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驻村第一书记“有点忙”

驻村第一书记肖宁益:“驻”进村民心坎里 谋划乡村产业振兴路

记者 林洛頫 实习生 张筱彤
2022年11月25日10:09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即日起,湖南省委组织部、人民网湖南频道联合推出“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湖南驻村第一书记有点忙”系列报道,讲述湖南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党员群众谱写美丽乡村新画卷的奋斗故事。

杏村的“美丽屋场”。张筱彤摄

冬日暖阳里,顺着新铺的沥青道路一路前行,进入宁乡市灰汤镇杏村,篱笆隔出的屋前菜园、通透式的白色矮墙、碧绿清澈的水塘、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文化栏中的故事讲述着杏村的历史,街道两旁的墙画上呈现着杏村崭新的风俗面貌。

杏村位于宁乡市灰汤镇,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较慢,曾经也是省定贫困村。如今乡村换新颜,摘去了贫困的帽子,但基础仍然薄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杏村发展再一次迎来机遇。

此时,一位新来的驻村书记扎根在这个群山中的村子,走进田间地头看实情、进家入户摸“家底”,谋划着如何因地制宜帮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注入乡村振兴的“新血液”,助力杏村实现美丽蜕变。

解决村民“身边事”,办好村民“心头事”

见到湖南湘江发展集团驻宁乡市灰汤镇杏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肖宁益时,他正在查看村部门口的广场建设改造情况。每天在村里转一转,掌握村容村貌变化动态,定期前往重点检测户家中走访,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帮助有需要的村民解决问题,已成为肖宁益的习惯。

2021年,听到集团要派驻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这一消息后,对农村怀有感情的肖宁益第一个报名,主动申请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为群众做些实事,我还真的蛮想的”,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肖宁益通过真情付出,为村民谋发展、解忧盼。

肖宁益(中)与队员上门与村民进行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驻村工作不仅是身驻,更要心驻”,来到杏村开展工作后,肖宁益时常思考“干什么、怎么干”,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对全村1107户人家和107名党员进行逐一走访,走村入户了解村里的社情民意,切实解决多起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实际困难和帮扶慰问工作。

正是在走访摸底过程中,肖宁益发现杏村重点帮扶对象大多愁眉苦脸,整天垂头丧气,更无心关注孩子学习的状况。“有困难我们应该义不容辞进行帮扶,但要因地制宜的想办法、谋出路,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根据自身现实情况逐步过上好日子。”肖宁益深知农村帮扶要从“输血”向“造血”进行转变。

他带领工作队从基础入手,制定“六个一”的保障措施,一次上门、一本台账、一套制度、半年一次专题会议、一张一对一帮扶卡、集团每年注资10万元帮助村上成立一支防返贫致贫和扶贫助学基金,这些举措确保了全村没有发生一例返贫致贫人员。

了解到村中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们受限于家庭条件,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学习空间,肖宁益向单位争取支持、咨询主管部门问政策、寻求当地政府做规划,2021年6月,湘江集团团委联合长沙市团市委、宁乡团市委为杏村13名在读中小学生援建“希望小屋”。

短短数月,原本杂乱、拥挤的屋子变成了宽敞干净、有着崭新家具的新房。除为孩子们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配备家具及生活学习用品外,“希望小屋”项目还为孩子们提供精神与心理上的帮助,为每名受捐赠孩子们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走访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等,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转变。

王香林家中的“希望小屋” 。张筱彤摄

在杏村一户重点监测户王香林的家中,捐赠的“希望小屋”内装潢温馨,课桌上台灯、水彩笔、电插板等用品一应俱全,她家中的墙壁上则贴满了两个孩子获得的奖状。“我们家情况特殊,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休息环境,我真的要感谢肖宁益书记一直对我们家的关心。”谈到自己的两个孩子,王香林的眼眶湿润了。

由于王香林老公突发意外车祸,村里为了照顾到他们家,让王香林承担了主干马路的日常保洁维护工作,她自己也在肖宁益书记的开导下,积极学习育婴、糕点制作等技能,准备孩子大一点就前往宁乡市进行工作,与丈夫一起自力更生维护好温馨的小家庭。

用心用情做帮扶,当好村民“贴心人”

日常生活中肖宁益特别关注身边的小事,杏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志新家中的一张毕业照,就在肖宁益日常走访中让他感觉到有点不寻常,那是今年周志新的女儿周斌(化名)与同班同学的初中毕业照。

第一次看着照片上的周斌,肖宁益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他仔细凝视了一下照片,发现这张拍摄于炎炎夏日的毕业照中,其他同学都穿着短袖衬衣或者T恤衫,唯独周斌一人穿着一件翻毛领衣服。

周斌的毕业照。受访单位提供

“孩子拍照穿的出去的衣服不多。”在与周斌的妈妈简单交流知道原因后,肖宁益立即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湘江集团党委,并积极组织员工为周斌捐赠衣物,不少员工都拿出自己新买的衣服赠予周斌。

这个家庭遭受了太多不幸,2012年周志新的妻子中风,几近失言,生活不能自理,2015年脱贫帮困时就被列入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周志新又遭到高压电击,幸亏村民抢救及时才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家庭的现实情况让读初中的周斌逃学前往广东、岳阳打工,直到被大家劝回后才继续上学。“孩子现在在哪呀?毕业后有什么打算?”今年7月初,肖宁益来到周志新家与其交流,“周斌在长沙打暑期工,中考过了宁乡职业中专招录线,但她身上有纹身,被学校拒绝录取。”

“书记,我想读书!”在肖宁益与周斌的电话沟通中,她流露出对读书的渴望。肖宁益二话不说立马和宁乡职业中专的老师、校长进行交涉协调,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学校写下保证书。周斌也被肖书记所感染,积极去除掉纹身,在多方努力下赶在九月初顺利进入校园。

当我们跟随工作队队员来到周志新家中时,周志新的妻子以为女儿又出了什么事,着急地询问道女儿的近况。“周斌在读书呢,在学校里一切都好!”听到女儿一切都好,周志新的妻子长舒了一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她吃力地回答道。

1年多的驻村帮扶里,肖宁益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事,但他总会与村集体成员进行多次商议,按照轻重缓急来统筹解决这些问题,这使得工作队在群众中更有亲和力和信任度,村民们有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反映到村里,这和以前的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设身处地的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没有做不了的群众工作。”肖宁益在工作中发现和群众打交道不仅要实,更要用心用情,方式也要更接地气,这样大家才没有任何顾虑来反映真实情况和诉求。

肖宁益笑着介绍起自己总结的经验:我到每户群众家里去,村民们都会热情的称呼“领导”,我告诉他们,我也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大家身份都一样,用拉家常的方式来了解群众的真实声音,处理问题中只要公平公正敢较真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踏踏实实谋发展,实现村民“小康梦”

“几十亩门口塘夜静水清鱼读月,三百年重阳树晨曦枝晓鸟翔歌。”这是杏村85岁的村民周立山老人在看到家乡变化后所创作的对联。如今只要有人来到杏村的屋场,就能远远看到写在墙上的这幅对联。

周立山老人与大家愉快地进行交谈。张筱彤摄

“我们都是沾了乡村建设的光!”教了一辈子书的周立山老人说到屋场建设,脸上笑开了花。当他得知村里要打造美丽屋场,立马叫上儿子拆除破旧老房子,重新规划修起了新房,将门前屋后打扫的一干二净,并带头捐款为村里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建设。

86岁的娄三阿婆和65岁的女儿住在周立山老人家附近,看到家门口的美丽屋场越建越好,她们便在自家院子里挖土栽花,擦拭通透式围墙,将菜地规整围上篱笆,焕然一新的小院,建筑风貌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

杏村推动美丽屋场建设为的是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在推动该项目建设之初,肖宁益就多方筹措资金,当申请资金报告通过湖南湘江集团党委会议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利刚最后明确: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的战略性工程,集团党委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彰显国企担当,全力帮助杏村发展,美化村居环境,但工作队一定要高标准、真用心、严要求,确保钱用在老百姓身上,让群众真正享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肖宁益介绍,我们支村两委对梧桐湾、新屋湾两个屋场进行建设中,一直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让个别群众想着自家庭前屋后等村上搞,占公家便宜的情况没有发生一起,群众对村集体的信任度骤然提升,乡村振兴路上有效调动起了群众积极性。

村里人心凝聚起来了,干任何事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杏村党总支书记周宁专说:“肖书记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村里环境治理、文化挖掘、产业振兴等工作只要村里牵头,在外、在家的村民们都能自觉响应,乡村振兴路上真正成了有你有我有大家。”

杏村的文化墙。张筱彤摄

杏村地处宁乡西南边陲,毗邻湘乡,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地重点发展起光伏发电、特色养殖和黄金贡柚、杂柑果树苗种植等产业项目,希望能持续激活农村资源潜能,带动这方土地走上致富之路。

“杏村的这些农副产品都是原生态,质量非常好,只要我回长沙前发一个朋友圈,就有同事、朋友托我带土鸡蛋,多的时候一次能帮助村民卖出去几百斤。”驻村工作队队员钟志龙说起这些事脸色特别兴奋。

接近1年半的扶贫工作,让肖宁益深深感到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更要激发大家自立自强,鼓励群众自己投工投劳。肖宁益说:“杏村有两个水库,我们号召村民建立养殖基地,在水库中养殖淡水龙虾、鲑鱼等水产品,我们村里来对接解决销路问题,确保大家有稳定收益。”

一系列实打实的产业帮扶举措,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大家幸福感越来越强,谈及村里可喜的变化,肖宁益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只要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大家都会从心底里感激你。”

目前,杏村正计划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以村集体注册成立公司,新建苗木产业发展基地、开发家庭农场和大棚农产品基地,以新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的提升,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不是好土不种姜,不是好汉不下乡”,这是肖宁益来到杏村后听到的一句很有哲理的土话。1年多的时间里他和队友一起践行着驻村用心用情帮扶的初衷,以杏村的长远发展和村民的致富安康为出发点,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当地产业发展。

翻开肖宁益的工作日志,扉页的第一句话写着: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一项伟大的战略工程,我一定不辱集团党委的重托,深入扎根基层,走进老百姓心里解决问题,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真正的切入点。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