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35年:新一代价值银行蝶变之路
35年来,中信银行始终将自身的发展融入时代的潮流,时刻响应人民的呼应,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有担当的开始
1987年4月14日,时任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先生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银行的前身——中信实业银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
作为我国较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成立伊始,中信银行就积极参与境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并代表中信集团在东京、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债券,多次作为国际银团参与行和牵头行参加对国内外企业的银团贷款,为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中信银行经历了正式更名、改制上市,于2007年成功IPO,奠定了如今股权多元化、经营特色化和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超过8.2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并在国内153个大中城市设有1423家营业网点,拥有员工人数近6万名。同时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换挡价值赛道
在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向直接融资转化的长期趋势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市场环境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社会各相关方对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共同富裕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1年,在集团战略领导下,中信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三年规划,主动布局制定了“342强核行动方案”,聚焦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以财富管理为主体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价值链和互促体系。其背后就是要通过条线、业务、客户、产品、服务以及内外部资源的协同联动,形成对客户全链条全维度的服务能力。
中信银行从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出发,寻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继而通过资产管理有效衔接资金端与资产端,依托中信银行素有的“对公优势”以及与中信集团的“协同优势”,促进综合融资服务能力提升。
据悉,截至2022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客户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9%;资产管理端,理财总规模1.65万亿元,其中新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93.92%;非货币固收类产品规模增长3,318.07亿元;在综合融资端,融资余额达12.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已构建起完善的生态圈价值体系。
特色经营
在中信集团“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原则下,中信银行依靠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业全覆盖”的差异化优势开展特色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2022年在中信银行成立35周年的特别节点,也成为中信金控元年。伴随中信金控的成立,将有利于做强综合金融服务,做优客户服务体系,做实全面风控体系。
在“金融脱媒”与“去中介化”的趋势下,中信银行努力整合各种融资渠道和产品,综合运用多种模式,实现由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的升级蝶变。同时,借助中信集团在实业领域多年深耕的宝贵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洞见,更好地赋能客户发展,让“不止于金融”的服务不断延伸。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依托集团的协同优势,对战略客户逐户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让存款日均余额达13296.09亿元。中信协同之下的特色经营让中信银行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动能。
有温度的传承
中信银行始终保持初心和温暖,并在金融科技等力量的加持下,愈发具有影响力。
在零售领域,近年来,中信银行在保持对公优势的前提下,构建了特殊的客户分层体系,在细分客群市场上另辟蹊径,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能够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生态圈。
在普惠金融领域,面对全球性的小微金融服务难点、痛点,中信银行以科技能力为支撑,建立起一套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营销获客精准化、产品服务人性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和运营管理数字化,以全新的解决方案化解社会难点。
近日,中信银行发布了全新品牌口号“让财富有温度”。未来,该行将继续以“有温度”的服务提供客户全方位体验,以“有温度”的管理凝聚内部发展合力,以“有温度”的品牌塑造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吴昕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