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人民日报看湖南

【人民日报看湖南】湖南南县:立足优势促县域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申智林
2022年09月02日09: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湖南南县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升级

立足优势促县域经济发展

一只与稻共生的小龙虾,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联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经营主体2300余家,实现年综合产值超140亿元——湖南益阳市南县给出了答案。

  截至目前,南县共有稻虾种养面积60多万亩,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逐步形成了一条集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冷链物流、餐饮消费、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稻虾产业链。

  从一个小规模的农业种养产业,到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三产深度融合的优势主导产业,稻虾产业的转变,折射出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的农业大县南县,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引领农业现代化升级的探索。

  当前,南县经开区首个虾壳健康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就能顺利投产。”项目主体、南县顺祥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力上告诉记者。扎根南县20多年,顺祥食品有淡水鱼、小龙虾等12条食品生产线,产品畅销国内外。

  过去,在加工小龙虾的过程中,处理虾壳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为了提升农产品整体价值,2021年,在南县县委、县政府的鼓励下,顺祥食品决定投资2亿元,进行虾壳产品加工。

  “从虾壳中提取出的虾蛋白粉、甲壳素等,可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相关行业,既能产生良好生态效益,又进一步延伸了稻虾产业链。”李力上说,“生产线建成后,可以有效处理县域内绝大部分由食品加工产生的虾壳。”

  “农头工尾”,助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工尾”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农头”可否产生“龙头”。

  南县的棉麻纺织产业,曾是传统的“工尾”优势产业,但近年来后劲不足,发展滞后,部分企业亏损严重。

  如何破局?

  “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型升级是关键。”南县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

  南县生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纺纱机正高速运转。经过10余道工序,蓬松的棉花被制成纤细的包芯纱。作为生辉纺织的“拳头产品”,其市场占有率目前在国内位居前列。

  “引进先进设备,坚持自主研发,企业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生辉纺织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杨勇说,“关键时刻,多亏政府扶了一把。”

  2019年,生辉纺织推出双包芯纱、四芯纱等主打产品,进入市场发展的关键期。当时,企业想自建厂房,但既缺场地又缺资金。南县经开区针对性纾解难题,建起一栋3万平方米的定制厂房,交付企业使用,一举解决了企业难题。

  “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杨勇说,“目前,公司正继续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打造智能纺织生产线,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南县经开区现有17家纺织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超过33亿元,形成了集轧花、纺纱、织布、成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规模效应渐显。

  建成“农头工尾”完整产业链,还要坚持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南县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加工园,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培育本土农业品牌。一批诞生自南县的农业企业,陆续依靠品牌和口碑,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号召力。2020年成立的湖南助农米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企业。

  “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去年实现产值73.4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近50%;实现税收6400多万元,提供了近7000个就业岗位。”南县县委书记罗讯表示,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业大县也可以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2日   第 10 版)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