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因何而來

2020年06月11日08:35  來源:湖南日報
 

  6月,南方大部雨水滂沱,湖南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6月10日,記者獨家專訪了省氣候中心專家,解讀前期集中強降雨成因與后期天氣趨勢。

  近期雨水偏多近七成,強降雨主要集中在湘中及以南地區

  “今年以來湖南降水一直整體偏多。5月下旬我省進入雨水相對集中期,特別是29日以來我省處於強降雨集中時段。”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介紹,1月1日至6月9日,全省平均降水量818.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6.6%,共出現13次較強降水過程。

  到了5月下旬,降雨愈演愈烈,尤其是5月29日以來,強降雨輪番來襲。

  據省氣候中心數據,近期(5月29日至6月10日,下同),我省共經歷了三輪強降雨過程,分別為5月29日至31日、6月2日至6日、6月7日至10日,連續降雨已經歷時13天。全省平均降雨達136.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9.6%,位居1951年以來第3高位。

  “近期強降雨的局地性和極端性強。”謝益軍介紹,強降雨主要集中在湘中及以南地區,累計雨量達250至350毫米,有98個鄉鎮降雨超過300毫米,其中16個鄉鎮累計雨量達400毫米以上,2個站點超過60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達88毫米。

  冷暖空氣劇烈匯合帶來一次次強降雨,厄爾尼諾事件致氣候異常

  最強降雨因何而來?

  謝益軍認為,直接的原因是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強盛的西南季風向我國南方源源不斷輸送暖濕氣流,與此同時中高緯的環流形勢相對穩定,也有利於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冷暖空氣在我省上空強烈匯合,導致一次次強降雨天氣。

  間接的原因則和前期氣候系統的異常有關。

  其中一個顯著的因素是,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形成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通過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影響全球天氣氣候,一般在厄爾尼諾的結束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初夏位置偏南,西南季風長時間滯留在我國南方,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對峙,造成雨帶位置偏南、降雨強度偏強。

  “當然,氣候系統是一個由五大圈層組成的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厄爾尼諾僅是造成氣候異常的影響因素之一。”謝益軍說。

  2019年、2020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多,使得春夏季大陸上空較常年偏冷,海陸熱力差異減小,導致夏季風北上的動力減弱,從而也有利於雨帶長時間停留在南方。

  6月中旬仍將處於強降雨集中期,重點防范湘西北、湘北地區的山洪地質災害

  6月后段天氣趨勢如何,省氣象局分析,10日到19日,我省仍將處於強降雨集中期。其中,11日至14日,強降雨帶將北抬,湘西北、湘北地區處於雨水集中期,沅水、澧水及資水下游流域洪水致災風險大。15日至16日,白天為降雨間歇期,全省大部分地區以晴熱天氣為主。16日晚至19日,湘中及以北地區有一次強降雨過程。6月下旬至7月上旬湘北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多1至2成,湘中及以南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氣象專家指出,后段重點防范時段為6月11日至14日、16日晚至19日,重點區域由南轉到北,重點防范湘西北、湘北地區的山洪地質災害和沅水、澧水及資水下游可能發生的流域性洪水。

  氣象部門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強化部門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充分發揮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第一聲音、權威聲音的作用。據了解,5月29日8時至6月10日8時,氣象部門通過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向全省防汛責任人免費發送預警信息824批次246.6萬人次。

  針對5月29日以來的強降雨集中時段,省氣象局共發布《重大氣象信息專報》共3期、《氣象專題報告》共3期、《氣象信息快報》共7期,與自然資源、水利部門開展聯合會商,發布《湖南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共9期、《湖南省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共8期。(記者 周月桂 參與採寫:張成成)

(責編:唐李晗、羅帥)