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出來照白岩——龍山縣興隆街道白岩洞村脫貧攻堅紀實

2020年04月24日16:25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4月24日電 “太陽出來照白岩,妹在岩上繡花鞋,妹繡花鞋我不愛,隻愛妹妹好人才。”三年前,一群身處全國深度貧困縣的白岩洞人,挑著水走在田壟上,唱著憧憬幸福的土家山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興隆街道白岩洞村,史稱“白崖峒”,已有600多年歷史,元明清時期皆設白岩洞長官司,是湘西舊土司制度下的基層行政單位,繁盛一時。歷史變遷,古商道衰落,靠天吃水、產業發展受制的白岩洞人嘗盡貧困的苦。 

2017年,白岩洞村脫貧攻堅戰役正酣。隨著飲水工程的修建、人居環境的改善,扶貧干部扎根農村共謀致富路,支柱產業成型,白岩洞人的日子一天一個樣。 

文化牆前的土家姑娘。甘秀珍攝

小山寨撬出大工程

“這是老黨員白雲清帶頭歷經十年才修好的倒虹吸管,灌溉周邊8000余畝田土,全村400多畝旱地改造成活水田,救了缺水多年的白岩洞人。”駐村伊始,龍山縣委宣傳部、縣新華書店派駐白岩洞村,第一書記彭飆聽村支書陽清貴說起這條“紅旗渠”的故事。

“快坐,我給你們洗桃子吃解下渴。”駐村工作隊彭飆、田平、陳文雯三人入戶走訪中,貧困戶米秀萍洗桃時,幾人見水缸裡漂浮著許多細小的虫,都要她把水倒掉。“這倒不得,倒了不曉得好久才接得滿。”

米秀萍的話像針一樣扎進彭飆的心中。經詢問才知道,老林口、白洞兩地距離倒虹吸管太遠,供應不足,儲蓄雨水是兩地村民的尋常工作。

“43年前,老黨員們扛起了引水大旗,我們要把這面旗接著扛下去。”彭飆含淚說到。對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個子書記,眾人將信將疑。

彭飆並不在意,把解決飲用水問題作為白岩洞村脫貧攻堅第一件大事來抓,帶領村支兩委干部勘探水源,數次與響水洞水源地協商,誓把“想水想水,想響水洞的水”這句話變成現實。

2017年8月,由縣水利部門牽頭立下白岩洞自來水惠民工程項目,於2018年8月完工,缺水難關攻克,白岩洞產業發展瓶頸終於破除。

主水管順利接通當天,米秀萍見水管流出12公裡外的山泉水,眼裡笑中含淚,“這山泉水,真甜。”

前有倒虹吸管,后有自來水惠民工程,幾代黨員攜手,820戶3072人喝上了放心水,自來水惠民工程也成為白岩洞人心中第二條“紅旗渠”。

彭飆走村入戶登記貧困戶信息。甘秀珍攝

小個子書記帶出大隊伍

2017年2月14日,是工作隊駐村的第一天,也是彭飆最窘迫的一天。 

剛進村他就被十幾個村民團團圍住咨詢扶貧政策,小小的個子一下就被人群淹沒。群眾脫貧願望迫切,三人深感壓力巨大。 

安撫好村民,他們進村入戶開始一天的“戰貧”工作。第一個要走訪的是貧困戶陽青亮。

在一處稱不上家,腐朽不堪、天通地漏的爛屋前,村干部呼喊陽青亮的名字,隻見他從歪斜的碗櫃后鑽了出來。自妻子去世,他便獨居生活,平日什麼事也不干,就好打個小牌,老屋也不打理任其爛成廢墟。

駐村工作隊為他申請危房改造,忙前忙后,幾月后他搬進新家,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個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貧困戶要扶,非貧困戶也要幫。蔣春艷是非貧困戶,年前患了尿毒症孤身回到娘家,病情越來越嚴重。

“我們從各處為你籌集了1萬塊治療費,錢不多,但我們會盡最大能力幫你。”看著蒙著被子裝睡的蔣春艷,彭飆真誠地說到。走出大門,眾人聽到屋裡傳出細細的抽泣聲。此后,一系列的幫扶措施讓蔣春艷重拾信心,病情有所好轉。

2018年,全體在家村民響應號召開荒種植1400畝油茶,退休村主任康茂林主動請纓管理合作社﹔

2019年,在外務工的村民李遠進得知村裡計劃修路,立刻從杭州趕回,發動村民籌集資金合力修通九、十組村組公路﹔

2019年8月,村主任陳延政耗時兩月排查水管泄漏,清晨起,半夜出,保障全村正常供水﹔

2020年1月23日,村秘書吳大枚、村醫楊敏下村進行疫情防控,兩月未回縣城的家﹔

2020年2月,鄰村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干部堅守數天防控疫情……

三年時間,劉昌鳳把駐村工作隊的付出看在眼裡,逢人就說,“小個子書記帶出了大隊伍。”

白岩洞百合基地。甘秀珍攝

小百合蹦出大產業

白岩洞百合種植歷史悠久,當地村民在選種育種方面很有經驗。2017年,白岩洞村獲批國家農業農村部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百合示范村鎮。2019年,全村1600畝百合產業獲利一千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10余萬,人均年純收入過萬元。

“我種了十幾年百合,成本高、收入低,錢都被二道販子賺走了。”作為村裡的百合種植大戶,劉昌義總結出不少經驗教訓。種植戶張向陽也說:“種百合還不如去打工。”

駐村初期,村民們對發展百合產業信心不足,彭飆意識到,隻有讓白岩洞百合脫穎而出,產業發展才算有了門路。

摸清症結,駐村工作隊邀請農業農村部專家前來指導,農業農村部法規司是白岩洞的結對子單位,在指導下,白岩洞逐步建立起村內生態產業鏈,利潤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白岩洞百合品牌打響。

“去年我種了10畝百合,年收入8萬元,種百合要聽工作隊的,不打除草劑才有口碑和好價錢。”自從“一村一品”百合品牌打響,不斷有人上門收購,劉昌義的腰包鼓了起來。如今,兒子在上海讀研究生,女兒去成都讀大學,日子越過越紅火。

百合產業提質提量的同時,2018年開荒種植的1400畝油茶開始成為全村第二支柱型產業。

“茶油不飽和脂肪酸高於橄欖油,市場潛力巨大,預計每畝收益突破6000元,未來必將成為白岩洞人的養老銀行。”彭飆激動地說到。百合加油茶,給發展產業的村民投了一份雙保險,加速了白岩洞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20年,龍山縣惹巴妹手工織品車間即將落戶白岩洞村,一百多名留守婦女宅在家就有收入的日子成為現實,村裡最后10戶貧困戶預計年底實現自主脫貧。自此,“男有耕,女有織,老少有樂”的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太陽出來照白岩,紅旗渠中活水甜,干部群眾情意粘,百合油茶綻笑顏……”4月清晨,村民們改編的山歌久久回響在山間。(甘秀珍)

(責編:何萌、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