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文旅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湘潭高新区中小学生发生可喜变化

2022年12月17日19:31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训练。单位供图
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训练。单位供图

“先炒鸡蛋,再炒西红柿,一盘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出锅喽!”近日,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李承昕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现在我们没有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放学后都是自主支配时间,我觉得学习都变得轻松了。”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湘潭高新区各中小学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摒弃传统“书山题海”的作业形式,偏向于以社会实践及动手创造为主,学生逐渐从少量的作业及短暂的作业时间中,收获更加高效的成长。

学校:个性化布置,作业管理更科学

“每个年级的作业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研究和规划,每个学科的作业都被划分成基础知识作业、能力提升作业、拓展实践作业三个部分。”12月13日,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教科室负责人谭亚芹展示了各年级各学科的一周作业公示表。

据介绍,在作业的研究和布置中,学校要求老师们在精选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做到“基于精选的分层、提倡自主的自选、鼓励创新的实践”。虽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出选择建议,但最终的选择权还在学生。

为了更科学地进行作业管理,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开始尝试将研究、布置及批改作业规范为一个“系统流程”——每周每个年级各学科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作业研备,由指定的老师解读相关作业教材、解读难度分层、提供作业精选结果并说明选题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集体商讨并定下一周的作业规划。

“老师每天会将家庭作业进行‘公示’,确保作业布置科学、合理、不超量。”谭亚芹介绍,为管控作业量,各个学科教师将当天的作业交由班主任做好最终协调后,发布至班级作业公示板,实现控量有交流、有监督、有调度。同时,该校将作业与学科拓展融合,运用阅读、游戏、实践、调查、实验等方式,以个性化的“学”来拓展运用知识,减少机械、重复、无效作业,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

老师:减量不减质,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作业改革”为家长和学生减负的同时,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每天花在作业上的精力更多了。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老师们认为,“设计契合育人目标的个性化作业,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持续、深入地学习、思考。”

“作业的设计难度更大了。”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四年级数学老师邓腊英表示,“作业改革”后,老师们要先从浩瀚题海中精选出最精练的题目,进行分层设计,再布置给学生。针对一些知识点难度较大、仅靠书面作业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的情况,教师们还研究和设计了一些灵活有效的非书面形式作业,并进行更多项目化学习的尝试。

“作业批改也在如今教学日常中占比更大了。”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老师谢慧敏说,她会对每一本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发还学生订正错误后,再收回进行二次综合评价。此外,她和同事还会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给班上学习进度落后或写作业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当面批改,让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效果“双提升”。

学生:内容更有趣,做作业效率提高了

在学生们看来,“作业改革”带来的“减负效果”简直立竿见影。

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刘博说,“双减”政策实施后,自己的作业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的作业变得更有趣,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

“‘双减’背景下,我感觉各个学科都增加了实践等形式的非书面作业的比例。”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学生周玉霏说,在语文作业中,针对古诗课程,老师特别布置了“为诗配画”等内容;数学作业中,针对“乘法口诀的运用”,老师布置了“去超市购物”的作业。

12月11日下午,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小赵没有像过去一样,周末在家疯狂赶作业,而是跟着父亲踢了一场足球,回归双休日应有的“打开方式”。

“现在,我们提倡孩子快乐地学习。”赵先生认为,“双减”落地后,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接触自己喜欢的活动,对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不仅要抓牢‘双减’,还要抓好‘双增’。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的同时,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上去,让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科学素养、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增’上去。”湘潭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完善学校育人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把这一事关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试卷答好。(刘澜)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