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耀文明之光,繪美好畫卷 “厚德星沙”精神文明建設正當時

2023年06月24日10:3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6月24日電 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社會文明程度表征國家現代化程度,一城之美,始於文明,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更關乎全體市民的幸福指數。

在湖南省東北部,湘江下游東岸,長沙縣,一座“全國經濟百強縣”正在掀起精神文明建設浪潮。近日,多家媒體走進長沙縣,探尋其經濟發展背后的精神文明建設。

榜樣引領,志願服務點亮萬家燈火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嚶鳴慈善由此得名,十余年來我們捐贈資助了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我們由衷覺得這是一件有長遠意義的大事。”在長沙縣長龍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中國好人”唐林正在介紹長沙嚶鳴教育慈善發展中心發起德“嚶鳴直捐”以及“暖冬行動”慈善行動。

 “中國好人”唐林正在講述他的故事。何彪攝

“中國好人”唐林正在講述他的故事。何彪攝

從一名教師到辭去公職,專職慈善,唐林始終在為公益事業堅守著。他發起的“嚶鳴直捐”常年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240余人,最長資助時間長達10年,已經有40多個孩子在唐林的“嚶鳴直捐”的幫助下考上大學,圓夢人生﹔他發起的為藏區偏遠貧困學校捐贈御寒物資的“暖冬行動”已經進行五季,援助藏區學校50余所,捐贈御寒冬衣超過12萬件,手套4萬余雙,鞋子1萬余雙,助學金200多萬元,慈善物資、資金總額合計超過1500萬元。

十余年來,唐林17次去西藏、新疆等地做教育慈善,數十次去湘西、邵陽、永州等地做慈善考察、走訪與捐贈,從未間斷,行程25萬余公裡。

當唐林奔走在慈善捐贈的道路上時,在長沙縣另一邊,開慧社工站裡,社工們正在用另一種幫扶當地留守、殘疾婦女兒童。

“‘霞姑’志願服務品牌目前共有‘霞姑媽媽’信箱及‘霞姑’勾編創業兩個項目。‘霞姑媽媽’信箱項目通過書信的方式陪伴留守、困境兒童和6-12歲適齡兒童群體成長﹔‘霞姑’勾編創業項目就是通過非遺手工編織帶領女性創業創新。”在開慧社工站,社工李柳英介紹了開慧鎮“霞姑計劃”。

開慧社工站社工李柳英在介紹編織品。何彪攝

開慧社工站社工李柳英在介紹編織品。何彪攝

據悉,2022年開慧鎮通過“社工+志願者”聯動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發動志願者參與完成個案工作,開展小組、社區活動,並協助民政辦開展其它工作,帶動近400余名婦女參加就業創業培訓,每個月的訂單金額約1萬元。

“我的腿有殘疾,不能干重活,也不能長時間站立,以前隻能在家做點家務,現在我參與到勾編創業項目中來了,每個月能有一千多的收入,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也減輕了家裡的負擔。”現場正在進行編織的一位殘疾婦女向記者表示。

以文化人,傳統文化引領文明新風尚

志願幫扶為無數家庭送去了希望,當物質文明發展起來后,精神文明同樣不可或缺。近年來,長沙縣以傳統文化為抓手,推動全縣文化建設再上新台階。

在長沙縣,開慧鎮余家坳的“楹聯一條街”聲名遠揚。“為楹聯設置了‘二維碼’,掃碼后即可查詢對聯的斷句、注解、寓意、作者等信息,此外,每幅楹聯作品還依據戶主的成員情況、姓名、職業等信息做了單獨設計和特色原創。”“楹聯一條街”建設的主要推動者繆曼聰介紹說。

余家坳門樓前的對聯。何彪攝

余家坳門樓前的對聯。何彪攝

作為“中國楹聯文化鎮”,開慧鎮以楹聯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積極組織“楹聯文化進校園”“農村楹聯課堂”等系列活動,成立楹聯文化志願宣講團,20名志願者進社區、下村組,將楹聯文化推廣與倡導文明新風相結合開展義務宣講,讓文明之風吹遍板倉。

“聽說這裡有個‘中國楹聯文化鎮’,我個人對於楹聯很感興趣,所以今天特地從武漢過來想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小鎮。”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遇到了來自武漢的李先生。

如果說楹聯具有一定的文化門檻,那麼戲曲一定是更為大眾熟知的文化表演形式。在長沙縣“戲窩子”果園鎮久負盛名,為推動戲曲文化傳承,果園鎮2017年成立了田漢小戲骨社,聘請省、市湘劇院老湘劇藝術家及著名湘劇演員利用寒暑假和雙休日,傳教湖南傳統戲曲湘劇和花鼓戲,目前,累計培養小戲骨600余名,並有4名“小戲骨”榮獲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小梅花”稱號。

果園鎮田漢文化園的戲曲表演。何彪攝

果園鎮田漢文化園的戲曲表演。何彪攝

“我很喜歡表演,我平時會利用課余時間來學習戲劇知識,我希望將這些戲曲文化傳承下去,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剛表演完湘劇《石秀探庄》的小戲骨劉蔣絡萌說。

企業助力,傾力幫扶彰顯責任擔當

當志願服務與文化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之時,企業也在用實際行動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在助力鄉村振興、教育幫扶、志願服務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我想這是我們作為企業反哺社會的一種形式。”在山河智能新時代文明基地山河智能工會主席張愛民介紹說。

山河智能工會主席張愛民在介紹公司志願服務情況。何彪攝

山河智能工會主席張愛民在介紹公司志願服務情況。何彪攝

近年來,山河智能逐漸擴大扶貧地區和農副產品採購范圍,從革命老區懷化麻陽、湘西龍山、紅色搖籃贛州、到知青故裡江永、西藏,採購農產品的品種包含冰糖橙、臍橙、黃桃、香柚、黑土豆等,推動消費扶貧常態化,多途徑增加農戶收入。

除了在鄉村振興上發力,在教育上,山河智能持續推進“一本書+一份愛心”捐贈項目深化發展,打造“山河夢”班級圖書角公益品牌,讓高質量圖書走進鄉村小學。

“2022年我們共捐贈書籍3500冊,愛心款6.2萬元。2021年以來,山河智能在黃花、青山鋪、安沙三地,針對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境的6至15歲困境少年家庭援建‘希望小屋’,截至2022年共捐建5所‘希望小屋’。”張愛民介紹了山河智能部分捐贈數據。

產銷對接振興鄉村、產教融合智志雙扶、校企合作精准扶貧......山河智能文明實踐還在繼續。

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學習班,成立“好人宣講團”“鄉賢名嘴宣講團”“小馬扎宣講團”等“19+N”支各具特色的宣講團,組建“文藝輕騎兵”“田漢小戲骨”等特色文藝宣講小分隊,探索實施“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服務隊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機制......文明城市,因人而美,長沙縣正在用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讓文明之風吹進長沙縣每個角落,以“潤物細無聲”之姿讓文明之花遍開在這片土地上。(何彪)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