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結合:下塞湖 漾清波

何 勇 王雲娜

2020年05月10日10: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結合

下塞湖 漾清波(三大攻堅戰 各地在行動)

初夏,細雨如絲,腳下草甸鬆軟,南荻、苔草、紫雲英,還有蓼草點點綴紅。再往深處,穿過簇簇蘆葦,便是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濕地……從湖南沅江漉湖蘆葦場碼頭乘船登洲,下塞湖草木葳蕤,滿眼生機。

“你們登洲的地方,2018年上半年還都是三四米高的矮圍,人為地把湖水分割了。”漉湖蘆葦場居民胡建輝說,“矮圍不但影響行洪,到了枯水期,魚蝦都被滯留,也影響漁業發展。”

下塞湖面積2.77萬畝,位於東洞庭湖與南洞庭湖交匯處,水盈為湖,水落為洲,是重要的濕地生態保護區。本世紀初,當地私營業主夏順安在下塞湖非法圍墾湖洲、河道,擅自修建矮圍和節制閘,在矮圍內盜採湖砂,嚴重破壞湖區生態環境。

2018年6月,下塞湖問題曝光,湖南重拳整治。沅江、湘陰依法解除承包合同。短短13天,下塞湖1.8萬多米矮圍和3座節制閘全部拆除,內外湖水相融。

痛定思痛,舉一反三。益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匡維波說:“益陽投入2.5億元,除了省裡確定的6處功能性矮圍外,全市其余242處全部拆除。”

推平圍堤易,修復生態難。益陽和沅江兩級都制定了濕地修復方案,將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在1115公頃濕地的裸露灘地上,人工種植川三蕊柳等濕地原生植被﹔夏季湖水浸潤洲灘,又會涌來水生植物種子,它們在洲灘生根發芽,為湖洲披綠。

守護洞庭安瀾,重在理順體制機制。益陽南洞庭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曹德科介紹,益陽、岳陽、常德三市打破區域界限,在洞庭水域建立“誰發現、誰執法、誰處置”的聯合執法機制,重點打擊跨界水域非法採砂、侵佔湖泊、非法設障等涉水違法行為,解決跨區域水生態環境問題。

沅江漉湖蘆葦場,剛剛將自家漁船交出的漁民林正龍滿是不舍。去年底,洞庭湖由季節性禁漁轉為10年長期禁漁。與此同時,沅江市造紙業退出,造紙廠全部關停。

紙業不能做、蘆葦不能伐、魚蝦不能捕,當地經濟如何直面“陣痛”?“困難不小,但我們有信心找到發展的路子。沅江將重點發展蘆菇、蘆筍和垸內現代農業。現在蘆筍產業已經商業化,這就能實現產業轉型、群眾增收。”沅江市委書記黃育文說。

雨停了,成群的候鳥飛來,落在下塞湖灘涂。水草裡有小魚小蝦,那是它們的最愛。“我們將把下塞湖打造成濕地公園。靠湖吃湖,換個吃法!”漉湖蘆葦場黨委書記尹偉說。

《人民日報》( 2020年05月10日 01 版)

(責編:何萌、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