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长沙县:高标准农田建管并重 星沙力量保障粮食安全

2022年09月08日14:48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工作,长沙县“旱涝保收”系数大大提高,长沙县供图。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工作,长沙县“旱涝保收”系数大大提高,长沙县供图。

连日高温,湖南省长沙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近日研判,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发生夏秋连旱。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表示,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工作,长沙县“旱涝保收”系数大大提高。

干旱持续 设施农业确保“旱涝保收”

在长沙县春华镇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大小沟渠纵横交错,远眺稻田平整有序。

“改造前为了保持稻田不干旱,三天两头就要往田间地头放水,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田埂的水能坚持六到七天。”长沙县春华镇种粮大户龙伟义介绍,今年他种植的500多亩水稻,其中200多亩已经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原来的土质田埂改造成了生态田埂,保水性比之前好了很多,既节约了人力又减少了耗水量,抗旱“压力”小了很多。

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对春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投入200万元资金,主要建设以环保蒸汽青砖、舒布洛克生态砖、青块石等为原材料的生态田埂、生态排渠,并实施了小田整大田宜机化改造。

在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助力下,该基地成为长沙市粮食生产高标准基础设施、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四高”综合示范区。2022年4月12日,中国工程院柏连阳院士“院士工作站”挂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及水稻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落户龙王庙村,有力推动了长沙县院士农业和水稻种业建设。

近年来,长沙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修建骨干山塘,排渠灌渠,机耕路,河坝以及小田整大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农田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在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高标准农田建设下的1500亩水稻目前长势良好。负责人介绍,面对干旱,除了科学调水、用水,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为缓解旱情贡献了力量。灌排渠道,生态机耕道,土壤改良了的农田基础设施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工程。

2021年,长沙县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全县3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种粮大户达546户,播种面积达21.53万亩,积极推广种粮社会化服务大包干,全县服务主体数量354个,托管服务小农户4232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达3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1%。全县机耕机收机烘已实现全覆盖,农机综合水平达83%,居全省领先水平。

建管并重 持续发挥项目“最大效益 ”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除了新建,管护也十分重要。“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至2021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79万亩。因气候、地形等因素随时会对农田设施造成破坏,加之当前农业生产存在“重建设,轻管护”且建后管护资金缺乏,导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得不到及时管护,致使少部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不能持续发挥效益。

为了解决该问题,长沙县率先在全省出台了《长沙县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办法(试行)》,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约4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

目前全县各镇(街)已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小组,各村(社区)明确了专人定期对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对灌排渠道、机耕道内的杂草及时进行了清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工作中,我们大力推广智能管道灌溉控制阀、智能水肥一体机、智能虫情监测防治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长沙县路口镇农办负责人丁金虎介绍,除了将灌排渠道、机耕道、山塘、河坝等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到位,科技的助力大大改变了路口镇“重建轻管”的局面,确保农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项目效益。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更要使用好。”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沙县还将继续以科技引领为出发点,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为落脚点,计划总投资6173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49万亩,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坚实保障,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全县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星沙力量。

“高标准农田已经搞好了,渠道已经都不漏水了,干旱的年景都没干死,我们这些种粮大户都没有后顾之忧了。”对于晚稻丰收,龙伟义开心的说。(熊冰俏 杨印 周威)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