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團隊參與人數最多、風險系數最大的一場“生死營救”,代表著呼吸介入最高端的技術水平,且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全國首例——
湖南“特種部隊”鏖戰記
3月14日,湖北省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醫務人員給患者做ECMO手術。當天,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聯合當地醫院成立攻堅手術組,成功為一位54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實施清醒ECMO支持下氣管鏡球囊擴張加支架置入手術。記者 辜鵬博 鄒晨瑩 攝影報道
決戰大別山的關鍵時刻,殊死搏斗不斷進行。
3月14日,在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重症監護室(ICU)裡,由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多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特種部隊”,對患者李某進行“生死營救”。
54歲的李某有過農藥中毒的經歷,曾做過氣管插管,導致上氣道狹窄。此次遭遇新冠肺炎,合並重度氣管狹窄,他入院時呼吸已極度費力,曾一度昏迷。住院期間,他曾2次出現窒息症狀和心跳驟停,數次被湖南醫療隊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湖南重症醫學科主任李雲峰說,如果不解決氣道狹窄這一根本問題,李某隨時可能窒息死亡。
手術風險較大,難度系數也高,每個團隊都提出不少顧慮,一連串難題擺在他們眼前。
“無法進行氣管插管,隻能進行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配合抗感染、抗病毒及對症支持。”
“這裡沒有支氣管鏡設備,整個黃岡市都從未開展過類似的介入手術,所需球囊槍泵、球囊擴張導管和支架去哪裡找?”
“患者需要深度鎮靜,如何實施麻醉保証手術順利開展?”
“若短期內支架不能精准到位,患者出現危險情況如何處置?”
凡此種種,必須周全考慮,做好萬全准備。
辦法總比困難多!連番討論后,攻堅手術小組達成共識:盡快通過支氣管鏡進行介入治療,並制定詳細治療方案。沒有設備,就請求前方指揮部、黃岡市中心醫院緊急採購﹔難度較大,就集合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等前線最精銳的力量﹔風險很高,就想方設法找來正壓頭罩等防護物資。
3月14日15時,“湖南ICU”裡,由ECMO、呼吸內科、麻醉科、感控團隊、護理團隊等多學科、多團隊組成的“特種部隊”集合完畢。
手術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溶膠,醫護人員必須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當天16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醫護人員換上了新“裝備”——正壓頭罩。“戴上正壓頭罩操作,被感染風險將大大降低。”李雲峰說。
戰役在17時打響。“巴掌大”的病房,醫護人員擠得滿滿當當。ECMO和氣管支架兩台手術,術前准備完畢。“手術名為:清醒ECMO支持下氣管鏡球囊擴張加支架置入術。”李雲峰說,使用ECMO技術基於兩點考慮:一是留下充分時間,來完成后續精准的手術操作﹔二是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缺氧、窒息,導致心臟驟停。
17時15分,ECMO手術開始。穿刺是ECMO手術的關鍵步驟,戴上3層手套后,幾乎沒有觸感,醫生隻能靠經驗來判斷血管走向。手術大約進行了1小時15分鐘。運用ECMO技術,在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隊員、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露平看來“其實不難”,只是必須注意細節。
接下來,是讓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的一小時。18時30分,使用ECMO替代李某的肺功能后,第二台手術繼續——醫療隊隊員在李某氣管狹窄的地方放置支架。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黃長翼等手術組成員,以嫻熟的手法進行支氣管鏡下操作,先用球囊擴張,然后精准置入氣管支架。
19時30分,在大家緊張又默契的合作下,順利完成生命接力,從根本上解決了李某的氣道問題。“湖南ICU”裡雖無歡呼聲,但防護鏡后的眼睛裡滿是笑意。
走出隔離區,脫下層層防護,黃長翼才驚覺自己的衣褲已經徹底濕透。“我們都是如履薄冰,不想因為自己有任何差錯,讓患者犯險,讓整個團隊功虧一簣。”術后,李某心率沒有加快,血壓沒有波動,生命體征比較平穩,黃長翼終於可以放心。
李雲峰介紹,這是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團隊參與人數最多、風險系數最大的一場“生死營救”,代表著呼吸介入最高端的技術水平,且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全國首例。
從生死邊緣拉回來的患者,還有可能再次滑向險境。3月15日上午10時,“湖南ICU”護士長、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ICU護士長徐芙蓉,將整理、完善的術后護理要點,傳至“湖南ICU特種部隊”微信群中。她叮囑護理戰友密切關注:有沒有氣管黏膜損傷及異物刺激所致的出血﹔有沒有出現氣促、劇烈咳嗽后呼吸困難,可能發生的支架移位情況﹔有沒有支架遠端分泌物積聚和阻塞,引起排痰困難……
眼見患者有了生機,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戴新貴和鄺代斌考慮進行ECMO撤機。3月15日16時30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仔細觀察,他們綜合討論評估,得出結論:時機已到。撤機時,醫護人員在一旁不停鼓勵患者。半小時后,李某成功脫離ECMO,不多時面色便恢復紅潤,甚至開口說話。
“湖南ICU”現有6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由於每位危重患者情況不一,湖南援助黃岡醫療隊都會經過會診討論后,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實現“一人一方案”,確保治愈率提升。(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