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煉成記:這三個“有” ,讓文字記者出鏡不再愁
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下,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勢在必行。作為2016年正式入職中國新聞社經濟部的文字記者,伴隨著媒體轉型浪潮,我也逐漸走向鏡頭面前。最初是以文字記者身份參與到社裡的一些直播、Vlog等項目,自2021年8月開始,創立個人短視頻工作室“夏說金融”,以穩定的頻率、垂直的內容進行短視頻內容產出。
截至2023年4月底,#夏說金融#話題的微博總閱讀次數近6700萬,設置的原創話題多次登上熱搜榜。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新聞工作者,必須加快參與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強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全媒體創新包括理念更新、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內容創新等,其中,內容創新是根本,堅守三個“有”字,是我在轉型實踐中的最大感悟。
有用——更加“接地氣”的新聞價值
新聞價值是新聞報道的核心,無論是在傳統媒體時代還是全媒體時代,這都是顛扑不破的原則,但這一原則在全媒體時代要變得更加“接地氣”。記者要以用戶思維去呈現有“煙火氣”的內容,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把關人”姿態將內容硬塞給受眾,如何贏得受眾的青睞,關鍵在於貼近他們的需求,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比如,去年因為媒體的錯誤解讀,所謂的“無法通過掃二維碼付款”的問題在網絡上流傳,這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話題必然會引發關注。我立即聯系相關部門進行求証,並在第一時間發出短視頻《吃飯購物不能用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了?辟謠了!》,該內容在微博端視頻播放量達73.1萬,迅速解答了民眾疑惑,獲得了良好互動和傳播效果。房地產行業的新聞向來是流量風口,2022年,政府對房貸政策發出重磅文件,我將偏硬的政策新聞與民眾生活相結合,從小切口入手進行解讀,發出短視頻《房貸政策有新變化!算算你能省下來多少錢?》,微博端視頻播放量達到30.5萬。
有趣——更具“網感”的議題設置
把有價值的新聞發布到線上,這個過程切忌“簡單遷移”,而是需要具備拉近與受眾距離的“網感”,隻有在新媒體上與用戶“玩起來”,才能讓內容沖出流量旋渦,甚至形成“病毒式”傳播。以活潑俏皮的方式勾起受眾的好奇心是取勝法寶。2021年11月,在十多天時間裡,A股上市公司出現了十幾名獨立董事提交辭呈的情況,而這一波獨董“離職潮”的直接導火索是康美藥業造假案。我以《#獨立董事為什麼要逃#?》發布短視頻內容,從“離職”到“逃”,輕巧的詞語轉化使得標題更為引人注目,微博端視頻播放量達44.8萬,設置的話題也登上熱搜。2022年5月,虛擬貨幣Luna幣暴跌,在進行短視頻創作時,我把Luna幣這一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名稱替換成其“幣圈茅台”的稱號,並放在標題中,以《#幣圈茅台快跌沒了#,2000多億市值為啥灰飛煙滅?》發出短視頻,微博端視頻播放量達169萬,設置話題也位居當天微博熱搜前列。
有心——用專業態度做新聞
新聞敏感強是一個好記者的必備素質,傳統媒體時代的追熱點在進入全媒體時代后變得更快更猛烈,但我們也要清楚認識到,相較於出身社交平台的內容創作者,新聞單位長期跑口的記者應更專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在全媒時代確實是收割流量的利器,但帶有深度思考的內容永遠不會被拋棄。簡言之,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當下,記者要發揮自身的既有優勢,並不斷強化放大,同時也要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和發展趨勢。(夏賓 作者系中新社經濟部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