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外來農民工就業率達96.6%

2020年06月10日09:53  來源:長沙晚報
 

制圖/王斌

  制圖/王斌

  農民工作為農業轉移人口的最主要群體,使其融入城市生活,幫助他們在城市實現安居樂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內容。2015年起,國家統計局長沙調查隊在長沙市開展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監測調查,6月9日出爐的監測調查結果表明:近年來,長沙外來農民工就業率與收入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與生活質量持續提升,外來農民工城市適應能力和定居意願較強。

  就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

  在被調查的405戶外來農民工中,農民工人數和從業農民工人數均有所增加,2019年登記的農民工人數為704人,比2015年增長15.2%,其中從業農民工人數640人,比2015年增長18.1%。

  長沙外來農民工就業率逐年上升,2019年就業率達96.6%,比2015年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就業(雇員)的農民工佔62.5%,自我經營或雇主的農民工佔34.1%,未從業農民工佔3.4%,工資性就業是外來農民工主要就業形式。

  長沙外來農民工從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分行業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等勞動密集型和服務型行業是吸納外來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行業。

  長沙外來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5174元

  2019年長沙外來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5174元,比2015年增加1524元,平均年增長率為9.3%。其中,受雇就業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4616元,雇主或自營的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6196元,比2015年分別增加1159元和2199元,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7.6%和12.4%。

  從收入分組來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農民工佔比43.5%,月收入在4000~5000元的農民工佔比25.1%,分別比2015年提高25.1和9.7個百分點。低收入農民工比重逐年縮小,中高收入農民工所佔比重快速加大,長沙外來農民工收入不斷提高。

  對子女受教育狀況滿意度高

  近年來,我市在外來農民工隨遷子女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教育資源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農民工隨遷子女可就近入讀公辦學校,本地化就學進一步實現。

  受訪農民工家庭對隨遷兒童的成長狀況(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學習及交往能力)表示“非常好”及“比較好”的佔92.4%﹔對學校師資條件評價為“非常好”及“比較好”的佔77.2%﹔97.9%的農民工家長表示其隨遷子女在學校沒有受到歧視。外來農民工總體上對子女受教育狀況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佔75.9%,“一般”的佔23.5%,“不滿意”的僅佔0.6%,農民工對隨遷子女在城鎮受教育狀況整體滿意度較高。

  戶均居住面積為51.8平方米

  隨著外來農民工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對舒適寬敞的居住條件的追求,外來農民工居住質量不斷改善。2019年戶均居住面積為51.8平方米。從實際居住樣式上看,有56.5%的受訪者住在“單元房”﹔從住房性質上看,有60.7%的受訪者是“租賃私房”﹔從居住方式看,有76.8%的受訪者是獨戶居住。

  住房設施配備較齊全,日常生活和出行更加便利。其中擁有汽車的外來農民工戶佔比38.3%,較2015年上漲15.6個百分點。居住條件及生活設施更加完備,進城農民工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記者從調查走訪中了解到,大部分外來農民工喜歡長沙這座文明城市,並已適應城市生活,期望在此安家定居。數據顯示,57.8%的受訪農民工已經定居或有在城鎮定居的意願,其中,84.2%的受訪者打算或已經在現居住城鎮定居﹔78.2%的受訪者打算或已經購買商品房定居。受訪農民工中,對本地生活感到“非常適應”和“比較適應”的佔87.2%。(記者 周叢笑 通訊員 侯璇)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