會的干部就臉上有光,神採飛揚﹔拖拖拉拉、辦得不好,干部都紅臉出汗,非常不好意思。”新泉鎮黨委書記張放介紹。
網格成為解決問題新陣地
“上次我家辣椒樹出現葉片黃卷的現象,得虧村裡的‘辣椒醫生’吳坤及時幫我處理好,才沒有耽誤今年首批辣椒樹結果。”樟樹鎮文誼新村椒農甘棣林激動地說道。
吳坤是文誼新村36網格的網格員,也是村裡公認的新一代種植能手,農戶家的辣椒樹生病了,隻要拍幾張圖片或請吳坤進棚看下,便能快速診斷出“病情”,並對症下藥。
“我隻想讓自家的田‘喝’飽水。”
“那你就自己圍堤,別人的收成就不要了!”
在湘濱鎮楊柳潭村屋場會上,該村村民楊某和汪大爺正各執一詞。
在了解時間原委后,湘濱鎮67網格調解員張練夫迅速匯報。鎮裡當即決定,架水泵從外河引水至鎮內溝渠,確保農田用水。在張練夫的調解下,楊某和汪大爺握手言和,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充分發揮村(居)民服務中心和網格陣地功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湘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劉世奇介紹,目前,該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已打造“志願服務驛站”“愛心中轉站”“老年活動中心”等各類便民服務功能室90余個。
小哥成為基層治理新力量
如何能讓不斷壯大的“新興力量”深度參與基層治理?湘陰縣“小哥來找茬”助力城市基層治理活動,創新性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好潤佳超市前十字路口,雨天高壓電線冒出火花,電杆下車流不息,十分危險。”日前,外賣配送員、文星街道流動網格員王頂在送外賣途中,發現城區太傅轉盤路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迅速拍在“小哥來找茬”工作群進行反饋。情況緊急,負責反饋“點單”信息的東湖社區工作人員迅速上報街道集中“派單”。9分鐘后,電力部門工作人員趕往現場緊急搶修,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湘陰縣推行“小哥點單、街道派單、部門接單、組織晒單”的“四單制”城市基層治理模式。高標准打造並挂牌12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聘用20名新業態新就業人員作為流動網格員,發揮流動網格員“移動探頭”作用,第一時間收集反饋居民生活中所遇到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和生活需求。截止目前收到點單102單,已經解決86單,未解決事項正在持續跟進。
同時,湘陰縣還通過“積分兌換獎勵制度”,鼓勵縣內外賣員、快遞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主動到社區報到參與基層治理,認領“網格信息員、政策法規宣傳員、人民調解員、愛衛護綠員、文明勸導員”崗位,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力量,邁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參與治理、共建共享的“紅色步伐”。(蔣紀、彭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