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霸屏”央视 湖南浏阳凭什么?

2022年06月23日15:32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大美浏阳,浏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美浏阳,浏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首名歌,一条名河,一座幸福之城。6月22日,湖南浏阳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策划为统领,从央视新闻频道上午视频直播,到央视新闻客户端小屏直播、中国之声直播,再到晚上新闻联播节目,浏阳可谓“霸屏”央视,在一天时间内,长时段、高频次在总台的全媒体平台全景展示了近年来浏阳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浏阳县域情况、文化底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民生获得等方方面面在系列节目中娓娓道来、鲜活呈现,吸引万千观众和网友为浏阳“打CALL”。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更加美好。

“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早已浸润这片红色热土。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浏阳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攀升,顺势确立了到2025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挺进全国五强的目标,全市上下要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姿态,确保实现“挺进前五强”目标。

央视报道团队负责人介绍,从6月8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报道《走进县城看发展》,走进不同风格的县城,看它们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调研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展现富有底蕴、记住乡愁的人文风貌。浏阳是《走进县城看发展》首批18个县市中,湖南唯一入选县(市)。据统计,今年浏阳已18次获央视关注。

大小屏直播  全景展示浏阳发展路径

天赐浏阳河,赋予了浏阳之美、浏阳之福。

央视新闻频道以新闻直播间和现场记者直播连线的方式,重磅讲述浏阳故事。

为了便于观众了解浏阳及浏阳县域发展情况,报道团队以浏阳河为纽带,用心拍摄制作了一部介绍浏阳的微纪录片,呈现了浏阳概况,展示了浏阳锐意改革的成就、打造金阳新城推动产城融合的路径、产业发展特色,介绍浏阳是一座有着书香满城慢生活、一河诗画的山水小城。

“浏阳是一座在歌声中成长、烟花下闪亮的城市。”视频直播环节,总台央视记者李艳君一句话就抓住了观众的心,也勾勒了浏阳的城市亮点和特色。

如何才能更好展现浏阳的“一河诗画”?经过前期踩点,央视团队还是依托浏阳河本身做文章,乘坐着一条快艇从浏阳河城区段顺流而下,李艳君在浏阳河上介绍浏阳,摄像机和无人机从不同角度,将浏阳河一河两岸的美景搬上节目,浏阳的城市亮点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

随着快艇行进,镜头对准了河面设置的鱼类“人工产房”,退捕渔民正在管理维护,反映了浏阳对保护母亲河、繁荣水生态所做的努力。

从高空俯瞰,浏阳河宛如城市的“绿腰带”,令观看直播的网友表示“羡慕”。

山水之城,山水相依。节目从河转向山,介绍了浏阳的城市公园建设和绿地保护情况,98.1%的空气优良率、66.2%的森林覆盖率共同孕育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城在林中藏,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精致。

城市是人的城市。节目里,河岸正在锻炼的幸福面孔也一一入镜。提到我市正在推进的“浏阳河百里画廊”建设,未来五年,浏阳要做足“水”文章,打造“一河两岸”集烟花主题娱乐、老城文化体验、浏水夜游休闲于一体的滨河文旅产业集聚带,令人心驰神往。

直播团队挖掘浏阳山水资源优势,以水路两条路线推进直播。浏阳河串起的生态建设篇章介绍完毕后,另一路记者则从浏阳河畔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展开,央视记者姜文婧在文创集市上边逛边体验边采访,浏阳蒸菜及豆豉、菊花石、花炮、夏布等浏阳“四大名产”一一呈现,并讲述了浏阳发展传统产业,带动家门口就业的产业发展路径。

此外,在全新亮相的天空剧院,沉浸式介绍了天空剧院设计建设的独特巧思。又走进烟花小屋,拿起货架上的烟花,用手机扫描烟花外包装上的二维码观看燃放效果,顺势带出了浏阳花炮产业集群的发展。

素食菜原本是浏阳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传统特色小吃,节目组从农家手作现场来到浏阳经开区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大围山下的素食菜创业者、素食菜制作匠人、浏阳素食菜非遗传承人依次出镜,讲述了浏阳人将一道舌尖美味做成大产业的大智慧。

高质量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同频共振。五年来,浏阳坚持将七成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县域发展对民生的改善体现在城市更新带来的获得感上。在百川里城市更新街区,老街坊们对更新后的城市面貌赞不绝口,手工艺创业者钟玲开的文创餐厅生意红火。民生获得也体现在外来专业英才吴露的成长中,绽放在机关幼儿园小朋友的笑脸上,氤氲在夜市的烟火气里。

24分钟很短,但报道团队通过巧妙构思、海量采访,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展示在全球观众面前。

重温《浏阳河》的旋律,仰望绚烂的漫天烟花,行船于“九道湾”的碧波生态,探访欣欣向荣的新兴产业,品尝“万物皆可蒸”的蒸菜风味,感受宜居宜业的烟火气息……为了更高层次、更多角度、更大力度将浏阳形象、浏阳故事、浏阳经验推向全国,在央视新闻频道视频直播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又同步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小屏直播、中国之声半小时直播,晚上,又将浏阳的发展浓缩进了《新闻联播》的2分钟节目中。

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集市上,浏阳蒸菜等传统名吃、浏阳夏布等非遗项目通过央视的直播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现属于浏阳的魅力。

探索县域发展路径和经验 浏阳为全省唯一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特别报道《走进县城看发展》。

据总台节目组负责人介绍,《走进县城看发展》首批共选取了全国18个县(市),浏阳为湖南省唯一入选者。

作为湖南的东大门,“秋收起义会师地”,“世界烟花之都”,浏阳是一座在歌声中长大、在烟花下闪亮的城市。现如今,乘着改革的东风,朝着“省会副中心”以及“湘赣边区域性中心”两大发展目标,浏阳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探索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协调并进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去年,浏阳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第8名,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精彩蝶变为了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因此,对于探索县城发展路径和经验,从国家级贫困县华丽转身为全国百强县第8位的浏阳,毫无疑义具有标杆性意义。

事实上,这并不是央视今年第一次聚焦浏阳发展。

据浏阳市委宣传部统计,从今年1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不一样的烟火,花炮之乡如何“上新”》,到4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走进老区看新貌:红色热土谱壮歌,三湘大地闯新路》,再到6月1日的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报道《大山深处的手风琴乐队,支教老师“琴”有独钟奏响山里娃的音乐梦》,还有6月1日央视少儿频道,鞠萍姐姐、月亮姐姐、春天姐姐连线小河乡天文台等,仅今年,央视就18次展示浏阳发展,总时长接近300分钟。

“每一次报道都很有代表性,都呈现了极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爆品’和‘精品’,充分强化了‘浏阳声音’,有力展示了‘浏阳形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明确方向加油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座山水小城,却孕育出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千亿园区,在绿色发展上也得到了“一河诗画”的美称。在节目结尾,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战略部主任荣西武表示,从山大沟深的国家级贫困县到快速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列,浏阳市的很多发展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荣西武曾在2020年担任《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组负责人,对浏阳发展路径有深入研究。他认为,浏阳能得以高质量发展,基于三点:

首先是勇于探索,不等不靠闯新路。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浏阳市重点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修路求变,这是一件对浏阳市日后经济快速腾飞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浏阳市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319国道浏阳段,畅通了西向和长沙的联系。第二是筑巢引凤,在319国道开通以后,浏阳市马上启动了经开区建设,现在浏阳经开区已经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千亿级园区,是浏阳跻身全国百强县的核心支撑。

其次是善于转化,聚焦优势谋发展。浏阳市重点推进了两个转化,一个是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通过深度挖掘浏阳“中国花炮之乡”的品牌价值,浏阳市创新推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建成了“一河两岸”滨河文旅产业带。另一件是推动生态资源产业化,依托大围山等优质绿水青山资源,浏阳市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康养、医疗、休闲度假、户外拓展等新业态,走出一条“两山”转化的“浏阳路径”。

再就是注重坚持,围绕“一体两翼、一河两岸”持续发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确保了浏阳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率。

荣西武认为,湖南浏阳能用不到30年时间实现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十强的华丽转身,其关键原因就在于不等不靠闯新路,聚焦优势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罗时茂 张永红 彭红霞)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