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漣源市橋頭河鎮甘沖村貴粟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新廣正帶著10余名貧困戶整修魚塘。他告訴記者:“我自己也曾是貧困戶,在鎮裡的扶持下自主創業,已與90名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金扶持、技術培訓和駐點幫扶,該鎮有一大批貧困戶變成“土老板”。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漣源市通過鞏固產業脫貧成效、穩定產業獎補政策、促進就業幫扶、強化跟蹤扶持等“后招”,進一步建立健全穩定增收長效機制,推動扶貧工作持續開展。
漣源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實施“千企幫村、萬社聯戶”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柑橘、蔬菜、油茶、中藥材、茶葉、“三黑”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引導貧困群眾更多參加生產經營。該市完善帶貧減貧機制,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業務工、保底收購、生產托管、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模式,進一步擴大產業脫貧的覆蓋面,確保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都有一個以上產業增收項目,每個無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都有一個以上資產收益增收項目。
強化扶貧勞務協作,幫助貧困勞動力成為“上班族”。該市實行就業需求和崗位需求精准對接,根據貧困戶特長、意願等,提供“點對點”服務﹔依托轄區內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擴大就近就地就業,並通過技術培訓、市場服務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從“就業”向“創業”轉變﹔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動員更多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項目、小型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優先聘用就業困難的貧困勞動力。
此外,漣源對半勞動能力貧困戶,通過公益性崗位、利益聯結機制等幫扶措施,增加收入。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落細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扶持、資產收益等綜合措施,確保生活無憂。
目前,漣源已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16家,龍頭企業72家,專業合作社1360個,帶動貧困人口122064人發展產業。(記者 周俊 見習記者 龔雅麗 通訊員 廖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