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开学季聚焦湖南郴州特殊教育——

课堂静悄悄 花儿缓缓开

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
2022年09月19日09:1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苏仙岭怀抱中的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湖南省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被有着“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的苏仙岭,温柔地揽入怀中,遮风避雨。

10:00,未到午餐时间,烘焙教室便有糕点烤制后的香气传出。

窗外,秋风瑟瑟,落叶萧萧,留下季节流逝的痕迹;室内,设备碰撞,十指舞动,成为知识传递的方式。

姜博(右一)正给学生“讲解”蛋糕制作步骤。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都是鲜花般的年纪,我要帮助他们慢慢盛开。”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老师姜博认为,残疾学生不仅需要接受素质教育,还要传授给他们生存、工作技能。

“鸡蛋打开后,蛋清加糖用机器打成蛋白霜,蛋黄放在另外的碗里,下个步骤再用。”一步步用手语“讲解”,一步步指导向前,零散的各类材料,朝着一份奶油蛋糕的方向不断组合。整个教学过程,除了设备的声音,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

看到记者前来,学生们都用笑容或双手打招呼。“除了交流方式有差异,其他都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姜博说,学生们是启音部高二学生,都是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启音,是我们的期望,更是目标。”

30岁的姜博,是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015年成立时的第一批教师。“我大学学的就是特殊教育的师范专业,所以我很愿意过来。”但姜博没想到的是,在教了一年语文后,学校又给他添了一份全新的课程。

学生正制作蛋糕。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2016年暑假,本打算回浙江老家的姜博,接到了学校通知。“要我去广东的一家培训机构,学习怎么做糕点。”姜博敏锐意识到其中的意义。“帮学生们增加职业技能,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原本2个月的假期,姜博在广东当了一个多月的学生,回家只休了一个短假。

开学后,姜博教授的高二年级,由此新增了烘焙课程。虽是信心满满,但在第一节课时,姜博就遇到了难题。“很多糕点制作的专业词汇,是手语书上没有的,我只能现场解释。”

开局虽没那么顺利,但也给姜博提了一个醒。“作为传授知识的老师,自己要不断学习。”于是,姜博在每堂课前,把将要涉及的专业术语,先行“创造”好。

学生从烤箱里端出面包胚。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姜博的学习,远不止于沟通,在课程的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功夫。“职业教育的课程,需要我们紧跟市场。就是市场上流行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6年的时间里,姜博给学生们讲授了数十种蛋糕的做法。“也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老师也从网上自学奶茶制作,然后教给学生。”

“学校根据学生爱好,采取文化和特长课程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毕业后能自力更生。”郴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邱正春表示,特殊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更少不了实践,学校因此开设了烘焙、饮品、电子零件加工等专业。“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100%。”

“叮!”烤箱发出清脆的结束音,姜博听到后,便提醒学生端出烤好的面包胚,并示意学生们注意烤制的时间。在姜博看来,这一提示音,恰如鲜花缓缓绽放的声音。

奶茶制作。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郴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典龙表示,郴州市将残疾人教育和就业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通过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郴州市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积极开展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特殊教育中小学校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

11:30,下课的铃声响起,烘焙课程结束;记者也收起设备,结束这次采访。学生拿起今天的学习成果——柠檬水,塞到记者手上,并指了指杯子,一张贴纸上写着:今日份开心。

插上吸管,一股冰凉的酸爽入喉,驱散了仲秋残存的酷热。

走出校门,回首望去,便看到教学楼上醒目的一句: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人民网记者 李芳森摄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