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地處湘粵相交之地,有湖南“南大門”之稱。憑借交通區位優勢,成為勞務輸出大市,外出務工成為不少貧困戶脫貧的選擇。
今年疫情期間,在復工復產潮到來前,廣東的企業也選擇了“蟄伏”﹔飛機、高鐵、高速流量也降低不少,南下務工的交通不再那麼便利。
曾經的脫貧機遇,如今卻成為返貧危機。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必須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郴州市委書記易鵬飛表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在決勝脫貧攻堅戰中,郴州堅持以鄉村振興筑牢防貧之基、以共享發展阻斷致貧之因、以網格化大數據跑贏返貧之速為工作理念,努力探索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遇困
疫情帶來返貧危機
受疫情影響不能外出務工的張貴英,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宜章縣委宣傳部供圖
對於張貴英來說,這個春節並不喜慶。突如其來的疫情,把自己鎖在了家裡。本該在正月十五過后離家復工,但直到3月份,張貴英都待在家裡。
家住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楊梅山鎮雞公坦村的張貴英,本是一家五口,但隨著家中主要支柱丈夫因病逝世、小女兒患上侏儒症,未成年的兒子又還在讀書,2014年,張貴英一家被生活“逼”成了貧困戶。
直至去年7月,張貴英在當地村干部的推薦下,去了廣東務工,半年便掙了24000多元,戴了多年的“貧困帽”被她扔到了身后。
“這麼多年,我也沒給孩子送過多少像樣的禮物。今年春節回家,我就都給補上了。”回憶起孩子拆禮物的場景,張貴英臉上浮現出笑容,畢竟,一家人很少這麼開心過了。“孩子都長大了,我想著明年過年,給他們帶更多更好的禮物。”
不過現實給她的熱情澆上一盆涼水,出不去,怎麼掙錢?
“去年才摘帽,莫非今年就要返貧了?”看著口袋裡去年辛苦攢下的一點積蓄,一天天減少,張貴英的心再次跌進谷底。
在距離不遠的赤石鄉,村民陳紅軍也遇到了相似的困境,情況比張貴英更糟:兩個患有慢性病的女兒,需要常年服藥治療﹔今年1月、3月,母親因病住院兩次……
看著手機裡一條條醫院發來的收費信息,隻能窩在家裡的陳紅軍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焦慮中,無法緩解。
“本來考慮尋求扶貧干部的幫助,但想著這是大環境造成的,他也沒辦法解決。”陳紅軍說,自己雖已脫貧幾年,但結對幫扶人谷坊華一直都在幫襯著。
但陳紅軍們沒想到的是,解憂時刻就在三月上旬到來。
破冰
大數據跑贏返貧之速
受疫情影響有返貧風險的村民們,在當地找到了工作。宜章縣委宣傳部供圖
三月上旬,谷坊華接到扶貧辦同志的指令,關注一個名為“郴州防貧”的公眾微信平台。
“這不會是形式主義吧?”雖有疑問,谷坊華還是關注了這個平台。沒想到的是,幾天后,郴州市扶貧辦的同志下到村裡,對如何使用進行培訓。
“不用我們扶貧隊員跑腿,運用網絡大數據就能防止返貧,有這麼神奇?”沒過幾天,谷坊華心中的問號,被逐漸拉直。
“我當時接到了一個政務信息,上面說因疫情影響,我結對幫扶的陳紅軍,有返貧的風險,還推薦了幾個招工企業,但是陳紅軍已經脫貧幾年了。”谷坊華雖有疑問,但也試著給陳紅軍打了個電話,果真如此。
看起簡單、幾秒鐘就能閱讀完的一條短信,卻是14個行業部門從去年年底通力合作、打通信息壁壘后的成果。2019年10月,郴州面向全市建立防貧監測管理平台,經過幾個月的路徑設計、軟件開發、數據採集、信息錄入、操作培訓等工作后,才全面上線正式運行。
在全面採集監測戶家庭信息、生產資料、生活狀況,特別是產業、就業當前具體情況后,以36項民生指標為畫筆,對郴州市范圍內的監測對象進行“精准畫像”,找出風險因子,並進行高、中、低三級風險預警。
“全力實施‘共享發展、共同致富’計劃,協調政府、企業、農戶、社會利益關系,以共享發展強化防貧底板、阻斷致貧因子。”郴州市扶貧辦同志介紹,經過預警后,相應職能部門根據風險因子從措施工具箱找到對應政策工具、社會工具、市場工具,缺什麼補什麼,進行幫扶阻斷,直至解除風險隱患。
據介紹,郴州市管理平台設置移動指尖、動態管理、大數據分析、互聯網+防貧監督和個人空間共“4系統1空間”,緊緊聚焦“誰監測、誰阻斷、誰監督、誰考評”四項工作,環環相扣、整體推進。
谷坊華的管理平台上,關聯著3個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系統在監測到陳紅軍一家沒有收入、醫療支出增加的情況下,給谷坊華進行預警。人社部門根據陳紅軍的風險因子,進行工作推薦。
在3月中旬左右,陳紅軍坐上鄉鎮統一組織的應聘車輛,進入了宜章縣經濟開發區。此時正是復工復產的鼓聲越擂越響之際,不少企業正掀起“搶人”大戰。
幾番對比之下,陳紅軍選擇了宜章去年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一家電子企業——湖南日光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有著相似遭遇的張貴英、陳紅軍,也在這裡相遇。他們不知道的是,疫情期間,這家企業因制造額溫槍顯示屏,銷售額大幅度提升,因此新進了24名有返貧風險的員工。
“五一”小長假前,張貴英和陳紅軍領到了新工作的第一份工資——4000多元。新工作的第一個月工資到手,張貴英們皺了兩個月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返貧的距離,也因此被拉遠。
“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讓大數據跑出防貧加速度。”郴州市委副書記鄒文輝表示,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的獨特優勢,強化關口前移、幫扶前移、措施前移,及時阻斷返貧致貧因子,實現“治已貧”到“防未貧”工作轉變。
惠民
2個月戰貧400余場
鄧愛平夫妻倆,在打理冰糖橙果樹。受訪人供圖
今年春節,鄧愛平遇上了一件奇事:不是貧困戶的他,居然有村干部上門給他“扶貧”。
事情源於自家冰糖橙的滯銷。
鄧愛平的家鄉郴州永興,有一種永興冰糖橙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年底採摘、春節銷售的模式,足夠讓當地村民過個“甜春節”。
“今年受疫情影響,買家都不敢上門,橙子眼看著就得爛在樹上,那時候心裡是真急啊。”鄧愛平家住湘陰村,種有三畝冰糖橙,往年每畝2一3千斤的產量,能讓他掙個2萬多元。“橙子賣不出去,一家人吃喝都得成問題。”
去年,鄧愛平因肝癌做了兩次手術,妻子因身體原因隻能在家務農,大專畢業的兒子還沒個工作,女兒又還在讀書,鄧愛平一家在貧困邊緣徘徊。
心焦時候,手機上接到預警信息的湘陰村支書鄧滿才上門了,一方面在網絡上、熟人間給鄧愛平的冰糖橙找銷路﹔另一方面,給鄧愛平的兒子找個對口工作。
沒出三月,鄧愛平家的冰糖橙以每斤3元左右的價格賣了出去,兒子也找到了工作單位,連愛人也在家門口務工,鄧愛平一家的致貧風險全面解除。
鄧愛平一家燃眉之急地解決,得益於郴州市防貧監測的范圍擴展到全市411.1萬農村戶籍人口,重點監測對象包括11516名未脫貧戶、5400名不穩定脫貧戶、8412名邊緣戶,以及83808名檔外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戶、重病戶、重殘戶等“四類”對象。
鄧愛平一家,便是在邊緣戶之列。
同時,郴州市建立“互聯網+防貧監督系統”,面向群眾和媒體。對接紀委監委“互聯網+監督”,把防貧政策、監測對象、幫扶措施、阻斷結果公開公示,接受監督,確保群眾心頭上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需要我們克服疫情影響。通過大數據手段的運用,確保小康路上和共同致富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志仁介紹,在脫貧質量“回頭看”兩個月的時間裡,郴州發現返貧致貧問題418個,交辦問題418個,6月30日前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